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好居」-台北那條通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03.JPG

台灣各地於近年來陸續興起「都市更新」的風潮,

許多老舊建築在一波波更新計畫中,逐漸消失於生活地景之中。

新的建築重新定義著地方的環境風貌;

高密度的建築群,卻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昔日大街小巷中的常民生活景象與情感,

正漸漸地消失在垂直發展的居住環境型態之上。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05.JPG

一個回顧過去,立足於當代,並展望未來的城市美學論述,

藉由序列的活動與展覽,啟動了一段關於城市再發展與新生活美學的議題探討。

1000806-台北好居影像展- (6).JPG

1000806-台北好居影像展- (10).JPG

1000806-台北好居影像展- (11).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04.JPG

1000806-台北好居影像展- (12).JPG

1000806-台北好居影像展- (8).JPG

裝置藝術的皮層,述說著城市的過去的故事,談論著當代的觀點與未來的願景。

1000806-台北好居影像展- (4).JPG

1000806-台北好居影像展- (13).JPG

1000806-台北好居影像展- (9).JPG

由入墾到經營,由維持到再發展,因為「人」與「土地」的那份情感,

而開始擁有了一段段的城市故事..

不同發展時期的歷史故事,也一頁頁地逐漸累積出文化的厚度。

1000806-台北好居影像展- (15).JPG

1000806-台北好居影像展- (14).JPG

「人」是構成地方性的主要內容;

一座城市,歷經著不同時期的人們開墾與持續經營,

而在不同年代,展現著不同的人文風華。

1000806-台北好居影像展- (18).JPG

也因此,當論及都市的再發展與未來性,並非僅在於建築與環境的推陳出新,

更在於彼此間的共同關注﹑探索,與對於未來再發展上的彼此協力,

方能再現出這城市的新人文價值。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5.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43.JPG

1000806-台北好居影像展- (17).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0.JPG

透過探索與彙整的「發現」過程,屬於這裡的「地方感」也將在其中被強化與彰顯;

在地人文特質也將在全球化風潮下,締造出發展出全球城市的未來觀。

1000813-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6).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35.JPG

分佈於展覽裝置上的「人們」,訴說著人與建築環境間的共存意義..

靜謐的展覽物件有如都會裡的建築,在這「微觀」的過程中,

因為人的集聚,而開始在一面面「生活景象」中,呈現著都會環境裡的種種樣貌。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8.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57.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58.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08.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41.JPG

1000813-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21).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09.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0.JPG

1000813-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4).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28.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1.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29.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80.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4.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81.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31.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22.JPG

在個別與集體﹑獨處與共同的人際相處中,

均意涵著彼此間的情感聯結,與刻畫出一種“一起在這裡”的真實生活景象。

1000813-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7).JPG

1000813-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12).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23.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24.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37.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36.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2.JPG

1000813-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13).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58.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59.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93.JPG

都市的高層化發展,對映著水平向度的生活路徑,彼此聯結成為都會生活的內容。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3.JPG

1000813-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8).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30.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6.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7.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26.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27.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07.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21.JPG

1000813-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3).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79.JPG

估計約有近千個遍佈於展場中的「小人」,為常運用於建築模型的1/20人偶所構成。

“這群人”,除配合都會生活的展覽主題,而分佈於展覽裝置的方塊體外,

更存在著許多「隱藏版」的「生活景」,散佈於展場中各處不顯眼的角落,

觀者需要一份細心的觀察力才得以逐一發現。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02.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38.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56.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34.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44.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0.JPG

簡單的藝術構成,強而有力地推動出一個環境探索與人文閱讀的議題。

這是一個關於生活美學的推廣,

卻也意涵著當代人習於快速閱讀且愛跟隨潮流的反諷性。

多數人容易觀看著明顯且具視覺的藝術裝置..就有如追求亮麗視覺的當代建築般,

而總是忽略許多平淡﹑近在幾尺,卻於日常中隨處可遇的生活景。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80.JPG

老舊房舍拆除後僅存的一小塊磁磚地坪,也帶領出另一種環境裡的生活閱讀。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77.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81.JPG

1000813-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16).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78.JPG

施工中的鋼管鷹架,也成為另一種描寫生活的場景。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82.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83.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85.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39.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45.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40.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41.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43.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46.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47.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51.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52.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53.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55.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54.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56.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57.JPG

另一系列“隱藏”於階梯上的「生活景」。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02.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06.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8.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9.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7.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20.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6.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22.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03.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21.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01.JPG

