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校園的夢隨著楊老師的回歸而繼續進行。
楊老師邀集家長們一起參與討論,並畫下一張張構想圖。按著楊老師的計畫,
創作按著兩種主題進行:
一種是陶版與彩繪的校園裝置,另一種則是磚雕的校門及圍牆。
在陶版製作的部分,楊老師讓學童們收集了些家裡不常用或將廢棄的物品,
來做為製作初模的素材,磚雕的部分,就是以預先塑完的素磚,讓孩子們去雕刻。
他開始帶領著孩子們一起動手做,第一次接觸到陶土,孩子們玩的不亦樂乎,
創作的歡樂氛圍,也引發了家長開始跟著孩子一起製作,隨著參與熱度的持續升高,
家長們又邀集左鄰右舍一起加入,
這個校園藝術的創作,在整個大南村中不斷升溫且蔓延著。
村民們自動自發地分為兩班制,一班利用白天的農忙空檔,
另一班則利用晚間的休息時間,分批到學校與學童共同製作陶版,
創作的愉快氣氛口耳相傳,越來越多村裡過去畢業的校友也都返校幫忙,
建築師、工程營造的工人,乃至聯合大學陶工系學生也都陸續加入陣容,
小小的校園美化計畫,儼然擴大成為跨越各種身份、專業、地區的美學運動。』
(文字引述於:【公共藝術‧故事漫遊】“建築 夢想-大南村裡的玩藝學堂”篇
/書介;田園城市出版社 官網)http://gardenct.pixnet.net/blog/post/31731664
面對一個入學人數逐年減少,可能面臨併校的城鄉偏遠小學,
又遭逢十幾年前的九二一震災,幾乎全毀的校園,
如何浴火重生地展現出新的契機?
一段發生於客家聚落的感人故事,成就了這個小而美的社區小學。
校園中的藝術氛圍,即是由社區居民﹑昔日的師生們與建築師共同完成的,
這群沒受過藝術訓練的村民與孩子,在學校校長與剛由教育大學畢業的年輕老師推動下,
用最簡單的方式,最具熱忱的心,
以廢棄的生活容器來塑陶,以自己熟悉的圖騰,一刀刀地雕出一塊塊磚雕,
這些經由不同的大人﹑小孩們的創作,
不僅刻畫出了這處校園的表情,
這些小小的簡單藝術作品,也成為了關於這地方,一段難忘的生活記憶。
(詳:【公共藝術‧故事漫遊】“建築 夢想-大南村裡的玩藝學堂”篇)
由楊申弘老師創作的磚雕藝術校門與由村民與學校的師生們製作的磚雕牆。
因為這段特殊且難忘的生活經驗,陶藝,成為這所學校的教育特色,
往後,畢業的孩子們,
會在畢業前將自己學習過程的作品置放於這道空心磚牆的空格中,
以成為感念學校的紀念品。
隨著年年畢業生的增長,這道充滿了孩子們陶土作品的牆,也成為一面“畢業牆”。
新校舍完工時,由早期第二﹑三屆校友,贈送了昔日的校鐘,
而成為了一個具紀念碑性質的鐘柱。
幾年後,昔日參與校園重建過程的孩子們,都已成長為高中﹑大學生的『大人』,
再一次的返校機會,尋找著自己當時所製做的手印陶版,
不禁意地發現,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已經長大了』。
這是一處兼具室內游泳池與活動場的空間,夏天時引入泉水即可成為泳池,
平時亦可成為供社區或學童多元使用的室內活動場。
對於一個教育經費窘困的偏遠學校,
以其創意來將空間多元運用,是一個重要的教育經營與建築設計的課題。
苗栗縣大湖鄉大南國小-校園環境藝術
苗栗頭份-信義國小-校園牆面藝術
學生們以學校校長﹑老師為對象,所製作的大型公仔裝置藝術。
其上﹑中﹑下段均可自由變換組合出不同的表情與服裝。
新竹女中85週年校慶公共藝術製作
『.... 2009年,新竹女中師生慶祝著八十五周年校慶,
在一片充滿歡樂的校園裡,有著一個巨大的時鐘,時鐘指的時間,
由每天早上的6點開始,到晚上的6點?!且這12個小時的時間裡面,
時間的刻度不僅是數字,早上的6點,指著剛起床的惺忪睡臉,11點,
描繪出大家認真上課的時間,中午的12點,是該吃飯的時候了,
下午的3點,反映著昏昏欲睡的下午課程,晚上的6點,
代表著放學後將朝向另一個補習的地方。
原來,這個俏皮有趣的時鐘裝置藝術,表達的是竹女的學生們在學校一天的寫真!』
(文字引述於【公共藝術‧故事漫遊】“曾經一起擁有過的那本 生命紀念冊”篇)
(詳:【公共藝術‧故事漫遊】“建築 夢想-大南村裡的玩藝學堂”篇)
延伸閱讀:大南國小及新竹女中之故事,詳【公共藝術‧故事漫遊】
http://gardenct.pixnet.net/blog/post/31731664
在這處為學齡前兒童的生活場域,為了強化歡愉的環境氛圍,
童話故事的題材,以繪本式的表現方式,將建築化身為頗具童趣性的環境元素。
餐廳與教室的房舍,在孩子的想像中,成為了童話世界的主角;
彩繪的建築,不僅成為了環境美學的一種論述方式,
似乎也將於未來,成為一段孩子們難忘的生活記憶。
在這客家庄裡,藝術,也成為一種地方文化的學習與閱讀方式。
彩繪的花台,更成為了環境中美麗且具情感的街道家具。
苗栗銅鑼國小附幼班-校園彩繪
一處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小學,
「棒球」運動曾是學校孩子們世代「接棒」傳承的活動特色..也是共有的榮耀;
日常生活中,不斷翻新的生活美學風潮與思維,
總在校園裡成就出一處處談著環保﹑集體生活記憶的藝術與人文課題。
桃園縣龜山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