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創作+陳惠婷策劃-彰化市成功公園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26)

台灣彰化基督教醫院創建人蘭大衛醫師原為英籍宣教士,於1870年生英國蘇格蘭,

在蘇格蘭拉斯哥大學醫學院完成學業後,以資優生的優秀成績畢業並成為準醫師。

1895年日治時期,因受當地教會的工作派遣而來到台灣。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10)

當時,由台南入境後,徒步走了四天到達彰化,

來在這裡,他看見了當地醫療資源十分匱乏,許多病患無處就醫,

於是開始尋求地點設立了簡單的診療所,

在獲日本政府許可下,以「限地醫」的身份,

在無醫療資源的地區開啟了他的醫療工作。

只是當時民風保守,對於這批『外國人』與西方醫學,總持質疑的態度,

加上多數人在生活上多為艱困,總畏懼著就醫的高額醫藥費而不敢接受醫治,

初步的醫療服務工作顯的十分艱辛。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16)

到台灣的第二年(1896年),蘭大衛醫師開始接下彰化基督教醫院時工作,

醫院開辦之初,他引進更多西方醫學技術來醫治病患,

優良的醫療技術與親切和善的態度,逐漸獲得地方居民的信任,

而建立起良好的醫病關係,歷經了一段時期,已在地方醫療服務上漸有口碑。

在醫療工作日漸穩定後,他更注意到地方醫療人才缺乏的困境,

開始積極地投入醫學教育工作來擴增醫療資源。

他對這塊土地付出了40年生命,一步一腳印地推動著醫療與傳道工作,

於中台灣開創出優質的醫療與醫學教育環境。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21)

關於蘭大衛醫師夫婦的「切膚之愛」,源於1928年時的一段感人故事:

當時,有一名年約十二歲的孩子不慎跌傷了腳,

在那個生活知識與經濟都匱乏的年代,

或因缺乏醫藥費,也可能誤判傷勢而延誤就醫,當孩子被送到彰化基督教醫院就醫,

蘭大衛醫師進行診斷時,發現孩子的腿部關節傷口已潰爛且嚴重化膿,

並因感染而持續發燒不退,生命狀態十分危急,

蘭大衛的妻子蘭連瑪玉女士(Marjorie Learner Landsborough

十分擔憂孩子的恢復狀況,每天均到病房安慰並照顧孩子,

在蘭大衛夫婦及醫療人員的協力照護下,傷勢雖有些好轉,

只是因潰爛而無法癒合的傷口,看在蘭連瑪玉眼裡不僅覺得萬分不捨,

且潰爛的皮膚組織,亦可能危急孩子的生命,

於是他要求蘭大衛醫師割下她腿部的皮膚,移植到孩子的傷口上以幫助復原,

蘭大衛醫師依著妻子的要求,

在她的腿部割下四條寬約一寸長約三寸的皮膚後,立即進行皮膚移植手術。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5)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29)

當時的醫療技術並不如當代先進,那次的皮膚移植手術,在台灣醫界已屬首例,

在當時有限的技術與經驗下,終究還是因產生排斥而宣告失敗;

只是,孩子的病情有如神蹟似的,在手術後傷口逐漸康復並逐漸痊癒出院。

孩子十分感念蘭大衛夫婦在他身上所付出的這份無私之愛,

長大後的他,也選擇傳道人為畢生志業,

即是曾擔任過基督教長老教會第十四屆總會議長的周金耀牧師。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2)

在數十年的行醫日子中,蘭大衛夫婦常協助過不知多少個支付不起醫藥費的村民就醫,

不僅不追討積欠的醫藥費,當看見這些人的窮苦,更是慷慨地提供許多生活上的幫助,

日常的許許多多善行,也曾傳到當時日本皇室耳中而深受感動,

因此也多次受天皇「御下賜金」以表揚,只是謙虛的蘭大衛夫婦,

總是默默地貢獻與盡其所能地幫助著需要的人們,

在他們的生命中,更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事蹟。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20)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35)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30)

對於當年受蘭大衛醫師夫婦醫治的周金耀,在蘭連瑪玉的想法中,始終都認為:

每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心肝寶貝,站在一個母親的立場,她深深感受到,

當一個母親看見自己小孩的生命正在逐漸喪失時的沈重與悲傷之情;

就蘭大衛一家人的思維,無論是周金耀、任何一個孩子或病患,

都有如面對自己家人病痛般地視病猶親。

蘭大衛醫師的兒子蘭大弼也於1952年接續了父親的醫療志業,

尤其在神經醫學上的研究有著卓越的貢獻,

父子兩人共同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長達68年時間。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17)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34)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4)

透過醫療專業,蘭大衛一家始終以神的愛將一生貢獻給許多人們,

他們愛這塊土地上的每個人甚於自己。

蘭大衛夫婦不僅成為了彰化地區的一段源遠流傳的佳談,

更廣泛地影響著許多台灣教會在福音事工上的發展。

1936年,蘭大衛在退休後返回英國,於1957年因車禍而離開人世。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0)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1)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2)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3)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4)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5)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6)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7)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8)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9)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22)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23)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24)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25)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40)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41)

