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20203-高雄六龜-龍興國小- (18)

高雄六龜鄉,因遠觀周邊山麓樣似龜形,每逢溪水暴漲之際,遠觀六座巨石,

有如六隻巨龜游於河水之中,早期入墾先民因而將此地稱為「六龜里」;

其中最大的巨石被稱為龜王岩,長期被地方居民尊為龜王,並視為守護地方的龜神。

但據文獻記載,更早於平埔族時代,當時原居住於現臺南市玉井區的芒子芒社人,

於明鄭時期遭西拉雅族人驅趕出原生活領域,因而越過內烏山搬遷至此地,

並以「四社熟番芒子芒番」之社名「Lakuri」稱之,

因此,六龜之地名也可能源於平埔族語之譯音;

延續至1920年日治時期(大正9年)仍稱為「六龜里庄」。

 

「如意龜」

1020203-高雄六龜-龍興國小- (7)

關於六龜,也有個流傳已久的神話:

據傳,流經六龜的荖濃溪中,有六塊形像烏龜的巨石,歷經數百年修練而成龜精;

其中五隻在十八羅漢山區,分別尋著五個山洞修行,

而另一龜精因留戀於世俗,總不斷興風作浪危害地方百姓,

後為十八羅漢收服後,將其降服於另一山洞以思其過。

1020203-高雄六龜-龍興國小- (11)

於六龜鄉龍興國小校園內的「如意龜」,

是由剛於台灣藝術大學完成研究所學業,於88風災前分配到這所學校的替代役楊宏欽,

一起帶領著孩子們透過藝術創作,共同思考在地性與全球化的議題。

在這個創作中,龜殼以綠、藍、紫等顏色為主色調,

並輔以象徵保護力量的金漆,來繪製「如意」圖騰,完成出表答祝福之意的「福龜」。

這個透過集體創作方式,所完成的「如意龜」,

逗趣可愛的模樣,不僅成為孩子們的「心」寵物,

透過人文歷史走讀的過程,也讓藝術教育成為一種地方閱讀的方式;

透過參與的過程也教導著孩子,

愛地球,需要的是人人都身體力行萬事方能如意的教育意義。

1020203-高雄六龜-龍興國小- (12)

1020203-高雄六龜-龍興國小- (22)

「如意龜」-高雄六龜龍興國小

1020203-高雄六龜-龍興國小- (3)

看著今日的新校舍,總令人回想起當年校舍因風災而損毀,

全校師生於組合屋上課的那段日子中,

孩子們依舊以著藝術,將日常的生活場域改造為一處美學空間。

六龜龍興國小...會跳舞的樹』:http://www.peopo.org/news/51513

1020203-高雄六龜-龍興國小- (5)

 

 「紅土地樂園」計畫

頭湖,早於西元1782年清領時期(乾隆二十年),

福建泉州先民胼手胝足入墾並定居於此。當時這塊土地之土質多為紅土,

因地力貧乏而僅合適種植柑橘、茶葉等作物以維持基本生計。

迄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的頭湖聚落,歷經了數個世代的變革,

原本充滿田野氛圍的聚落型態,紅土坡地上開始有了磚窯產業,

隨著城市發展的步調,昔日的田野與磚窯景觀,如今已逐漸為新興的高樓大廈取代。

 

在頭湖國小的「新紅土樂園」計畫中,

共有由藝術團隊製作的「頭湖紅堡壘」,及學校孩子們創作的「紅方塊樂園」,

共同聯結為序列的校園公共藝術。

 

頭湖紅堡壘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14)

為了表達出昔日林口的磚窯意象與台地地形特徵,

在這段校園公共藝術計畫中,紅磚,成為藝術的主要素材;

在創作理念上,以清水磚所砌成的牆,不僅在於表達紅土地質的特徵;

透過視覺感官,也意味著紅土夾雜著礫石的土地斷層;

「等高線」概念的運用,亦在於呈現坡面台地的地理意象。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13)

整體磚雕藝術以地景型態構成,以表現出雄踞於地平線上的「堡壘」精神。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7).JPG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8)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12)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15)

在那個貧乏的世代中,紅土雖無法孕育出高經濟性的作物,

但昔日的茶葉與柑橘等農產,

卻也如珍寶般地成為地方居民主要的生活經濟命脈,與帶動出地方發展的動能。

由地平線逐漸興起的「紅堡壘」,

更深遠地意涵著先民在這片紅土地上所辛苦建立出的美麗家園。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25)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24)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10)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3)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16)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30)

寂靜的藝術地景中穿插著一棵真實的茶樹;

紅色牆面上鑲嵌著孩子們及地方居民的磚雕,

在藝術的思維裡,

均意味著關於人與土地生命的延續與紀念,與串聯著過去與當代的生活記憶。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21)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18)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19)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20)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29)

原本即生長在新校地上的八棵樟樹,因建校而被迫遷移;

隨著校舍完工,當地居民為了緬懷對這塊土地的思念,

以及讓頭湖國小孩子們的瞭解這塊土地的人文歷史,

特地將這八棵樟樹再度移植至頭湖廣場之中。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38)

1020129-紅土地樂園(頭湖紅堡壘)-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23)

為了傳承與紀念這段在地歷史,

這處基於新興社區而設置的「佳林國小」,在地方人士爭取下也正名為「頭湖國小」。

 

紅方塊樂園

透過了序列的師生參與計畫,孩子們由磚窯的參訪,到以小紅磚積木進行創作,

歷經了不同階段的藝術工作坊活動過程,

以當代的生活工具為題,製作出序列的磚雕作品,分別設置於各處校園之中。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24)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27)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29)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30)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40)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41)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42)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2)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37)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38)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39)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32)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33)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34)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36)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35)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4)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5)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25)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6)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7)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8)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9)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10)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12)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13)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15)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26)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17)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19)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20)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21)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22)

