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5)

相對於鄰近的日月潭風景區,

澀水,就如許多台灣的偏鄉小村一樣,僅是一個無名的小生活聚落;

沿著通往日月潭的中潭公路上,

有著一片由村民們的掌印所構成之陶版牆,陶版裡的圖騰中,談著在這裡的生活,

也回顧著過去的歷史與懷念著昔日的風光歲月。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33)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34)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35)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4)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37)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36)

一棟棟有著異國風情的餐飲店,帶動著街區的熱鬧景緻;

興旺的觀光氛圍,實難已想像著1999年時,曾經歷921震災後的淒涼景象。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 (4)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 (6)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 (8)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7)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8)

回顧1999年那場發生於台灣的九二一大地震,

位於震央的南投受創嚴重,各鄉鎮多成為一片廢墟;

相較於其它聚落,魚池鄉大雁村仙楂腳社區,雖未如其它聚落一樣的受創嚴重,

但村民們不僅看著昔日工作的場所與鄰近鄉鎮,

都因嚴重震毀而呈現著一片悲戚的慘狀,而感覺驚慌且惶恐,

更面臨地方產業毀於一夕,許多人因此都陷入失業的困境。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 (9)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 (10)

災後,政府為協助地方重建工作,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來協助,

當時加入協助重建工作的雲林科技大學黃世輝教授,

透過了一次次與村長及村民們的討論過程中,

發現多數的地方人士均認為「紅茶」與「燒陶」,

都是當地已有長久歷史與具文化性的項目;

又透過一段時間的田野調查與文獻探討後,

也證實了早於日治時期,即有了台灣原生種的水沙連山茶的發展史;

在回顧了一段段早期的紅茶風光歷史後,

許多專家學者也建議村民可以回歸於這項傳統產業,來成為振興地方經濟的能量。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 (12)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 (14)

長久以來就以觀光展業為主的澀水社區,除配合重建工作的推動,

來改善原有的交通幹道、規劃環溪、休閒步道與親水公園等硬體設施外,

也希望透過在台灣已有著豐富經驗的社區總體營造方式,來成為活化地方的對策;

於是,廣設陶藝教室以將澀水陶土開發成文創商品,

與積極行銷當地的阿薩姆紅茶與地方美食,來立定產業重建與未來發展的方向。

只是,這些振興地方產業的方式,或許指出了一條看見光明與希望的方向,

但對於許多村落與鄉鎮而言,在實際的操作執行面上,

又該如何開始與進行,以成為永續經營的長久之策,

這樣的問題,在許多地方人們的心中依舊存在著許多疑惑。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2)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3)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 (15)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 (16)

於2002年,山楂腳社區獲得一筆文建會的經費補助,

期以社區營造的方式來活絡地方產業與文化,

社區居民在社造人士的號召下而集聚於此,

他們計畫以五棟於九二一震災中震垮的土埆厝為基礎,

以保留著傳統工法與在地建材的方式,重新搭建出一棟新的土埆建築;

並用竹材與茅草等昔日農村常見的自然素材,於屋頂再增建出一處眺望台空間,

而完成了這棟兩層樓規模的「土埆茶棧」。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33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28.JPG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36)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31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36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35.JPG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31)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32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29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34

一樓空間,透過了社區志工的協力,重現著昔日的農村民居的樣貌;

在二樓的眺望空間中,此時的聚落景緻盡入眼簾,

在新與舊之間,既回顧著過去,也展望著未來。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30.JPG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37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38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39.JPG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40.JPG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42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45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46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44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47.JPG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51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10)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48.JPG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49.JPG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20)

完成後的「土埆茶棧」是社區居民的休憩場所,

也成為建築﹑文化相關科系師生的另一處教育場域,

亦提供於外地旅者,可以在此自由地欣賞著村落的美麗風情,品味著這裡的紅茶滋味。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52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53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54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55

這個頗有當代藝術色彩的「腳踏車」壁面裝置,

其實是十分熱衷於社區事務的葉金龍這戶人家的生活記憶:

她保留著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所用的腳踏車,來成為另一種成長記錄..