相較於光鮮亮麗的生活「環境」,更多存於角落的生活景,

往往更容易在文化閱讀中被忽略。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4.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5.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24.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09.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0.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12.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35.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37.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29.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33.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31.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27.JPG

城市的邊陲地帶,往往也存在著與市區不同的生活方式與發展步調,

也許因為低度開發,而更能接近自然;

或許也因為發展的遲緩,而更能保有最原始的人文風貌。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3.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4.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5.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8.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70.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6.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1.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83.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71.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73.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75.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76.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78.JPG

生活,始終都是真實且實存的,

事實上,環境本身自有著發展脈絡的起源與存在的價值,

重要的,是觀賞與閱讀的角度與思維,

而不在於環境本身的變化性。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2.JPG 

一座城市的價值與特質,更在於生活裡的故事與蘊藏多人記憶的生活角落。

這些生活角落,或許是幾處街區裡的店鋪,也或許是些生活聚落裡的路徑與節點。

許多看似有趣且具地方閱讀性的生活場景,存在於各個不同的地域..

或許過於日常,反而顯的微不足道而視而不見;

感覺隱藏,但卻是那樣真實地實存於生活之中。

就在地觀點來說,這些生活角落的價值,需要的是一種重新閱讀後的發現,

對於外地的旅者而言,更成為一種旅行中的文化閱讀樂趣。

1000806-URS27- (3).JPG

「華山」車站原本為貨運功能的車站,自1989年台北開始逐步完成鐵路地下化後,

其貨運運輸的功用性亦逐漸消失。

於1996年7月關閉停止使用後,老舊房舍因缺乏維護,

在閒置了近25年期間,更成為城市街區中觀感不良的景象。

至2009年,在一系列環境更新與美化政策下,

陸續將已窳陋的老舊建築拆除並進行環境綠美化,

並開始鄰近的國際藝術村、華山藝文中心、華山公園等藝文景點聯結,

與成為URS(Urban Gegeneration Station)據點之一。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33.JPG

在快速的更新速度下,原本存在於各都會的社區聚落﹑具深厚生活記憶的生活場景,

不斷地在快速更新的腳步中消失。

也因為更新的快速,許多蘊藏著集體記憶與情感的生活場域,也開始引發諸多省思,

不僅掀起了一波波探索老房子與舊社區的活動風潮,

也在台灣各地接續地興起著以藝術創意,的關注,

開始引發廣大公眾對於地方文化美學的關注,

與成為重新閱讀這些蘊藏情感,且即將消逝之生活場景的一種方式。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47.JPG

這個於台北都會的城市美學活動,跨領域地結合建築﹑設計與藝術創作,

以菁英式的藝術人文觀點,來推動出一段關於生活美學的閱讀。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50.JPG

策展人邱文傑所規劃的空間,其主架構的素材即為日常環境中常見的工地鷹架。

鋼管鷹架的存在,意味著「工程」的進行;而「工程」的目的,

自然在於「建造」﹑「整修」等建築行為。

也因此,「鷹架」的皮層,在這展覽中也表徵著關於都市「建設」上的發展性,

即將完成後的鷹架空間」內容,也將成為另一種對於未來願景的詮釋。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74.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52.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88.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53.JPG

『臺北的迷人之處常常是一些較隱性、常民的,看似平凡的人事物,

彼此碰撞出一些看似平凡的不平凡創意』 --策展人 邱文傑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46.JPG

貨櫃屋意象的「房子」,

日常環境常見的「鐵窗」﹑「浪板」與「水塔」均成為展區的重要元素。

『這也是尼采說的“以混亂為榮”』邱文傑)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85.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54.JPG

1000821-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86.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49.JPG

完成後的「鋼管鷹架」展場空間中,

將置入教堂﹑幸福的小店﹑幸福咖啡館﹑幸福腳踏車店,

及幸福有機廚房等序列以「幸福」為題的生活空間,來表現台北都會的巷弄文化。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1.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2.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3.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4.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5.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6.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7.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8.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69.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70.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71.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72.JPG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73.JPG

以一個大型的城市美學主題的展覽型態,

跨領域地結合著建築﹑藝術的菁英觀點,共同提出對於未來城市發展願景的討論,

相對於近年來由素民發起,

曾引發高人氣的台中的「彩虹眷村」﹑高雄左營的「自立新村」,

及各地持續興起的社區彩繪風﹑新興的地方文化節等藝文活動,

均在於不斷地嘗試著以藝術美學的創意觀點,來成為一種關注「地方」文化,

緬懷過去的地方情感與生活記憶的再閱讀方式。

1000814-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074.JPG

台北那條通-台北好居影像展-URS27

 