1020129-紅土地樂園(紅方塊樂園)-黃浩德-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 (1)

「紅土地樂園」-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小(創作者:財團法人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黃浩德)

 

寶山六寶與碎形小花園

1010713-寶山六寶與碎形小花園-黃蘭雅‧鈴木貴彥-新竹寶山鄉公所- (1)

稱之為「寶山六寶」的竹筍、楊桃、葡萄柚、柑橘、橄欖及水梨等六項地方農產,

透過了藝術的語言,標示出寶山鄉的地方產業特色。

建築牆上的美學圖騰,在於成為一種產業文化的推廣方式,

也在這處偏鄉聚落中成為環境視覺的新亮點。

1010713-寶山六寶與碎形小花園-黃蘭雅‧鈴木貴彥-新竹寶山鄉公所- (2)

抽象的花朵,更在於透過創作的思維,來講述出關於這裡像座花園般的美麗城鄉景象。

1010713-寶山六寶與碎形小花園-黃蘭雅‧鈴木貴彥-新竹寶山鄉公所- (5)

「寶山六寶與碎形小花園」-新竹寶山鄉公所(創作者:黃蘭雅‧鈴木貴彥)

 

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35)

美學轉譯的藝術「指紋」,運用其個別性的特質,闡述著城市區域的獨特性,

藝術,建構出一個新地方感的指標;

意涵著人文演繹與地理紋理的藝術『皮層』,

娓娓地道出了一段車站與生活場域的悠久文史;

藝術的物件,指引出一條串連著傳統民俗、生活動線及歷史地景之文化軸線,

透過視覺的軸線,更引領著人們閱讀與思考著這處地方於時間軸上的過去與未來。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11)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30)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1)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34)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2)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8)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10)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4)

符合地方民俗的外部皮層色彩,對映著隱隱於「空間」內部,

意蘊著「幸福」的花朵圖騰,

內外聯結成為一座蘊藏著城市人文記憶,

與承載未來幸福城市想像的生活藝術「容器」。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14)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15)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25)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24)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19)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20)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21)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22)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27)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28)

1010821-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顏名宏-松山車站- (36)

「跳過一個消失記憶的影子」-松山車站(創作者:顏名宏)

 

客風花語.家齊薈萃

位於苗栗銅鑼地區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苗栗園區,

以「客風花語.家齊薈萃」為主題,分別以三組藝術裝置來表現出新客家文化之思維。

 

「客迎‧傳情」

1010911-客迎‧傳情-數位藝術基金會-客委會苗栗客家園區- (4)

設置於聯結建築主體的入口空橋空間上方,手工玻璃的藝術裝置,

與搭配新編曲的新客家音樂創作,透過視覺與聽覺感官的方式,

來詮釋出當代藝術觀點的新客家文化風格。

1010911-客迎‧傳情-數位藝術基金會-客委會苗栗客家園區- (3)

1011026-客迎傳情-數位藝術基金會-客委會客家文化中心苗栗園區- (1)

1011026-客迎傳情-數位藝術基金會-客委會客家文化中心苗栗園區- (10)

1011026-客迎傳情-數位藝術基金會-客委會客家文化中心苗栗園區- (2)

空橋上方的彩色玻璃,視覺意象為取自客家族群於年節時,

習慣於門(窗)楣上以剪紙拼貼出象徵吉祥的「門箋」圖騰,

來成為新的一年之祈福方式;

透過陽光於彩色玻璃上的“光”、“影”投射,

於長廊空間中呈現出紅、橙、黃、綠、藍、紫等色光,

光影並隨著陽光角度的變化,

在這處談著文化的生活場域中,營造出繽紛的空間氛圍。

1011026-客迎傳情-數位藝術基金會-客委會客家文化中心苗栗園區- (6)

1010911-客迎‧傳情-數位藝術基金會-客委會苗栗客家園區- (2)

「家客.融蘊」

1010911-客委會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42)

自古以來,牡丹花,總常在許多詩詞中被隱喻為女子之美;

對於客家族群而言,牡丹圖騰也意味著圓滿、富貴,

而廣泛運用於布料與生活工藝品的裝飾,

牡丹,於昔日曾是客家傳統的重要文化圖騰之一;

與牡丹花同時在春天生長的油桐花,也因生長於嚴峻的山區環境,

而意涵著昔日客家族群的刻苦簡樸生活精神,

隨著文化推廣活動的成功經驗,於近年來也演變為另一種關於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

1010911-客委會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43)

1010911-客委會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46)

1010911-客委會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34)

1010911-客委會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35)

於廣場的階梯立面上,以小陶磚拼貼的「牡丹花」和「油桐花」的圖騰,

呈現出繽紛的色彩,活絡出廣場空間的熱鬧氣氛。

油桐,也藝術的構成,運用這兩種花卉的意象,

來闡釋著文化在過去與當代的傳承與接續性,與表徵出時代觀點的客家精神。

1010911-客委會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45)

1010911-客委會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41)

1011026-客家融蘊-數位藝術基金會-客委會客家文化中心苗栗園區- (2)

1011026-客家融蘊-數位藝術基金會-客委會客家文化中心苗栗園區- (1)

1010911-客委會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47)

1010911-客委會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48)

「花漾.動」

1010911-客委會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40)

延續著客家文化中心建築構形之三角幾何元素,

而運用多種三角玻璃面所構成之序列玻璃裝置雕塑,來與建築風格融為一氣。

在色彩運用上,分別以春綠、夏紅、秋黃、冬白四個色彩,

象徵著四季之春耕、夏耘、秋收及冬藏之節氣意象;