由小車到大車,意涵著孩子們由幼年到青少年,一步步地長大成人的生命歷程。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26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27.JPG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19)

社區的主要生活路徑上,經年都常見到掛著一串串的芭蕉、擺著些農產品;

原來,這裡的居民常習慣將自己生產的作物,提供出部份在此來彼此分享,

他們也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對外地來的旅者表達出一份友善與熱情;

只是,這些分享品也常被一些「沒格」的遊客貪心地全部帶走。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02.JPG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17).JPG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33)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39)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27)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13)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14)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12)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15)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12).JPG

據地方居民說,原本在這裡,也一直保留著「奉茶」的傳統,

每天都供應著免費的茶水供人飲用。

直到有天,一位來自城市的遊客在飲用後,“好心”地提醒居民:

『萬一有人在裡面下毒了,你們可能負擔不起責任吧!』

這番話讓原本單純的美意變了調,從此,良善的村民再也不敢“冒險”於此提供茶水。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06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04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7)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2)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45)

這片稱為「文化牆」的駁嵌牆,也在那場震災毀損而崩塌,

原本在重建完成後,僅是貼上磁磚來完成美化,但葉大嫂卻覺的可以用甕片來拼貼,

她認為這些破碎的甕片都曾被使用過一段時間,而意涵著歲月的痕跡,

於是關於這道生活路徑上的矮牆美化的工作,自然地也移轉到葉大嫂的身上。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17)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08

構成「文化牆」圖騰的素材,是葉大嫂於災區撿拾回來的瓦礫﹑陶甕碎片;

那時,一些街坊鄰居們看見了,還紛紛跑去跟葉金龍班長說:

你太太一天到晚都在撿破爛,是不是頭殼壞去了!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34)

發起這段社區活動的葉大嫂回憶著當時的情況:

那場前所未有的災難,讓原本十分簡樸的村落,在一夜之間通通夷為平地;

斷垣殘壁的景象,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人的心頭,

那時每個人的心情,就如這些碎片般地感覺粉碎與心痛,

除了悲嘆著天災的無情,更迷惘於當下與未來的生活希望。

天性樂觀的她總思想著,可以用怎樣的方式,來拉著大家的手,

一起讓這些原本美好..卻已經「破碎」的記憶「拼」回來。

於是,她嘗試著去邀集社區的街坊鄰居們,跟她一起在這條生活路徑上,

聯手「拼」出過去的美好記憶..更期待著還可以共同“打拼”出未來的盼望。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37)

當時,一位年紀已高達93歲的阿嬤,也過來這裡跟著他一起拼貼,

他們為了拼貼出一朵花,而歷經了許多失敗與艱難的施作過程,

當時,阿嬤還笑說:好像當年我爸爸要把我嫁出去時,押著我要學會繡枕頭布一樣。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07.JPG

葉大嫂總愛跟著每個來訪的旅者,分享著過去那段難忘的文化牆故事:

《山楂》

早期,附近的山上有許多野生的仙楂樹,所以這裡以前叫「仙楂腳」,

那種樹長的都很高大,只是,當時大家都不識寶,把仙楂樹通通砍掉來種杉木。

山楂村文化牆(風景明信片)- 027(註1)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41)

《撿山楂》

以前的小孩子都是成群地在外面玩耍,看見兔子就去追兔子;

沒事做時,就撿撿山楂的果實。

山楂村文化牆(風景明信片)- 024(註1)

 《兔子》

以前山楂腳附近山區跟田野有很多的野兔,許多人都有抓野兔的經驗。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13.JPG

《會吃蟲的老人》

葉大嫂所描述的第一個社區老人,是當時社區裡一位已高達九十一歲的葉永成老先生;

這位住在隔壁的阿伯,曾是日治時期,村裡少數有機會到「公校」讀書的人,

他總是帶給人親切和善的印象,每每遇見外地的訪者時,

總是熱情地招呼著說:「來裡面坐啦!來公廳喝茶啦!」

山楂村文化牆(風景明信片)- 002(註1)