數十年來「南門媽祖宮,西門蘭醫生」的讚頌詞句,

總不斷於彰化人們的口中流傳著;

為宣揚蘭大衛醫師夫婦對台灣醫療的貢獻,地方政府運用公共藝術基金,

於彰化市成功公園內設置了「蘭大衛」公共藝術「切膚之愛」(SkinGraftwithLove

來成為對於這對醫師夫婦的永久紀念。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4)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28)

在藝術構成上,藉由陽光穿越石縫時產生光束的“破光”手法,

意涵著重生的生命盼望。

石縫兩側分別以「十字架」,

與引用【馬太福音】的『八福』經節來表徵出「愛」的真諦;

外側分別以蘭大衛醫師夫婦的肖像,來緬懷他們對於這塊土地的貢獻;

印刻著昔日老照片與名言的溪石,更講述出存於蘭大衛夫婦心中那份堅定信靠的力量。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31)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33)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2)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20)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21)

 

彰化縣每年約以兩百多萬的預算,提供轄內鄉鎮申請設置

推動了數年時間,彰化縣公共藝術基金已廣泛在諸多鄉鎮完成,

透過創作理念,標示著地方產業文化特色,也表徵出一段段的在地人文觀點。

先後完成設置的鄉鎮已有:

鹿港、二林、芳苑、田中及剛於彰化市完成的蘭大衛公共藝術。

綜觀這些已完成的作品,

在藝術創作者的面向,含括著建築學與藝術創作等兩個專業背景的藝術家,

論述的方向,作品型態的創新度,均具各異其趣的創作觀點。

但就整體而論,來自不同養成背景的藝術家,多有別於單以視覺觀賞的『展示』功能;

就一個以地方性與城鄉整體美學規劃的政策觀點而論,

這些藝術物件,更成為了一種標示地方文化的方式

 

『鹿港是我家』-2008年/鹿港鎮-劉國滄

970629-鹿港是我家-劉國滄-鹿港- 002.jpg 

『鹿港是我家』是藝術家劉國滄在首次的公共藝術基金機制下,

為彰化縣完成的第一個作品。

他經由常民生活的觀察,透過常見於看戲的『板凳』作為創作基本元素,

進而聯結、組織為一『凳屋』;虛空的空間,意涵著傳統街屋的環境符號。

970629-鹿港是我家-劉國滄-鹿港- 003.jpg

970629-鹿港是我家-劉國滄-鹿港- 034.jpg

970629-鹿港是我家-劉國滄-鹿港- 019.jpg

970629-鹿港是我家-劉國滄-鹿港- 014.jpg

970629-鹿港是我家-劉國滄-鹿港- 005.jpg

970629-鹿港是我家-劉國滄-鹿港- 021.jpg

970629-鹿港是我家-劉國滄-鹿港- 029.jpg

作品的周邊,有著鹿港鎮長久以來慣用的『鹿』的圖騰。

只是,由作品所延伸出一序列的『鹿』,

有鹿港街區中所見各式各樣的『鹿』,有著不一樣的功能性與意涵性。

970607-鹿港是我家-劉國滄-鹿港公共藝術- 031.jpg

圍繞於『凳屋』旁的裝置藝術『鹿』,為透過與周邊學校的合作,

以集體創作的方式產生。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017.jpg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008.jpg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025.jpg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028.jpg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033.jpg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046.jpg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052.jpg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060.jpg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081.jpg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073.jpg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065.jpg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088.jpg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091.jpg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128.jpg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122.jpg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118.jpg

完成後的『凳屋』,不僅是一個城鄉美學的物件,

同時也常成為鎮公所舉辦藝文活動的小舞台。

這序列被稱為『問路凳』的『鹿』裝置,

被放置於老街區中,而成為一個個路標指示牌,

在歷史街區的景點路徑上,不僅可以提供訪者在地理資訊的一種街道家具,

在傳統節慶時期,也成為看戲的藝術板凳。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105.jpg

970607-民眾參與-問路凳彩繪及布袋戲活動- 110.jpg

970629-鹿港是我家-劉國滄-鹿港- 030.jpg

970629-鹿港是我家-劉國滄-鹿港- 010.jpg

這序列的『問路凳』,也將走進歷史街區,開始牠們的服務工作。

... 只是,似乎,牠們還是捨不得離開『凳屋』,總還是圍繞在他的身旁。

970629-鹿港是我家-劉國滄-鹿港- 006.jpg 

延伸閱讀:http://web.lukang.gov.tw/publicart/index.php

 

『述根』-2009年/二林鎮洪醒夫文學紀念公園-呂政道

980220-述根-呂政道-洪醒夫文學紀念公園- 009.jpg

位於二林鎮洪醒夫紀念館庭園中的作品,

與鹿港的『鹿港是我家』同樣都在於以「空間」的藝術型態構成;