藝術物件與水面倒影,運用了玻璃的穿透感和折射性,

彼此交織出多邊形之輻射狀造型。

隨著不同的觀賞視角,不僅呈現出不同樣貌的視覺感官,

也於水面上鏡射出「花朵」的聯想。

談著文化的藝術,以著時代思維的創作理念,

重新詮釋昔日客家族群農耕經驗與生活智慧,也訴說出氣候與節氣間的農耕文化內容。

1010911-客委會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36)

1010911-客委會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37)

1010911-客委會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39)

1011026-花漾綠動-數位藝術基金會-客委會客家文化中心苗栗園區- (1)

在不同的季節時刻,序列的藝術裝置隨著自然風力而微微轉動,

不同時間的到訪,也將發現不同的造型樣貌,而形成頗具「隨機感」的場所記憶。

而暗示文化之於時間軸中所意涵之傳承、當代思維與未來展望的客家文化觀。

1011026-花漾綠動-數位藝術基金會-客委會客家文化中心苗栗園區- (2)

「客風花語.家齊薈萃」-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苗栗園區-(創作者: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

 

移墾耕讀

1020123-移墾耕讀-林舜龍-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1)

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六堆客家族群,為論述台灣客家文化的重要內容。

透過藝術的語言來講述客家族群精神的序列公共藝術「移墾耕讀」,

分別透過藝術物件與地景的聯結,來表達出遷移、刻苦的傳統人文精神。

1020123-移墾耕讀-林舜龍-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2)

客家族群也與許多漢民族一樣,在許多面對遷徒的艱辛日子中,

生活雖然困難,但仍十分重視知識的追求,

因此,「晴耕雨讀」常被用來形容客家族群的生活態度;

然而讀書並非僅是為了考取功名,更在於理解世間道理與明白先人的教誨,

以傳承文化歷史與先人遺訓。

1020123-移墾耕讀-林舜龍-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23)

1020123-移墾耕讀-林舜龍-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27)

1020123-移墾耕讀-林舜龍-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22)

1020123-移墾耕讀-林舜龍-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25)

由六隻牛組成的「讀」,作品中所闡述的,不僅象徵著地名「六堆」的意象;

五隻朝外一隻朝內的配置方式,

更意涵著在安內攘外的同時,仍不忘教養下一代的文化傳承精神象徵。

1020123-移墾耕讀-林舜龍-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15)

1020123-移墾耕讀-林舜龍-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6)

1020123-移墾耕讀-林舜龍-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12)

1020123-移墾耕讀-林舜龍-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14)

過程中,藝術團隊邀請地方居民一起挽袖插秧,

將生態池中「一畝田,水上飄」的秧苗移植至陸上草原區,

以共同參與創作的方式,來親身感受先民「移墾耕讀」的文化精神。

1020123-移墾耕讀-林舜龍-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9)

1020123-移墾耕讀-林舜龍-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10)

1020123-移墾耕讀-林舜龍-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21)

1020123-移墾耕讀-林舜龍-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19)

「移墾耕讀」-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創作者:林舜龍)

1000803-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1)

1000803-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15)

1000803-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4)

1010214-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屏東- (15)

1020123-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6)

 

壓不扁的玫瑰

1010413-壓不扁的玫瑰-曾英棟-國立新化高中- (16)

位於台南的新化高中,校園中分別藉由兩件公共藝術,

來彰顯生長於新化之台灣文學家楊逵的生命精神,

並透過那段奮鬥人生的故事,來成為對於學子們的勉勵:

由賴佳宏所創作的「馬拉松向前跑」,以運動選手奮力邁向終點衝刺的景況,

來呈現出楊逵生命過程中勇往向前的毅力;

於圖書館大樓的門廊空間中,則是透過曾英棟的馬賽克拼貼藝術,

以「壓不扁的玫瑰」的創作議題,

來詮釋楊逵於苦難人生中,追求理想的生命歷程,與不屈不撓的生命力。

1010413-壓不扁的玫瑰-曾英棟-國立新化高中- (13)

臺灣早期著名的文學家楊逵,

於1906年出生於臺南州大目降街(為今日之臺南市新化區);

1914年日治時期(大正四年),童年時的楊逵,

進入新化公學校(新化國小)開啟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學習階段,

幼年時的楊逵因體弱多病,常被同學嘲笑是「阿片仙」;

1922年(大正十一年),楊逵考進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校(今為臺南一中),

那個時期的他,廣泛地閱讀著狄更斯、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屠格涅夫、

杜斯妥也夫斯基等作家的書,並深受這些文學思想的影響。

1010413-壓不扁的玫瑰-曾英棟-國立新化高中- (2)

1010413-壓不扁的玫瑰-曾英棟-國立新化高中- (3)

1924年(大正十三年),楊逵因不滿父母要求與童養媳結婚,

憤而由臺南州立二中退學以表抗議;

隔年,他即轉往日本大學專門部文學藝術科就讀,

這段於異鄉求學的日子,因基本生活經濟上的匱乏,

僅能不斷地靠送報及打零工來換取微薄生活費。

有著高度人權主義理想的他,在日本期間也因參加反田中義一內閣的抗議遊行,

與聲援在日朝鮮人的活動而遭逮捕入獄。

1927年(昭和二年)楊逵回到台灣,因配合臺灣文化協會舉辦的全臺巡迴演講活動,

在因緣際會下結識了葉陶後,兩人即陷入熱戀並開始過著同居生活;

1929年(昭和四年),當兩人正預備回楊逵老家新化結婚時,

又因“偏激”的言論而遭日本警察逮捕而再度入獄,

在度過了一個多月的牢獄之災後,順利地於當年與葉陶完成婚禮。

1010413-壓不扁的玫瑰-曾英棟-國立新化高中- (4)