《愛拉弦仔的老人》

故事裡,接續描述的第二個老人家葉金山,也是葉大嫂的「創作團隊」伙伴之一。

他是一位讓人感覺和善且熱心的長者;熱愛傳統樂器的他拉了五十年的二胡,

在與葉大嫂一起拼貼的過程中,也把自己拉二胡的樣子“大方”地拼貼進去。

日常生活中,總常見他穿著短褲,邊拉著胡琴邊吟唱著,

無論是國樂、漢樂或台灣民謠,都是他拿手的本領。

葉大嫂回憶著當時:他常一邊拉著胡琴一邊唱著: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

當他拉起「弦仔」唱著歌時,總是樂在其中而忘記吃飯。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01.JPG

山楂村文化牆(風景明信片)- 009(註1)

《羔羊跪乳》

當想起村裡的老人,與許多為了生活而長住於外地的兒女,

葉大嫂有感而發地想起一段二十四孝的故事;

她拼貼了一隻剛出生的小羊,正跪著來吸吮著媽媽乳汁的圖騰,

她邊貼邊想著,應該透過老祖先所講述的故事來提醒後代的孩子們:

為人子女要永遠不忘父母養育之恩的道理。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4)

《葉正榮》

村裡的葉正榮看見了大家一起在這裡拼貼,雖然他十分想跟著大夥一起做,

只是已中風的他,想歸想,也僅能在旁邊看看,

於是,乾脆就站在旁邊,當起葉金山與葉大嫂拼貼創作的模特兒。

山楂村文化牆(風景明信片)- 011 (2)(註1)

《擔米路的故事》

大夥回憶起古早時,由「火培坑」走「擔米路」擔東西回來村裡的景像:

『早期,這裡的山都是旱地而無法種植,要栽種作物一定要過到西邊的山,

也就是「火培坑」那邊;

這條路都是「紅仁土」,既陡峭又濕滑而非常難走,每走一趟都要好幾個小時。

當時,大家為著「賺吃」(賺錢)顧溫飽,又非得要到那邊去耕作;

那時,不管是學生要過來這裡讀書,或有些年輕小姐要出去外地玩,

路過這裡時,每個人的鞋子都是要用提的,然後打赤腳走過,

等到過了這條山路,到溪裡洗洗腳後再將鞋子穿上,繼續走往目的地。

《斷崖》

在「擔米路」途中會經過一個斷崖而十分危險,過橋也要經過一個碎岩石地,

當時,不管是扛杉木的人或路過都需特別注意,一不小心就會掉入斷崖。 

《阿轉仔小姐》

當年,由於都要在山的另一邊種稻,稻子成熟收割後,就要將稻子擔回來。

有一個魚池碾米所的人,在那邊有很多的田地,他就叫了很多工人,

整斗整斗地將那邊收成的稻穀擔回來,

其中,有一個尚未嫁人,大家都叫她「阿轉仔」的年輕小姐,

腳力雖然很好,但卻不會算幾斗米,當人家問她:你共搬了幾斗米?

她常回答說:不知道,要問後面的人才知道。

他總是算不清楚自己到底擔了幾斗稻穀,但她總認為八斗應該比九斗多吧。

山楂村文化牆(風景明信片)- 015 (2)(註1)

《扛木材》:

在許多老一輩的記憶中,日治時期正興起林業,山區多為一片的杉木林。

那個處於農業社會的貧乏年代,因工作機會不多,當大家一聽到有工錢可賺

就拼死拼活地扛著衫木上下奔走著,總希望多賺點工錢以貼補家用。

當時有一個班長叫葉宏輝,不僅人高馬大又很有力氣,

扛著衫木還可以快步如飛般的奔跑著,所以他扛的衫木數量也最多。

那時,這條山路不僅十分難行,旁側更是深不見底的斷崖,

當崩塌時就鋪上一根木頭當做獨木橋來行走;