台北,或許僅是一個縮影,

遍佈於各都會與城鄉的社區小徑﹑陪伴當地居民一甲子的大樹,

或已傳承幾十年的小吃﹑雜貨鋪或老店,

在不同的觀察中,都可以有著不同的發現與閱讀心得。

也隨著藝術美學帶動文化閱讀的風潮興起,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地,

一家家以老故事與回顧昔日生活場景的咖啡小店﹑民宿,透過佈置或整修的方式,

也不斷成為都會與城鄉街區中,另一種懷舊思維的特殊景緻。

 

延伸閱讀:

在「臺北那條通」裡的 生活美學閱讀http://lincm68.pixnet.net/blog/post/29094060

台北那條通」官網:http://TEO.urstaipei.net/

都市酵母」:http://www.cityyeast.com/passion_show.php?newstype_id2=34&news_id=560

國外類似案例;

http://www.pplock.com/2010/the-market-sector/

http://www.sinqoo.com/picture/bizarre/1370.html

 

游向未來的魚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1).JPG

「游向未來的魚」是2011臺北兒童藝術節系列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

六條色彩繽紛的魚型藝術裝置,是由藝術家Akibo所創作,

並藉由創作工作坊的序列美學活動,由六百多對祖孫共同聯手創作:

以彩繪與書寫的方式完成一片片的「鱗片」後,

再黏貼於這六條名為「勇敢魚」的身上,

來表達出對於未來生活與環境發展的祝福與願望。

1000806-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 (1).JPG

親子﹑友誼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記憶,

也都成為這六條「勇敢魚」身上,另一種關於城市生活的美麗印記。

1000806-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 (3).JPG

1000806-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 (2).JPG

1000806-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 (5).JPG

1000806-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 (4).JPG

1000806-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 (7).JPG

1000806-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 (8).JPG

1000806-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 (9).JPG

1000806-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 (10).JPG

1000806-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 (11).JPG

1000806-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 (12).JPG

1000806-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 (13).JPG

1000806-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 (14).JPG

1000806-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 (15).JPG

1000806-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 (16).JPG

1000806-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 (17).JPG

「游向未來的魚」夢想啟航儀式-華山1914文創園區大草原

265109_1453940605564_1744782249_705149_3046283_n.jpg

祖孫集體創作工作坊階段完成時的合照。(圖:Akibo提供)

R0021250.jpg

藝術團隊將祖孫集體創作完成的「鱗片」,逐一黏貼於「勇敢魚」們身上。

(圖:Akibo提供)

R0021256.jpg

(圖:Akibo提供)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2).JPG

「追求夢想,讓你不同凡響」,即為2011臺北兒童藝術節的活動主題,

祖孫集體參與的方式,意味著世代的傳承與接棒;

就公共藝術的觀點而論,

這也是另一種結合藝術家與素民美學的集體創作過程,來成為生活美學的論述方式。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57).JPG

創作完成後的「勇敢魚」,開始了系列的巡迴展出之旅,

展覽活動期間,每個人都可以在「打氣小卡」上,

寫下一段祝福之語,投入「勇敢魚」的嘴吧之中,

讓自己的夢想,跟著「勇敢魚」的遊走與更多人分享。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37).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38).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39).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40).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41).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36).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35).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42).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58).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59).JPG

六條談著「藝術」的魚, 所推廣的並不僅在於視覺裡的美學,

更在於以著另一種生活的記憶﹑生命的態度,

來宣揚出另一種“一起在這裡”的生活美學觀。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3).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4).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28).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7).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5).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9).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11).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12).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19).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20).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21).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23).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13).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14).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15).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17).JPG

這些「魚兒」承載著來自各地的大﹑小朋友們的生活記憶,隨著不同的旅程,

跟著不同的人們分享,而成為一種彼此祝福的方式。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31).JPG

一群彼此不認識的人,曾經聚集在一起完成「創作」..

隨著「勇敢魚」們於城市裡的“游動”,

也在繁華都會生活中,

熱絡地彼此分享著許許多多來自“不熟”的人們,但卻深有同感的生活看見;

「勇敢魚」所到之處,也成為了另一種城市生活裡的風景。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46).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44).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45).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50).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52).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54).JPG

1000813-游向未來的魚-台北兒童藝術節-當代文創館- (56).JPG

「游向未來的魚」公共藝術展覽-台北捷運中山地下街(台北當代藝術館─當代文創聚落)

 

延伸閱讀:

2011台北兒童藝術節」官網:http://www.taipeicaf.org/Content/Content.aspx?id=5271

arrow
arrow

    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