楊逵擅長以小說、散文、詩歌等多種文學方式來刻畫庶民生活,

也是日治時期第一個成功在日本文壇發光發熱的台灣作家;

對於人道主義的理想,不僅廣泛地流露於文學作品當中,

也讓他熱衷參與社會改革運動,

強烈的言論表述,更讓他在處於威權時代的環境下數次遭補入獄。

1010413-壓不扁的玫瑰-曾英棟-國立新化高中- (6)

1932年(昭和七年)楊逵以昔日在日本學習與打零工的生活經驗,

發表日文小說《新聞配達夫》,並刊載於賴和主編的《台灣新民報》文藝版,

這篇作品可謂為楊逵的首部代表作;當時,雖受到日本政府管制而並未能全文刊載,

但《新聞配達夫》這部作品卻在兩年後參加日本《文學評論》雜誌的徵文比賽,

在第一名無故從缺下獲選為第二名;

這些文學上的成就,也讓他在當時的日本文壇中,

成為少數受到高度關注的臺灣作家。

1935年(昭和十年)楊逵與賴和、楊守愚、吳新榮等人共同創辦《臺灣新文學》雜誌,

但因總督府禁止發行漢文雜誌,僅維持了兩年後即宣告停刊;

為了推廣台灣文學,楊逵也陸續將許多新文學﹑小說翻譯為日文版發行。

1010413-壓不扁的玫瑰-曾英棟-國立新化高中- (9)

楊逵雖擁有高度的文學才華,但在現實生活中始終都極其窘困,

甚至因還不起積欠米店的錢而挨告;

雖然,楊逵畢其一生幾乎都處於生活匱乏的狀態,

但他始終都以著堅韌的生命力,大力地推廣著台灣文學。

戰後,於1945年他與妻子葉陶共同創辦《一陽週報》,

主要在於推廣三民主義與中國五四運動以來的文學;

1947年並與大陸文學家聯合發行《文化交流》雜誌,

在出刊一期後,即爆發二二八事件,

兩年後(1949年)楊逵與葉陶均遭國民政府逮捕後,兩人均被判處死刑,

所幸逢凶化吉地,在度過數月的牢獄歲月之後又再度地順利出獄。

950527-台南-新化老街- 024

1010413-壓不扁的玫瑰-曾英棟-國立新化高中- (5)

1010413-壓不扁的玫瑰-曾英棟-國立新化高中- (8)

1010413-壓不扁的玫瑰-曾英棟-國立新化高中- (12)

出獄後的楊逵不僅持續他的文學創作,並提倡「建立臺灣新文學」,

鼓吹著宣揚民主與科學的大眾文藝。

1949年,楊逵在《上海公報》發表「和平宣言」,

除大力主張國民政府應立即釋放二二八事件中被無故逮捕的臺灣人,

更倡導應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共問題。

這些提倡民主運動的言論,又讓他再度被捕並以軍法審判,

在被判刑12年徒刑並移送綠島監獄監禁時,楊逵曾自嘲著說:

「我領過世上最高的稿費,

是我只寫了一篇數百字的文章,就可吃十餘年免錢的飯。」

1010413-壓不扁的玫瑰-曾英棟-國立新化高中- (10)

1010413-壓不扁的玫瑰-曾英棟-國立新化高中- (11)

1961年出獄後,楊逵借貸了五千元,在台中市郊大肚山丘陵上購置了一塊荒地,

與家人攜手闢建了「東海花園」並常居於此;

1970年,葉陶因心臟病併發腎臟病而過逝;

年事已高的他,在1978年擔任《美麗島雜誌》顧問後,

1985年離開人世,並與葉陶同葬於兩人親手打造的「東海花園」。

1010413-壓不扁的玫瑰-曾英棟-國立新化高中- (1)

1010413-壓不扁的玫瑰-曾英棟-國立新化高中- (14)

「壓不扁的玫瑰」-國立新化高中(創作者:曾英棟)

950527-台南-新化老街- 021

馬拉松-奔向未來

1010413-馬拉松-奔向未來-賴佳宏-國立新化高中- (4)

楊逵的小說,在臺灣曾有過一段時期均受嚴格管制,

直到1970年後,台灣鄉土文學在文壇推動下興起,楊逵的作品才重新開始受到重視。

除曾受日本文壇關注的《新聞配達夫》外,

楊逵的重要著作,還有《鵝媽媽出嫁》、《春光關不住》、《綠島家書》等作品;

其中《春光關不住》在改名為《壓不扁的玫瑰》後,

更被收錄於當時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之中。

1010413-馬拉松-奔向未來-賴佳宏-國立新化高中- (3)

1010413-馬拉松-奔向未來-賴佳宏-國立新化高中- (7)

1010413-馬拉松-奔向未來-賴佳宏-國立新化高中- (5)

出生於新化小鎮的楊逵,畢其一生的文學成就與生命史,

都在新化小鎮上成為一段源遠流傳的人物故事;

也因此,新化老街上的「楊逵文學館」成為標示在地性與台灣文學的文化景點;

於新化高工的校園中有條「楊逵文學步道」;

新化國中內有一處展示楊逵〈默默的園丁〉手稿的影像;

陪伴楊逵童年學習歷程的新化國小,也有一處「楊逵文化走廊」。

所有關於楊逵的題材,不僅成為地方上教育場域的環境議題,

也透過楊逵的人生故事,來成為另一種地方文化的閱讀。

1010413-馬拉松-奔向未來-賴佳宏-國立新化高中- (2)

1010413-馬拉松-奔向未來-賴佳宏-國立新化高中- (8)