許多人為了討生活,不僅不畏危險,還需用「三腳馬仔」(木頭作的三角支架),

將一百五、六十公斤重的杉木扛在肩上來回行走。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18.JPG

《擔囡仔》

圖騰裡的女人一邊擔著番薯,一邊擔著幼兒;男的肩上扛著一擔很重的「刺鉤柴」,

兩人辛苦地走過“坎坷”的「擔米路」。

畫中的男女,就是現在紅茶產銷班的班長葉金龍夫婦。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20.JPG

《六角亭仔》

在過去那個窮困的年代,許多人的房子,既沒有窗戶也沒有門,

多是搭一個六角亭子,然後上面蓋個茅草或樹皮,就在裡面過著生活。

山楂村文化牆(風景明信片)- 010(註1)

《收租》

更早的時候,鄰近也住著很多原住民,在七、八十歲人的父母輩那個時代,

村裡的人常因原住民出草、追殺而感覺害怕。

當時於日月潭附近,「北窟」住著邵族,「過坑」則是布農族,他們總跟村民說,

這裡是他們開發出來的,所以都會來這裡收租。

以前的女人都綁腳,就是所謂的「三寸金蓮」,每逢農曆過年,

都由當地穿著「三寸金蓮」的婦女,預先備好了酒、粿、菜等食物給他們,

原住民們常穿著像蘭嶼人丁字褲的褲子,手拿木棍或弓箭,

揹著瓶子與籃子來跟家家戶戶「收租」。

葉大嫂回憶起老一輩的長者,曾形容著當時原住民出草時,

身上穿的很少,顯現出壯碩的體格;因他們習慣於嘴裡嚼著薑,

嘴角就流著泡沫;有的人拿著棍子敲擊地面,或是拍著臀部來發出聲音,

一見到你就跑過來要刺你,很多人一看到他們就覺的十分害怕。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19

山楂村文化牆(風景明信片)- 017 (2)(註1)

《弄獅》

在農村裡,每逢農曆過年,「弄獅」是大家最喜歡看的民俗活動。

「弄獅」的人總是穿著二叉的鞋子在舞獅,讓葉大嫂至今仍印象深刻。

當時,「弄獅」的人還會一戶戶地去拜年,

 以祈求各家各戶在那一年都可以平安與豐收。

山楂村文化牆(風景明信片)- 018 (2)(註1)

《北管》

過年期間,一些村裡的老阿伯都會在廟前集合,各自拿出擅長的樂器,

有人打鼓、拉胡琴,有人吹著嗩吶、敲著鈸,演奏著北管戲曲。

樂聲中充滿了過年的歡樂氣氛,讓大家都深刻地感受著年節的熱鬧氛圍。

山楂村文化牆(風景明信片)- 014(註1)

《採茶》

春節的結束,也是茶園開始摘採春茶工作的開始,

在茶園裡,男女邊工作邊對唱著山歌:女生唱著「這邊看去,那邊阿哥─」,

男生就會回唱著:「這邊看去,阿娘仔採茶頭咧咧!」

那段採茶的生活雖然既忙碌又辛苦,

但採茶男女以對唱來忙中取樂,也是一段令人難忘的生活記憶。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17

山楂村文化牆(風景明信片)- 015(註1)

《ㄟ土龍》

從前的農村生活總是十分忙碌,採完茶後緊接著就要「ㄟ土龍」,

也就是把稻殼放進「土龍」中,再以人力推動衡桿,以磨出一粒粒得來不易的白米。

山楂村文化牆(風景明信片)- 021 (2)(註1)

《播田》

對於務農的人們來說,若在年節期間,看見田裡有水了,

窮人家在大年初二就要開始下田工作了。

農人旁的秧苗,脖子上還綁著圍巾,葉大嫂透過這幅畫,

來寫實著窮苦人家連過年假期都不敢懈怠,依舊在田裡播苗插秧繼續做著農事。

山楂村文化牆(風景明信片)- 023 (2)(註1)

《犁田》

當時,窮苦的農人,常常在年都還沒過完,就開始下田開始犁田了..

