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幸福之環
轉繹自昔日蒸汽火車意象的五組圓環裝置物件,隨著風,
自由地在生活場域中緩緩地擺動著;
或許,那是一份對於那份古早記憶情感的追憶,
然而,當代觀點的藝術,也成為城市街區的新環境主題。
新車站的空間美學議題,淡淡地意蘊著曾有過的古早記憶;
同樣的站前街區,同樣源自於「圓」的想像,
始終都在懷舊與創新之間,標示出著追求幸福城市的夢想主題。
「轉動幸福之環」-松山新站(創作者:松本薰)
夢想涉尋
在這座總不斷“吹著”科技風的場域中,在浩瀚的科學領域裡,
關於這新興的產業,生命,是一種不斷追求卓越夢想的歷程;
環境裡的微風,帶動著藝術物件的轉動,
也總在生活裡,成為一處有著悠閒氛圍的風景。
「夢想涉尋」-2011南科藝術季(創作者:賴易志)
綠泡兒
談著綠色觀點與能源的藝術,像個“放大版”的「蒲公英」種子,
座落於街旁,靜中有動地,在廣場上愉悅地展演著。
這可以是一個「補風器」,藉著不同轉速的「小風車」們,
記錄著風,路過此地的蹤跡;這也象徵著包容著萬物的地「球」,
在生活裡,提醒著人們與環境共生的當代議題。
數千個小「風車」的“種子”,集合成了象徵著全「球」觀點的大圓球;
思考的,會是一個全球觀點的未來環境觀點與視野。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陽光,不同的風速,
律動出這「種子」的不同表情;
「風車」“種子”表徵全球城市的國際視野,談論的,在於一種集體與共識。
小風車有如「種子」般,隨風飄逸地散播在環境的周圍,
呼應著「個別」與「主體」的依存關係。
道路上,車的流動﹑人的走動,不同的移動速度,有著不同的生活步調;
象徵著“種子”或“全球”的「綠色」藝術,
亦隨著風的速度,在這條交通要徑上,轉動出不同的視覺經驗。
藝術之於城市,是一個街區裡的新視覺物件;
也在平淡的城鄉環境中,開創出另一種視覺驚豔。
「綠泡兒」-台灣電力公司屏東區營業處(創作者:林舜龍+DADA)
儀態萬千話海﹑風!
五分儀﹑船舵﹑漁燈與帆船,成為這個風動裝置藝術的元素,
標示著這個教育場域的內容與特質,也成為另一種閱讀地方人文的方式。
日間,隨著風向的路徑,藝術裝置裡的「船隻」,如航海般地移動著;
夜間,燈光,隨著裝置的轉動,有如漁火般地變換著不同的光影。
藝術在這裡,訴說了一段風與海的對話;
也道出了學子們心中的夢想..由那個航向海洋的願景,邁向未來人生的理想。
「儀態萬千話海﹑風!」-國立基隆海事職校(創作者:梁任宏)
方桌旁的風景
生活中的桌﹑椅,是人們在工作與居家生活中的重要物件;
四張色彩繽紛的椅子,像是馬戲團節目中的表演戲碼,
“超現實”地在空中旋轉..展演著..
微風時的輕柔,強風時的擺動;
上課時間的讀書聲,下課十分鐘時熱絡的遊戲聲,
旋轉的「椅子」們,以著不同的頻率,映著校園中的生活曲調;
也在這安靜的城鄉校園中,激發著多樣的環境表情。
藝術裡的椅子,並非僅成為一場場視覺裡的戲碼。
相互追逐著的「椅子」們,意涵著生活裡的相互陪伴..彼此追逐..互相成就,
在分與合﹑遠與近之間,仍有著彼此的陪伴與對話;
自由..但不孤單。
「方桌旁的風景」-雲林縣莿桐鄉-大美國小(創作者:梁任宏-)
風之序曲序列Ⅲ
「慣性」的物理現象,詮釋了肢體動作的原理;
風的流動,釋放了金屬原本的冷默表情;
當藝術隨著風而變換著型態,
跟隨著天空的陰天與晴天..微風與強風,而在環境中化身為一個舞者。
這個有著剛性外表的「舞者」,隨著風,柔軟著肢體;
在這小小公園裡,像是個街頭藝人般的舞動著自己的藝術韻律,
總希望感動著來往的人們願意駐足觀賞,
期待著每個節拍的段落,都可以聽見響起的掌聲。
「風之序曲序列Ⅲ」--北區國稅局(桃園)(創作者:松本薰(日籍)+ 樹火紙文化基金會)
川流
在這個科技產業的工作場域中,
天空,成為了一個“超現實”的「花園」;
群組的藝術,像是盛開的花朵般,隨著風,在這「花園」裡搖擺與飄逸著。
「園」區裡的「花朵」,以著不同的韻律搖曳著肢體,豐富著園區環境的美學性;
「園」裡百花齊放的藝術,標示著科技產業的特質;
也象徵著對於未來向上發展的祝福。
「川流」-南科樹谷科技園區(創作者:梁任宏)
南風
藝術,標示著偏「南」的地理區域;也闡述著當代產業的科技「風」潮。
一棵棵“新品種”的藝「樹」,表徵著人文與科技的樣貌,
融合在這花園裡茂盛的草木之中。
群聚的藝「樹」,宣告著科技產業的人文特質,
也在環境裡提供了一段有趣的視覺經驗。
「南風」-台南科學園區(創作者:宋璽德)
春風
隨風轉動的藝術,成為校園景觀的一部份,
意味著「生」「動」的生命議題,也陳述著青春的校園主題。
「春風」-國立陽明大學(創作者:宋璽德)
上善若水
藝術的造型語言,表徵著「圓筍」的地方產業;
像是「葉片」或是「船槳」的藝術物件,
對應著河流與水圳中的「水車」記憶,
迎著風,在這片天空與曠野上自由自在地翻轉著..
藝術在這個水源地裡,是個農業生活的記憶;
舞動的裝置,伴隨著來往的鐵道與河流,也伴著來此休憩的人們,
而標示出了這處休閒場域的場所意義。
「上善若水」--八堡圳公園-二水鄉公所(彰化縣公共藝術基金)(創作者:宋璽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