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610封面.jpg

曾經,

跟隨著這些故事,走過一個個鄉間小鎮與都會街頭,

看著這些人與每塊土地間的情感,

想著,

就由一些小小的公共藝術開始,

嘗試探索這些人與環境彼此依存的故事。

少了一些專家、學者或是創作者的專業觀點,

更少了一些嚴肅的辯證與是非,

看著故事本質裡,那些人跟那些地方,那份樸真的情致,

我們都看見了,不論是公共藝術、或那些人與事的可愛面貌。

20100604-封面書腰.jpg                                                                                       

【說這些故事後的 心情故事】

與其說,這本書是藉由公共藝術來閱讀這些故事,

或許,更應該說,

是這些人的生命故事,

讓那些看起來美好的公共藝術,擁有情感與溫度。

這些,或許僅是在一些小地方的一些小人物,

用生命所演繹出的一些小故事。

裡面,或許平凡如水,或許沒有多浩大的場面,

但卻曖曖地內含著每個平凡生命的能量,

故事都是那樣地真實,

真實地道出著你我自己與周遭的生活。

所談論的並不僅是生活裡的藝術價值,更是一份對於生命的藝術觀點。

一個故事是否動人,並不在於故事本身、而在於看故事的眼光,

如同一個人是否可愛,那就在於我們以怎樣的價值思維,

去看待這個人的生命一般。

這些故事並不特別,

因為所意涵的,都鏡射著每個人的故事,

這些故事也很特別,

因為那些人與事的故事內容,都是那樣獨特的生活切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然而,多數的人並不會把自己的事看成是一篇故事。

關於生命這樣的故事,有些人能過,卻不見得能說。

在完成這些故事的過程中,本來想要的,與所希望的答案,

或許獲得,也或許感到失落,

也或許沒有一個故事能說的好。

我們為這些故事所無心下的註腳,或許並不見得是故事主人們曾經想過的,

…即便我們已經覺得他們的故事已經很有張力了。

一個公共的藝術物件,

發生在喜歡的、討厭的、看的懂的、看不懂的、有錢的、窮苦的人身上。

沒辦法選擇該給誰、不該給誰,

也無法定義可以帶給誰、不帶給誰怎樣的知識或美的感受,

人遇見了公共藝術,多是巧合。

很多時候,一件公共藝術,也像著那個指著方向的標誌,

不只讓我們看見它自己,更要告訴我們美麗的風景就在那裡。

人生中,總是不斷遇見…遇見人、遇見事情,

這些都是真實的,因為都是由生活中去看待與體驗生命。

公共藝術,偶然遇見了,就是遇見了。

像是當行走著時你會遇見一個路人,

這個人,可能根本不會讓你在意,但也可能會引發你的注意,

也或許,你會遇見讓你心動的人,

但無論是怎樣的感覺,都不過僅是一種際遇,

過了,或許,就是過了,

你根本不會記得,曾經遇見過哪個公共藝術。

你或許叫不出它的名字、讀不懂它的意思、或甚至連看都沒看見它…

相較於台上諸多「戲如人生」的公共藝術美學,

這些幕後的故事,卻更真實地反映出一種「人生如戲」的生活哲學。

下一次,當你看見了,或許我們都會願意再仔細點往後探一探。

十幾年下來,因為公共藝術,時常奔走於各地,

一段段的旅程的經歷,自由,卻也總是孤單。

但隨著不同地方的漫遊,

眼目中的人文視野越來越豐富,心中的閱讀也越來越深刻。

故事,一直都充滿在每個人、每塊土地的生命中,

說特別,因為都各自擁有著那樣多樣的特質,

但卻平凡,因為都是那樣的平庸與自然。

人的粧會老、建築會舊、公共藝術會被遺忘,

但記憶與故事卻可以永遠鮮明地繼續。

而,下一個故事又要開始上演。

 

