close

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高雄市立美術館

DSC_0825

城市觀點的公共藝術,更在於透過學習、參與,來集體思考出未來生活環境的願景。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

 

運用高雄市公共藝術基金所推出的「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整個藝術計畫採跨領域結合的方式,分別以永久設置及階段性展覽方式呈現。

在藝術視覺的構成上,不僅結合園區的生態環境特色,

也透過一序列公眾參與活動來激發出公共性的強度。

豐富的活動軟體與視覺藝術的多樣性,

不僅締造出一種生活美學的可能性,也鋪陳出一段城市美學的主題。

 

由異域文化的移植到在地的公共藝術

公共藝術,這個源於美國六0年代的藝術政策觀點,

於1992年引入台灣,並歷經了二十年發展歷程,

逐漸由消極的「美化環境」觀點,提升到「環境經營」的思維;

藝術工作者的角色,也由「被照顧」與保障生計的消極性,

向上發展為城鄉美學的生產者;

隨著時代的演繹,由靜態的雕塑物件到動態的互動裝置,日趨多樣的藝術型態,

更促使藝術之於公眾,在視覺觀感與場域特質的表現上均具豐富之閱讀性;

在公共性上,更由被動的配合參與,擴張出廣域且積極的參與度,

公共藝術之於台灣,不僅日益多元地發展出無限的可能性,

也透過專業與公眾間,日益多元地形成特殊且微妙之協同合作關係,

而不斷衍生出深具在地意涵的城市文本。

藝術之於公共,在於表徵出生活美學的價值;

反映在環境當中,更藉由視覺感官,

來提供出一種關於現況與未來的觀察、思考與參與;

就整體環境的發展性而論,越來越多面向領域的專業介入,

亦帶動出跨域、跨界的成果多元性,多樣化的公眾參與經驗,

也促使公共藝術表現出獨具特色的在地知識。隨著城市發展的腳步,

公共藝術實已超脫了狹義的創作專業範疇,

而逐漸成為一種公眾觀點的生活美學經驗;

融合著在地文本的藝術創作理念,更強化出另一種城市再發展的能量。

 

我們有愛

1011227-我們有愛-梅丁衍-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10)

梅丁衍的作品「愛」,以結合繁體中文與英文LOVE字形的方式,

透過全球通用語言的方式,由多數人的生活經歷擴張至城市美學經驗,

將視覺藝術中所談的「愛」,以地標性的型態締造出新的城市印象。

1011227-我們有愛-梅丁衍-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12)

1011227-我們有愛-梅丁衍-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6)

1011227-我們有愛-梅丁衍-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15)

「我們有愛」-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創作者:梅丁衍)

 

安•聖•惠

1011227-安聖惠-安聖惠-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2)

來自屏東縣霧台鄉舊好茶村的原住民藝術家安聖惠(峨冷‧魯魯安),

在她的創作生涯中,由花藝設計到以漂流木為素材的木雕藝術;

2002年開始於台東海岸邊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後,

更廣泛運用木頭、菅芒花及椰子纖維等素材為創作元素,

強烈地標示出個人作品風格的獨特性。

設置於高美館的作品「安•聖•惠」,

以自己的姓名為作品名稱,在於透過作品本身來表達出自我對於土地的情感;

看似「眼睛」的圖騰,為取材於魯凱族中象徵榮耀的百合花,

來表徵出自我文化的創作思維。

1011227-安聖惠-安聖惠-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3)

1011227-安聖惠-安聖惠-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7)

1011227-安聖惠-安聖惠-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9)

1011227-安聖惠-安聖惠-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11)

1011227-安聖惠-安聖惠-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16)

「安•聖•惠」-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創作者:安聖惠)

 

溜啊溜

1011227-溜啊溜-李明則-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9)

李明則的作品總散發著懷舊風,這座地景藝術採用傳統的磨石子工藝,

描繪著蝴蝶、花朵等多樣的生態圖騰,來刻畫出這座溜滑梯的表情;

「溜啊溜」也以波浪的型態,表達著臨海的城市印象;

遊具的型態,也成為了兒童美術館區中一處新的遊戲場域。

1011227-溜啊溜-李明則-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8)