在於以一種『進入』﹑『體驗』的行為導入,

去經驗作品本身期於表達的文化議題」。

 980220-述根-呂政道-洪醒夫文學紀念公園- 006.jpg

980220-述根-呂政道-洪醒夫文學紀念公園- 004.jpg

980220-述根-呂政道-洪醒夫文學紀念公園- 013.jpg

980220-述根-呂政道-洪醒夫文學紀念公園- 010.jpg

 

980220-述根-呂政道-洪醒夫文學紀念公園- 011.jpg

就視覺的觀點而言,斜面﹑簍空的皮層造型為感官上的第一印象,

種植於空間中之樹,卻是閱讀這文學觀點與歷史文本的核心元素。

980220-述根-呂政道-洪醒夫文學紀念公園- 012.jpg

980220-述根-呂政道-洪醒夫文學紀念公園- 021.jpg

980220-述根-呂政道-洪醒夫文學紀念公園- 017.jpg

980220-述根-呂政道-洪醒夫文學紀念公園- 025.jpg

980220-述根-呂政道-洪醒夫文學紀念公園- 029.jpg

透過人於空間中的靜思,來懷念與思考著洪醒夫文學的意涵,

在於對比出『型於外』的視覺感官,

另一種內隱於『型之內』的主題閱讀方式。

980220-述根-呂政道-洪醒夫文學紀念公園- 027.jpg

980220-述根-呂政道-洪醒夫文學紀念公園- 028.jpg

980220-述根-呂政道-洪醒夫文學紀念公園- 030.jpg 

 

『漁火‧星光』-2009/王功-黃清輝

990204-漁火‧星光-黃清輝-王功-彰化縣公共藝術基金 (23).JPG

星光的漁火、海上的波浪﹑象徵收穫的魚群,

透過序列的環境元素,在於以一種符號性的閱讀方式,

來闡述出關於這處漁港聚落的在地產業議題。

990204-漁火‧星光-黃清輝-王功-彰化縣公共藝術基金 (22).JPG

990204-漁火‧星光-黃清輝-王功-彰化縣公共藝術基金 (9).JPG

990204-漁火‧星光-黃清輝-王功-彰化縣公共藝術基金 (8).JPG

990204-漁火‧星光-黃清輝-王功-彰化縣公共藝術基金 (4).JPG

990204-漁火‧星光-黃清輝-王功-彰化縣公共藝術基金 (10).JPG

990204-漁火‧星光-黃清輝-王功-彰化縣公共藝術基金 (17).JPG

990204-漁火‧星光-黃清輝-王功-彰化縣公共藝術基金 (21).JPG

990204-漁火‧星光-黃清輝-王功-彰化縣公共藝術基金 (20).JPG

990204-漁火‧星光-黃清輝-王功-彰化縣公共藝術基金 (14).JPG

990204-漁火‧星光-黃清輝-王功-彰化縣公共藝術基金 (19).JPG

 

「上善若水-2009-八堡圳公園-二水鄉公所-宋璽德

990204-上善若水-宋璽德-八堡圳公園-二水鄉公所 (4).JPG

藝術的造型語言,表徵著「圓筍」的地方產業;

像是「葉片」亦或「船槳」的藝術物件,對應著河流與水圳中的「水車」記憶, 

迎著風,在這片天空與曠野上自由自在地翻轉著..

990204-上善若水-宋璽德-八堡圳公園-二水鄉公所 (5).JPG 

990204-上善若水-宋璽德-八堡圳公園-二水鄉公所 (9).JPG

藝術在這個水源地裡,是個農業生活的記憶;

舞動的裝置,伴隨著來往的鐵道與河流,也伴著來此休憩的人們,

而標示出了這處休閒場域的場所意義。

990204-上善若水-宋璽德-八堡圳公園-二水鄉公所 (17).JPG

990204-上善若水-宋璽德-八堡圳公園-二水鄉公所 (7).JPG

 

『川流不息』-2010/彰化縣田中文化教育園區-陳昌明‧楊德義

991230-川流不息-陳昌明‧楊德義-彰化縣田中文化教育園區- (11).JPG

991230-川流不息-陳昌明‧楊德義-彰化縣田中文化教育園區- (16).JPG

991230-川流不息-陳昌明‧楊德義-彰化縣田中文化教育園區- (13).JPG

991230-川流不息-陳昌明‧楊德義-彰化縣田中文化教育園區- (10).JPG

991230-川流不息-陳昌明‧楊德義-彰化縣田中文化教育園區- (8).JPG

地景藝術的物件與環境中的樹木結合,締造出一處新的『生活場域』;

人的集聚,活動的集聚,透過真實的生活表述著文化的在地性;

當藝術改造了一處地方,激發出一股活動的『集聚力』時,

關於這裡的文化論述,也於無形中逐漸形成。

991230-川流不息-陳昌明‧楊德義-彰化縣田中文化教育園區- (9).JPG

991230-川流不息-陳昌明‧楊德義-彰化縣田中文化教育園區- (1).JPG

991230-川流不息-陳昌明‧楊德義-彰化縣田中文化教育園區- (2).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彰化 公共藝術
    全站熱搜

    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