「馬拉松-奔向未來」-國立新化高中(創作者:賴佳宏)

950527-台南-新化老街- 015

950527-台南-新化楊逵紀念館-

延伸閱讀:讓故事寫滿整座城市楊逵的邀約-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pr/25/today-article1.htm?Slots=TPhoto

 

幸福‧彩虹樹

990110-幸福‧彩虹樹-林幸長-基隆中正公園旅客中心 (23).JPG

990110-幸福‧彩虹樹-林幸長-基隆中正公園旅客中心 (15).JPG

關於圖騰本身的元素構成,乃透過邀約與彙整,

將到訪這座海洋城市的旅客,以其『基隆印象』為題的繪畫與文字,形成明信片,

再將這序列描述基隆的明信片組織成為一基隆市地圖。

990110-幸福‧彩虹樹-林幸長-基隆中正公園旅客中心 (12).JPG

990110-幸福‧彩虹樹-林幸長-基隆中正公園旅客中心 (9).JPG

990110-幸福‧彩虹樹-林幸長-基隆中正公園旅客中心 (11).JPG

990110-幸福‧彩虹樹-林幸長-基隆中正公園旅客中心 (6).JPG

990110-幸福‧彩虹樹-林幸長-基隆中正公園旅客中心 (7).JPG

990110-幸福‧彩虹樹-林幸長-基隆中正公園旅客中心 (33).JPG 

『幸福‧彩虹樹』-基隆中正公園旅客中心(創作者:林幸長)

 

台灣的公共藝術,無論在創作議題與形成過程,

常常都嘗試著成為一種關於地方的文化標示。

這樣的標示性,可以是關於一個城市,也可以關於一個地方,或是一個產業特色。

於是,公共藝術之於城市,也可能成為另一種文化的閱讀器。

 

花陰之光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2).JPG

台北市大同區的長安西路、太原路及華陰街間所界定出的街區範圍,

曾是昔日隨著鐵路車站「台北後站」的交通樞紐優勢,所自然形成的重要商圈。

也因著交通運輸的便利性,此商圈不僅為臺北市最早的服飾﹑皮鞋皮件﹑

飾品及化妝品等各式日用雜貨批發業的集散地,

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工業相關材料﹑五金機具產品的供應商。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4).JPG

隨著不同時空演化,商圈內的商業型態也曾歷經過起起落落的時期,

但華陰街商圈始終都以著不同的時代價值,

以著符合流行潮流的精品服飾﹑配件飾品持續維持著服飾精品的特色;

後站商圈區域,除仍保留著具歷史的各式老店外,也成為玩具﹑工藝材料的聚集地。

近年來,不僅透過環境整體規劃而成為具特色之主題商業街,

隨著大型轉運站與百貨公司的加入,更為華陰街商圈注入一股更為強大的生命力。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9).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10).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12).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13).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14).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16).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18).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3).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8).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20).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25).JPG

藝術議題的發想,源自於歷史記載中,關於華陰街街名之『華』字同義字『花』,

來作為對於華陰街商業商圈更朝向旺盛發展的祝福方式;

藝術物件的內容,則以城中﹑大同區內重要的建築物圖騰,

來道出華陰街與城市環境的地緣關係,期能藉由圖樣式的傳達方式,

讓行走於捷運通道的都會人們,進到如時空隧道般的藝術廊道,

透過一種藝術的語言,來成為一種訴說與閱讀城市故事的方式。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5).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31).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33).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35).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36).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37).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6).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28).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29).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30).JPG

1001224-花蔭之光-愛倫公主-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 (38).JPG

「花陰之光」-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R2出口-(創作者:愛倫公主)

 

儀態萬千話海﹑風!

981215-儀態萬千話海﹑風!-梁任宏-國立基隆海事職校- 015.JPG

981215-儀態萬千話海﹑風!-梁任宏-國立基隆海事職校- 009.JPG

981215-儀態萬千話海﹑風!-梁任宏-國立基隆海事職校- 013.JPG

981215-儀態萬千話海﹑風!-梁任宏-國立基隆海事職校- 007.JPG

五分儀﹑船舵﹑漁燈與燈塔均成為這個風動裝置藝術的內容。

以標示教育場域的地方特質。

981215-儀態萬千話海﹑風!-梁任宏-國立基隆海事職校- 018.JPG

981215-儀態萬千話海﹑風!-梁任宏-國立基隆海事職校- 020.JPG

981215-儀態萬千話海﹑風!-梁任宏-國立基隆海事職校- 016.JPG

『儀態萬千話海﹑風!』-國立基隆海事職校(創作者:梁任宏)

 

上將梨意象

1001028-宜蘭縣三星鄉圖書館-上將梨意象- (2).JPG

「三星上將梨」原為「寄接」高山地區的溫帶梨,

因此稱為「寄接梨」或「高接梨」,為宜蘭縣三星鄉特有的高經濟農產。

1001028-宜蘭縣三星鄉圖書館-上將梨意象- (3).JPG

果名的由來,則源於「三星」之鄉名與軍階之三星「上將」同名,

故當地人即將將本地所產之「寄接梨」命名為「上將梨」。

1001028-宜蘭縣三星鄉圖書館-上將梨意象- (4).JPG

這個偏鄉地區的重要農產作物,藉著藝術創作的創意,

而將這處位於地方圖書館旁的車棚,帶領出一個藝術化空間的視覺主題。

1001028-宜蘭縣三星鄉圖書館-上將梨意象- (5).JPG

具象的藝術形體,訴說著上將梨由嫁接、授粉、撐傘到套果的培育過程,

藝術裡的視覺更成為另一種閱讀地方產業的方式。

1001028-宜蘭縣三星鄉圖書館-上將梨意象- (9).JPG

1001028-宜蘭縣三星鄉圖書館-上將梨意象- (7).JPG

1001028-宜蘭縣三星鄉圖書館-上將梨意象- (15).JPG

藝術與環境設施的結合,共構出一個亮麗的環境美學主題,藉由這段視覺的閱讀,

就外地的訪者而言,不僅強化出一種地方特色;