1011227-溜啊溜-李明則-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3)

1011227-溜啊溜-李明則-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7)

1011227-溜啊溜-李明則-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4)

1011227-溜啊溜-李明則-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2)

「溜啊溜」-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創作者:李明則)

 

繽紛城市-明日亮點

1011227-繽紛城市-明日亮點-林建榮-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4)

林建榮採用他慣用的燈泡人元素,以街道家具的型態來活絡出街區風情,

也藉由繽紛色彩的藝術視覺,來表達出點亮城市希望的未來願景。

1011227-繽紛城市-明日亮點-林建榮-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1)

1011227-繽紛城市-明日亮點-林建榮-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3)

1011227-繽紛城市-明日亮點-林建榮-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11)

1011227-繽紛城市-明日亮點-林建榮-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12)

1011227-繽紛城市-明日亮點-林建榮-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13)

1011227-繽紛城市-明日亮點-林建榮-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19)

1011227-繽紛城市-明日亮點-林建榮-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6)

1011227-繽紛城市-明日亮點-林建榮-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7)

1011227-繽紛城市-明日亮點-林建榮-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14)

1011227-繽紛城市-明日亮點-林建榮-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15)

「繽紛城市-明日亮點」-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創作者:林建榮)

 

KUSO創意標誌

透過向市民的徵稿活動,廣域地彙集了各式的「KUSO創意標誌」,

透過不同的巧思,以趣味性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種環境創意的議題

2 (1)

2 (2)

2 (3)

2 (4)

1011227-KUSO創意標誌-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2)

1011227-KUSO創意標誌-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9)

1011227-KUSO創意標誌-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11)

KUSO創意標誌-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藝術,成為城市閱讀與參與營造的方式

在這段以城市為題的公共藝術計畫中,

「公共藝術是啥米」引領著孩子們一段環境與藝術的學習與閱讀經驗;

透過「KUSO創意標誌」的徵集,

集思廣益地彙集了序列充滿想像與幽默觀感的圖像,

不僅以趣味性的方式,來熱絡出環境議題的討論,也讓藝術跨出了專業思維,

擴張出更多層次的公眾參與度。這些常民觀點的美學圖樣,

於未來將成為生活場域的「特殊」標誌;逗趣的圖騰,

也將以服裝為媒介,隨著人於環境中的移動,

以另類的行動藝術型態,帶動出無邊界的傳播性。

 

《大家的公共藝術》展

1 (1)

1 (2)

1 (3)

1 (4)

1 (5)- (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林玉婷所創作的「幸福草莓社區」,“蛋糕”的視覺型態,

帶領出另一種城市建築的想像空間,透過堆疊、排列組合等有機性,

以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激發出關於未來城市的想像與思考;

黃法誠的「需要珍惜的愛」及書法藝術家董陽孜的「無聲的樂章」,

均分別以各異其趣的互動方式,拉開了這段以城市觀點為主軸的藝術序曲。

來自於俄羅斯烏拉山區村落的藝術家里歐尼.提胥可夫,

與攝影師Boris Bendikov共同合作所提出的「我的月亮」,

也在這段計畫中延伸出跨地域性的思維;

長期以來,里歐尼.提胥可夫與他的「月亮」遊走於俄羅斯各地,

透過一場場與月亮的奇遇經歷,將他走訪過的每一處村落景致,

化為一段段充滿夢幻的童話故事。

3 (1)

在「幸福草莓社區」中透過“蛋糕”的藝術型態,引領著孩子們激發出另一種未來城市景觀的想像力。

3 (3)

「公共藝術是啥米」透過了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

引領著孩子們擁有一段環境與藝術的參與學習與閱讀經驗。

3 (4)

5 (1)

5 (2)

5 (3)

董陽孜的書法藝術「無聲的樂章」,成為兒童美術館展覽的互動式學習活動的內容之一。

 