【書介】

公共藝術,是另一種故事的表現,故事,也是公共藝術的靈魂,

我們以為公共藝術只讓生活藝術化,但在這些故事裡,

卻見證了許多生命與公共藝術相遇的時刻,彼此的燃燒與撞擊,

這本書的主角不是公共藝術,這一次,邀請你來參與它背後的每一個故事。

本書由中華民國公共藝術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志銘,

繼98.12出版《公共藝術的未來性I:城市觀點的公共藝術閱讀》及

《公共藝術的未來性II:環境與產業觀點之公共藝術》之後,

再度以生活美學觀點,轉換為探索生命美學故事文本,所推出的另一套美學叢書。

 

【推薦序】

在公共藝術相關的實踐與參與過程中,

無獨有偶的也在許多不為人知社會角落裡,

飽含著許多如此的動人畫面。經由故事的傳送,

終究回到了與人的實質聯繫、與人的基本生存價值之建立…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 陳愷璜

 

這本書,真正的主角其實並不是「公共藝術」,而是書中出現的這些人,

在他們生命中某一個偶然的轉角處,與「公共藝術」相遇了,而相互豐富、共同成長的故事,

這是一本紀錄了與生命的成長相關的一些真實事件的故事書,甚至可以視為是一本充滿了正向能量的勵志書…

中華民國視覺藝術聯盟榮譽董事長 胡永芬

 

[內文摘要]

「不是我們帶著『綠島大象』去遊玩,而是它帶著我們去看見了更寬廣的世界。」如果我們用的是狹隘的思維來看時,「綠島大象」本身依舊僅是一個舊遊具,甚至是一個垃圾。但歷經了這段由台灣的過程,「綠島大象」深深地啟示著他們,讓他們更懂得如何以寬廣的心來看待這世界。

……綠島孩子永遠的守護神——綠島大象

「以前很少人知道蘇澳有一個木屐村,對於舊時穿木屐所發出的『ㄎ一ㄚˋㄎ一ㄚˋ』聲雖消逝,但卻是大家最懷念的聲音。一種在記憶中浮盪的聲音,一張張印記過往生活的鮮明臉譜,就是這樣的聲音和容顏,讓面臨聚落斑駁退穩的白米在傳統中找到地方重生的新意。」

……. 由曠野走向田野的木屐之旅

這條終於修復的桐花古道,在最後要完成之時,他們一起以鐵件鑄造了一面紀念牌,上頭寫下每個人的名字,當成一段永恆友誼的紀念。每到桐花盛開季節,這條重現的古道,三三兩兩地穿梭著到勝興拜訪的遊人,只是,多數人並不知道,在可以這麼近距離觀賞桐花的浪漫背後,蘊藏著這十一個人曾經的付出,與在此一起寫下的故事。

……. 在生活中的藝術裡 看見 那份生命藝術

當操場上奔跑的女孩跟這群阿嬤擦身而過,當俏皮的公共藝術大鐘,對比著小禮堂上美麗的巴洛克紋飾時,這裡的時光既是流動著,也是靜止著,環境在變與不變之間,或許,公共藝術會損毀,世代會交替,有一天,建築可能仍會毀壞而消失,人會老去而離開,但最可貴的文化記憶與情感價值,卻總會永遠在這裡。

……. 曾經一起擁有過的那本 生命紀念冊

[目錄] 

由一篇公共藝術的童話故事開始

永遠的 音樂森林守護神

綠島孩子永遠的守護神——綠島大象

由曠野走向田野的木屐之旅

在生活中的藝術裡 看見 那份生命藝術

在靜止與流動之間

環境的轉變‧觀點的轉換‧房子一起向後轉

發現 這個「有藝術」的地方

Akibo——兒子的大玩偶機器人

曾經一起擁有過的那本 生命紀念冊

由「環保的氣氛戰爭」到「米老鼠垃圾車」

在「長鏡頭」 與「廣角鏡」中尋找生命的藝術景象——發現‧生命中的秘密基地

建築 夢想——大南村裡的玩藝學堂

在地方文化與童玩之間 轉動 陀螺

折射於玻璃裡的生命光彩

 

延伸閱讀 田園城市出版社官方部落格  http://gardenct.pixnet.net/blog/post/31731664

 《公共藝術的未來性》Ⅰ&Ⅱhttp://lincm68.pixnet.net/blog/post/27921221

arrow
arrow

    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