對於地方居民而言,更在其中擴張出強烈的地方感。

1001028-宜蘭縣三星鄉圖書館-上將梨意象- (20).JPG

上將梨意象-宜蘭縣三星鄉立圖書館(創作者:陳建華)

 

母鴨帶小鴨

991130--母鴨帶小鴨-李明道-宜蘭文化國中- 004.JPG

991130--母鴨帶小鴨-李明道-宜蘭文化國中- 006.JPG

取材於蘇澳鎮無尾港每年都來此度冬的雁鴨之地方環境特色,為其藝術創作的主題。

後來,透過了學生們的命名﹑票選,這個雁鴨家族也有了在地的名字。

991130--母鴨帶小鴨-李明道-宜蘭文化國中- 003.JPG

991130--母鴨帶小鴨-李明道-宜蘭文化國中- 011.JPG

991130--母鴨帶小鴨-李明道-宜蘭文化國中- 012.JPG

991130--母鴨帶小鴨-李明道-宜蘭文化國中- 013.JPG

991130--母鴨帶小鴨-李明道-宜蘭文化國中- 007.JPG

991130--母鴨帶小鴨-李明道-宜蘭文化國中- 014.JPG

991130--母鴨帶小鴨-李明道-宜蘭文化國中- 016.JPG

991110-母鴨帶小鴨-李明道-宜蘭文化國中- 027.JPG

校長與藝術家為校內師生們解說公共藝術的創作理念,並帶動雁鴨家族的命名活動。

991110-母鴨帶小鴨-李明道-宜蘭文化國中- 001.JPG 

『母鴨帶小鴨』-宜蘭縣蘇澳鎮文化國中(創作者:李明道)

 

風箏的故鄉 

990827-風箏的故鄉Ⅱ-簡明輝-宜蘭冬山車站- 010.JPG

990827-風箏的故鄉Ⅱ-簡明輝-宜蘭冬山車站- 015.JPG

最初,起源於冬山國小對於風箏活動的推廣,

且該校曾多次在全國性比賽中獲獎,

逐漸的,放風箏成為冬山鄉的重要休閒特色,

久而久之,冬山鄉也成為「風箏的故鄉」。

位於冬山車站的公共藝術正以此地方特色為其作品之創作理念。

990827-風箏的故鄉Ⅱ-簡明輝-宜蘭冬山車站- 007.JPG

990827-風箏的故鄉Ⅰ-簡明輝-宜蘭冬山車站- 032.JPG

位於月台上的風箏座椅。

990827-風箏的故鄉Ⅰ-簡明輝-宜蘭冬山車站- 030.JPG

990827-風箏的故鄉Ⅰ-簡明輝-宜蘭冬山車站- 033.JPG

990827-風箏的故鄉Ⅱ-簡明輝-宜蘭冬山車站- 003.JPG

990827-風箏的故鄉Ⅱ-簡明輝-宜蘭冬山車站- 002.JPG

 『風箏的故鄉』-宜蘭冬山車站(創作者:簡明輝)

990827-風箏的故鄉Ⅱ-簡明輝-宜蘭冬山車站- 021.JPG

990827-風箏的故鄉Ⅱ-簡明輝-宜蘭冬山車站- 020.JPG

 冬山車站十分具現代感的建築設計特色,也成為宜蘭縣城鄉景觀中的重要地標。

990827-宜蘭冬山車站- 001.JPG 

冬山車站

 

鉅細靡遺

991229-陳姿文-鉅細靡遺-國防部中部軍檢署法院- (11).JPG

藝術家以玻璃柱列構成對於此場域的機關屬性特質,

藉由不同的面,可以分別觀察出由內顯露的『法』﹑『理』﹑『情』文字。

991229-陳姿文-鉅細靡遺-國防部中部軍檢署法院- (4).JPG

991229-陳姿文-鉅細靡遺-國防部中部軍檢署法院- (5).JPG

991229-陳姿文-鉅細靡遺-國防部中部軍檢署法院- (6).JPG

991229-陳姿文-鉅細靡遺-國防部中部軍檢署法院- (7).JPG

991229-陳姿文-鉅細靡遺-國防部中部軍檢署法院- (15).JPG

991229-陳姿文-鉅細靡遺-國防部中部軍檢署法院- (13).JPG

991229-陳姿文-鉅細靡遺-國防部中部軍檢署法院- (1).JPG

991229-陳姿文-鉅細靡遺-國防部中部軍檢署法院- (2).JPG

『鉅細靡遺』-國防部中部軍檢署法院(創作者:陳姿文)

 

毛毛蟲

980410-毛毛蟲-邱連恭-台中市長安國小- 005.jpg

這是一所長期致力於蝴蝶研究與環境生態教育的都會小學。

公共藝術呼應著校內的蝴蝶館建築,而化身為『毛毛蟲』校門,

來標示出關於這個學校的教育文化特質。

980410-毛毛蟲-邱連恭-台中市長安國小- 002.jpg

980410-毛毛蟲-邱連恭-台中市長安國小- 019.jpg

980410-毛毛蟲-邱連恭-台中市長安國小- 010.jpg

980410-毛毛蟲-邱連恭-台中市長安國小- 009.jpg

980410-毛毛蟲-邱連恭-台中市長安國小- 012.jpg

980410-毛毛蟲-邱連恭-台中市長安國小- 015.jpg 

『毛毛蟲』-台中市長安國小(創作者:邱連恭)