「月亮」,始終都是跨越時空背景與地理界線,

而為全球性共通的生活記憶元素;隨著週期的規律性變化,

在不同時間點呈現著不同的表情。

藝術觀點的「月亮」,融合著不同地域的文化性,藉著藝術創作的美學力,

結合各地的民俗風情與傳說故事,來激化出不同的詮釋觀點與情感。

透過「月亮」藝術而不斷產出的在地故事,在不同的生活地域中,

闡釋出不同的生活文化文本;

「月亮」在這裡,更成為了一種文化閱讀與生活故事分享的方式。

4

來自俄羅斯的藝術家里歐尼.提胥可夫所提出的「我的月亮」作品,

在於透過這個世界共通的生活記憶元素,在不同地域融入不同的文化觀點,來述說出不同的童話故事。

《大家的公共藝術》展覽-高雄兒美館

 

參與,成為另一種美學種子的培養皿

在這段城市公共藝術計畫中,穿梭於「當代」與「傳統」之間的美學觀點,

聯結著分屬老、中、青不同世代的創作者思維,也串連起在地與境外的創作風格,

透過作品的內容,闡述著「時間」與「空間」的人文主題,

不僅在時間軸中呈現出不同時代、地域觀點的詮釋性,

與表徵出在地的傳承意涵與跨域的全球化精神,

共同鋪陳出藝術美學之於當代生活的文化意涵,並具體呈現出國際城市的宏觀思維。

藝術創作所述的「藝術」,在於成為一種美學論述的內容;公眾觀點的生活美學,

則在於透過創意的提出與觀點的分享,

來締造出一份對於城市的價值認同與場域特質的詮釋性。

由專業的視覺藝術,到跨界的藝術多樣性,由專業的創作提供,

到公眾觀點的創意參與,多元多樣的豐富內容,都促使公共藝術以著多面向的樣貌,

來推廣與建構出藝術與公眾之間的在地情感。

因此,藝術之於公共的意義,更在於表徵出城市人文的特質與地方性。

從藝術場域到生活場域,由孩子們的遊戲到美學學習,這段城市的藝術事件,

不僅在於引發出生活與環境的話題,更激發著生活於城市中的每個人,

由閱讀、欣賞進而協力參與,而共同培育出締造美麗城市的願景種子。

因此,藝術之於城市,也在於透過廣域的創作思維的美學物件,

再定義與詮釋出這座城市的新人文風貌;

公眾的廣度參與,也在於促使這些城市裡的藝術,

於人與環境之間聯結出一份特殊的情感,來訴說出一段段關於這座城市的生活故事。

 

美學,在於創新出關於城市未來性的探索

高雄,由過去的工業城市轉化為推廣人文美學的城市,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

每一段的公共藝術計劃,自然也在於成為整體城市發展的一環。

因此,無論是藝術層面的跨界結合,或融合公眾議題的創意參與,

都深切地提出了關於城市的未來性趨勢思維;

藝術在這裡,是一種引發情感與刺激思考的觸媒,

對於環境,在於擾動出不同的美學氛圍,

並透過這樣的氛圍營造,去抒發出對於城市生活的未來盼望;

之於生活,在於平淡的生活環境中,激發出一些樂趣;

這也讓藝術,由講求藝術性的專業觀點,引入了常民思維的創意,

而締造出另一種藝術之於公共的意涵。

於是,藝術於公眾場域所引發的,

更在於帶動出一段關於城市營造的學習與參與經驗。

城市之所以可以美麗,即在於透過廣域的參與能量,

來激發出城市的人文價值與地方性。

當公共藝術作用於這處長期推廣著藝術的場域,也在於成為另一種美學推廣的方式,

為的是帶領一群群未來的城市經營者,得以接棒傳承著這座城市的美麗未來,

並透過住民的廣度參與,共同編織出一份城市願景。

當歡欣地迎接著一份開始,也意味著未來的告別時刻;

然而,就這段公共藝術計劃而言,

活動尾聲所標示的「句號」,卻是另一個「逗點」的開始:

由點到面的擴張性,每段參與過程的結束,

也意味著,參與不僅在於短暫的藝術形成過程,未

來,更將透過藝術於城市校園間的遊走,而永續經營出另一種存在的價值。

(原發表於《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以美學作為城市改變的力量】)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M 的頭像
    CM

    公共藝術 的愛情經濟學

    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