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那條本是『界定』著校園與社區間的地理界線,
可以變的柔軟,而開始軟化這個『線』,並成為一個願意停留與歇憩的公眾場域,
也在於嘗試著以另一種軟性公眾議題,來促成一個環境『面』的思考。
新北市新莊區榮富國小的校園藝術圍籬
隨著時代思維的演變,過去「圍牆」逐漸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視覺的穿透與活動行為的流動。
越來越多講求環境美學的「圍牆」,逐漸演化為藝術裝飾與街道家具的物件,
這些有著大片面積的環境裝置,也常標示出社區裡的新美學觀。
新北市板橋市大觀國中-圍牆-環境藝術
隨著產業的變遷,昔日的作業「場域」成為了「遺址」;
順著山坡地形而建的校園空間,也帶領出一條號稱全台最長的室內溜滑梯。
前者論述的產業文化性,與講求快樂學習的當代思維,
似乎也藉著一處校園裡的巧思,而聯結出昔今的多元價值。
新北市瑞芳區-濂洞國小
特殊的海岸自然景觀,不僅早已為歷史悠久的地方特色,
知名的「美人頭」,也成為這處以觀光聞名的社區小學的校園美學主題。
對於一座位於偏遠山區的小學,由環境生態的探索,去形成一個地方文化性的議題,
有著與都會小學截然不同的價值觀點與閱讀性。
這些原野裡的“朋友”們,
對於這邊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學習的小老師,
是每次繪畫或美勞創作時總想到的主角..也是生活裡的陪伴。
新北市淡水鎮 中泰國小吉祥物陶壁裝置
相對於許多社區小學,在這個校園空間中,藝術,真是無所不在。
這些精彩的視覺美感,源於不同的時間點,不同的美術操作方式,
不同的教學特質,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時期,共同所累積出的不同的成果。
學校的會議室﹑走廊空間﹑日常生活的班級教室,
藝術,在每處的角落中都締造出不同的主題!
藝術這件事,也記錄下這所學校的孩子們,一段珍貴的童年時光,
這些創作,就像是一本童話故事書般,
引導著人們,可以由一個個小小作品中,閱讀著不同孩子們豐富的創意語言。
聽著學校老師的訴說,分享著孩子與孩子們的成果,
去的時候,剛好是畢業時節,教室是空的,孩子們的歡笑聲與學習課程中的神情,
都僅能藉由這些不同時間點所共同累積出的成果來想像著,
隱約也看見了,教室的黑板上還留著一段段彼此祝福的言語。
台北縣淡水鎮-鄧公國小的校園環境藝術美學
長久以來,校園美學多因著教育性的場域特質,
相較於一般的公共環境,擁有了更多動手操作﹑美學論述與集體分享的機會,
尤其是隱身於各地社區,大大小小的中﹑小學校校園,更常看見許多豐富的成果。
這些各地的大小孩子們的創作,並不同於法令規範的公共藝術模式,
也有著許多專業藝術創作者所難以展現的可愛與可親之處。
許多成果的展現與過程,沒有藝術家的觀點,也不需專家學者的介入,
引導與推動的,或許,是那位校長,這位老師,及那群孩子們;
也或許,是建築師預留的伏筆,
但總讓這些小小的校園中,激發著無限的創意,來成為另一種「地方」觀點。

學校的美育學習,
往往都在於『集體創作』的過程,來成為一種校園的『集體記憶』。
這樣的操作方式,在彼此觀摩下也成為一種常態性,
產出的東西多了,也逐漸成為一種教育場域的文化。
台北市雙蓮國小-環境藝術
取材於校園的文史﹑教育特質的主題,所構成的圖騰,
重新演繹出一種精神的象徵,一種校園族群的符號,
也成就了一種新的視覺景觀主題。
當代的教育場域講的是想像力與思考性;
空間情境的營造,往往成為一種鼓勵學習的方式。
台北市-吉林國小校園環境藝術
熱鬧的彩繪圖騰內容,述說著過往的童年記憶,也談著此時的快樂學習;
透過社區團體的推動下,由校長﹑老師帶領著孩子們共同創作出屬於校園生活的故事牆。
藝術創作的成果,談著許多每個時期的童年故事,
然而,在那段集體創作的過程中,也曾真實地記錄著一份份關於愛的故事。
都會環境的冷漠﹑社會問題的種種面向,親子關係的遠距,
許許多多無法預見與承受的成長際遇,
對於有些孩子們來說,總在其中迷惘﹑失去自信與盼望。
藝術在這裡,是一種愛與關懷的能量,
也是一份對許多面對人生徬徨心境的孩子們,一份勉勵與關愛的方式。
在彩繪與陶磚的圖騰裡,是孩子們共同經營校園場所記憶的舞台,
也透過了曾經擁有的這段回憶,
記錄下一段當時的群我合作成果,也跟著每個世代的孩子分享創作的喜樂。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國小(創作者:新北市板橋區親子服務協會+中山國小師生)
台北師院附小校門
這是一個感覺有趣的生活角落。
教室置物櫃上,有著每個人隨心所欲的小創意發想,
這些,或許可以非關藝術或創作,
但就環境認同與自我生活的價值觀點上,或許更優於“很藝術”的專業創作。
台北市濱江國中-學生的儲物櫃

在這個講求文創的時代背景中,這樣具有童趣的小創作,
自由的線條,勾勒出有著繪本﹑漫畫味道的圖樣,
成為這條通學道上的美學主題,簡單的思維,令人會心一笑的視覺,
其中,或許也多了那麼一點都會生活與大人世界中所不太擁有的童真。
台北市福林國小旁的花台
台北市蓬萊國小外牆
這處位於北部港灣城市的小學,以樓梯間為畫本,
孩子們揮灑想像力與觀察力,沿著樓梯的壁面,接續著,
豐富地畫出了出一本本關於這海洋城市的故事繪本。
基隆市港西國小-校園環境藝術
這所由天主教機構興辦的高中,以聖經故事成為新校園環境美學的藝術主題。
(校門圖案源於新約聖經之『五餅二魚』典故)
依順著山坡的校園,遍佈著學生們製作的鳥屋;
講求生態的環境觀點,也與藝術的創作觀點,
重疊出另一種關於生命哲學的思考。
台北市私立達人女中校園藝術
台藝大-校園裝置藝術
藝術養成訴求的教育場域,各式的藝術創作與活動,本為校園生活的主要內容。
校園本身,即是一個實驗場,一個展場或一個展現自我的舞台。
台北藝術大學-環境藝術
往北藝大行人道
北科設計館門口-裝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