 

毛毛蟲進行曲 

991230-毛毛蟲進行曲-陳姿文-彰化市立聯興國小- (4).JPG

同樣的生態教育特質,

『毛毛蟲』也中介於校園與社區之間,標示出另一種環境美學的特質。

991230-毛毛蟲進行曲-陳姿文-彰化市立聯興國小- (5).JPG

991230-毛毛蟲進行曲-陳姿文-彰化市立聯興國小- (7).JPG

『毛毛蟲』圍牆,環繞著校園周邊,在通學道上引發了一種視覺上的趣味性。

991230-毛毛蟲進行曲-陳姿文-彰化市立聯興國小- (10).JPG

991230-毛毛蟲進行曲-陳姿文-彰化市立聯興國小- (11).JPG

991230-毛毛蟲進行曲-陳姿文-彰化市立聯興國小- (12).JPG

991230-毛毛蟲進行曲-陳姿文-彰化市立聯興國小- (14).JPG

991230-毛毛蟲進行曲-陳姿文-彰化市立聯興國小- (19).JPG

991230-毛毛蟲進行曲-陳姿文-彰化市立聯興國小- (1).JPG 

『毛毛蟲進行曲』-彰化市立聯興國小(創作者:陳姿文)

 

看見大墩 

991229-看見大墩-楊尊智-台中市大墩國中- (8).JPG

生活是真實的文化內容,藝術家取材自在地的人﹑生活與環境的圖像,

去成為一種關於地方的紀錄。

這陣列式的圖像,運用了名作『蒙娜麗莎的微笑』之眼睛部分,

而成為另一種詮釋地方的藝術語言。

991229-看見大墩-楊尊智-台中市大墩國中- (7).JPG

991229-看見大墩-楊尊智-台中市大墩國中- (5).JPG

991229-看見大墩-楊尊智-台中市大墩國中- (9).JPG

991229-看見大墩-楊尊智-台中市大墩國中- (10).JPG

991229-看見大墩-楊尊智-台中市大墩國中- (11).JPG

991229-看見大墩-楊尊智-台中市大墩國中- (12).JPG

991229-看見大墩-楊尊智-台中市大墩國中- (13).JPG

991229-看見大墩-楊尊智-台中市大墩國中- (2).JPG

991229-看見大墩-楊尊智-台中市大墩國中- (3).JPG

『看見大墩』-台中市大墩國中(創作者:楊尊智)

 

Smooth & 希望森林

991229-Smooth-楊尊智-台中市大墩國中- (9).JPG

『銀杏葉』是學校環境的生活記憶,而已具象化的圖騰來成為一種地方的標示。

991229-Smooth-楊尊智-台中市大墩國中- (2).JPG

『Smooth』-台中市大墩國中(楊尊智)

991229-希望森林-楊尊智-台中市大墩國中- (5).JPG

991229-希望森林-楊尊智-台中市大墩國中- (2).JPG 

『希望森林』-台中市大墩國中(創作者:楊尊智)

 

迴旋曲

970220-迴旋曲-呂政道-溪口國小(中)-溪口生活文化館- 057.jpg

起源於溪口國小長年來,對於傳統童玩的致力推動,

『陀螺』這項的童玩,

在歷經了不同的時期,不僅曾成為台灣在外交上的重要文化符號,

更成為溪口鎮的生活記憶與文化象徵。

這座轉換陀螺形體的藝術物件,不僅成為一動態的公共藝術遊具,

也標示出溪口的陀螺文化。

970220-迴旋曲-呂政道-溪口國小(中)-溪口生活文化館- 063.jpg

970220-迴旋曲-呂政道-溪口國小(中)-溪口生活文化館- 084.jpg

970220-迴旋曲-呂政道-溪口國小(中)-溪口生活文化館- 086.jpg

970220-迴旋曲-呂政道-溪口國小(中)-溪口生活文化館- 122.jpg

970220-迴旋曲-呂政道-溪口國小(中)-溪口生活文化館- 011.jpg

970220-迴旋曲-呂政道-溪口國小(中)-溪口生活文化館- 010.jpg

970220-迴旋曲-呂政道-溪口國小(中)-溪口生活文化館- 001.jpg 

『迴旋曲』-溪口國小(創作者:呂政道)-設置於溪口生活文化館

 

雲影鎏光 

-990726-雲影鎏光-林洸沂‧陳儀潔-嘉義新港藝術高中 (12).JPG

長期以來,新港的宗教習俗(媽祖)一直都是主要的地方特色。

這所位於新港的藝術學校,公共藝術延續著環形空中廊道的建築設計議題,

轉換著這些習俗文化的圖騰,以當代藝術的語言,

來成為對於傳統文化特質的詮釋方式。

-990726-雲影鎏光-林洸沂‧陳儀潔-嘉義新港藝術高中 (9).JPG

-990726-雲影鎏光-林洸沂‧陳儀潔-嘉義新港藝術高中 (19).JPG

-990726-雲影鎏光-林洸沂‧陳儀潔-嘉義新港藝術高中 (25).JPG

-990726-雲影鎏光-林洸沂‧陳儀潔-嘉義新港藝術高中 (1).JPG

-990726-雲影鎏光-林洸沂‧陳儀潔-嘉義新港藝術高中 (15).JPG

『雲影鎏光』-嘉義新港藝術高中(創作者:林洸沂‧陳儀潔)

 

夢開始的地方

991230-夢開始的地方-歐志成-嘉義市立大業國中- (6).JPG

一種對於未來夢想的想像,一種關於這場域的願景,藝術家帶領著這地方的孩子們,

一起記錄下關於這個地方的未來。

991230-夢開始的地方-歐志成-嘉義市立大業國中- (5).JPG

991230-夢開始的地方-歐志成-嘉義市立大業國中- (1).JPG

991230-夢開始的地方-歐志成-嘉義市立大業國中- (10).JPG

991230-夢開始的地方-歐志成-嘉義市立大業國中- (9).JPG

991230-夢開始的地方-歐志成-嘉義市立大業國中- (7).JPG

991230-夢開始的地方-歐志成-嘉義市立大業國中- (8).JPG

『夢開始的地方』-嘉義市立大業國中(創作者:歐志成)

 

花‧貓─蓮花池裡的招才貓

1000416-花‧貓─蓮花池裡的招才貓-郭育明‧郭瑞祥-台南國立白河商工-  (2).JPG

盛產蓮花的鄉鎮,以著故事的主題,

擴張出一段對於在地文化與產業的閱讀。

這不僅是一個校園藝術,也是一個文化教育觀點;

藝術,成為了關於文化與閱讀的方式,文化性的議題,也成就了藝術的主題。

1000416-花‧貓─蓮花池裡的招才貓-郭育明‧郭瑞祥-台南國立白河商工-  (3).JPG

 

1000416-花‧貓─蓮花池裡的招才貓-郭育明‧郭瑞祥-台南國立白河商工-  (5).JPG

1000416-花‧貓─蓮花池裡的招才貓-郭育明‧郭瑞祥-台南國立白河商工-  (6).JPG

1000416-花‧貓─蓮花池裡的招才貓-郭育明‧郭瑞祥-台南國立白河商工-  (7).JPG

1000416-花‧貓─蓮花池裡的招才貓-郭育明‧郭瑞祥-台南國立白河商工-  (4).JPG

1000416-花‧貓─蓮花池裡的招才貓-郭育明‧郭瑞祥-台南國立白河商工-  (8).JPG

1000416-花‧貓─蓮花池裡的招才貓-郭育明‧郭瑞祥-台南國立白河商工-  (10).JPG

1000416-花‧貓─蓮花池裡的招才貓-郭育明‧郭瑞祥-台南國立白河商工-  (12).JPG

1000416-花‧貓─蓮花池裡的招才貓-郭育明‧郭瑞祥-台南國立白河商工-  (18).JPG

 

1000416-花‧貓─蓮花池裡的招才貓-郭育明‧郭瑞祥-台南國立白河商工-  (14).JPG

「花‧貓─蓮花池裡的招才貓」-郭育明‧郭瑞祥-台南國立白河商工

 

970302-高雄駁二特區-裝置及牆面藝術- 010.jpg

970302-高雄駁二特區-裝置及牆面藝術- 021.jpg

高雄,這座位於台灣南部的都會城市,由昔日的造船﹑貨運﹑商務,到今日的觀光,

隨著時間的推演過程,產業類型的演變,

正由這序列的繪畫中,陳述著關於這座城市的故事。

970302-高雄駁二特區-裝置及牆面藝術- 018.jpg

970302-高雄駁二特區-裝置及牆面藝術- 015.jpg

970302-高雄駁二特區-裝置及牆面藝術- 016.jpg

970302-高雄駁二特區-裝置及牆面藝術- 008.jpg 

高雄駁二特區-牆面藝術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47).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50).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51).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49).JPG

原來設置於屏東縣長治鄉繁華村、德協村附近的公共藝術,曾因造型類似墳墓,

自設置完成後即引發當地居民強烈的負面反應。

為了彌補藝術觀點與常民生活美學價值的差異,縣府再度公開徵求藝術家,

並經由村民們的意見表達與專業評選過程,改以另一種藝術構成的方式重新改造。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48).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38).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39).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41).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42).JPG

新的土節點藝術,保留了原本磚雕藝術所表達的六堆文化,

並輔以「土」、「花」為創作議題,磁磚拼貼的構成方式,來成為改善的對策。

高架道路的橋墩,擷取客家花布的意象,以亮麗的彩繪色彩來形成新的環境視覺,

重新賦予土節點另一種新的文化美學風情。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55).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45).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46).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52).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43).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44).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53).JPG

1020122-屏東長治交流道-公共藝術- (2)  

藝術國道『土節點』客家意象營造公共藝術改善計畫

 

延伸閱讀聯合新聞網『公共藝術修改 居民鬆口氣

http://video.udn.com/video/Item/ItemPage.do?sno=324-233-2F3c34304-233-2B343c3-2B333b4-2334

 

縣府運用國道三號屏東段的高架橋下空間,

沿著道路開闢了一條結合藝術景觀與運動休閒的「蘭花蕨鐵馬道」。

「蘭花蕨」源於高架橋下長期種植各式蘭花和蕨類植物所形成的綠色廊道而得名。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8).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2).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7).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3).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4).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56).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30).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31).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14).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9).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11).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5).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18).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20).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15).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16).JPG

這條由九如到長治全長共7.4公里的自行車道,

因位於橋下而得以不畏南部的酷熱氣候影響。

沿途佈滿了當地藝術家運用漂流木﹑酒瓶等日常素材,

及金屬﹑石材等材料,所構成一序列充滿多樣性的裝置藝術。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23).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24).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25).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26).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27).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28).JPG

這段橋下空間,也因這序列的裝置藝術,儼然成為另類的「美術館」;

也配合著自行車道的漫遊方式,而帶動出另一種「逛」美術館的新生活經驗。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29).JPG

1000803-國道三號-屏東縣長治段-橋下公共藝術- (34).JPG

國道三號「蘭花蕨鐵馬道」裝置藝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