突然,葉大嫂邊講故事邊拼貼時,想起來這裡幫忙的一位社區工作者:

『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牛犛的象徵意義,

就好像葉瑞美,這一隻母牛,來這裡要拖我們這台犁往前走。』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16

《新娘坐轎》

十月的新娘要出嫁,男方請大轎子去迎娶新娘,

但新娘實在太重了,所以把抬轎子的木棍都坐彎了,甚至差一點就斷掉。

抬轎子的人心想,這新娘也太重了,實在該好好減肥,但是又不好意思說出口。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35)

《打山豬》

有一年,村裡的阿伯娶媳婦時,煩惱著沒有肉可以招待客人,於是到了山裡獵山豬,

擺出豐盛的山豬肉來款待親朋好友,

看見了大家歡天喜地的吃肉喝酒,而感覺自己十分有面子。

山楂村文化牆(風景明信片)- 019(註1)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29)

《搓湯圓》

又有一年,舅舅要娶媳婦,

全家一起合力搓了一大盤湯圓,等著姪子們回來舅舅家一起吃湯圓。

《祖厝》

這是早期葉金龍在溪邊的祖厝,當時,如果有人問說女方(葉大嫂)嫁到哪去了,

人家就會說嫁到山楂腳溪邊的那間厝。

可惜的是這棟古厝也在九二一地震時震垮了。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13)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14.JPG

《小溪》

「我家門前有小溪,後面有山坡..」這也是葉大嫂家的生活記憶,

只是,在九二一震災後,溪水就逐漸減少,以前溪裡常見的魚蝦也都慢慢地不見了。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8)

山楂村文化牆(風景明信片)- 024 (2)(註1)

面對著長期深陷於憂傷與生活失去盼望的多數居民來說,在那樣的景況與心境下,

還可以保有著一份樂觀的心,來跟他一起完成這個創作的人實在微乎其微。

她的開朗與樂觀,隨著一片片的拼貼,而逐漸呈現出美麗的圖騰;

在她的圖畫中,曾經共同擁有過的那段美好時光,一幕幕地再現於村民們心頭;

一股重溫昔日故事的情感氛圍開始蔓延..一份懷舊與感動的情懷開始在村裡擴散,

在逐漸熱絡的參與情境下,加入的人也越來越踴躍。

 

在大夥邊拼邊分享故事的過程中,一段段昔日的社區生活記憶,

一份份對於過去時光的緬懷,就有如電影般地重現於每個人的心中。

在這段參與的過程中,悲傷的情緒在此獲得了抒解與安慰,

藝術在這裡,成為了一種最佳的心靈療育方式。 

 

在一批批街坊鄰居的協力下,

一段段有著故事的「拼圖」,有如一個講述著「山楂腳」故事的長者,

安靜地在這裡,跟著這裡的居民與孩子們,述說著關於這裡的昔日生活與歷史;

也像一本故事書般地,

讓每個到訪的旅者,可以在這裡“一頁頁”地翻閱著關於這裡的文化故事。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11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的「山楂腳」社區,

於早年入墾時,因山區遍布了仙楂樹而稱為「仙楂腳」。

後於日治時期提倡種植杉木而大量砍伐,加上發展農業以求生計下陸續的開墾,

仙楂樹在時代的變遷下早已不復在,隨著種種環境與人文演繹過程,

舊名為「仙楂腳」的村落,在一個已被遺忘的年代中改稱為「山楂腳」。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09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20)

1960年後,紅茶曾是魚池鄉的重要產業經濟項目,對於居住於村裡的多數人來說,

關於「仙楂樹」或「仙楂腳」的時空背景,多僅是一個古老的傳說;

滿山滿谷的茶園,在一段很長的時間中,始終都是當地人們主要的生活記憶;

環境與時空背景的變遷,昔日曾是大片茶園的山林,

在經濟價值改變下,又逐漸轉換為滿山的檳榔園。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25

檳榔樹,並未如當年的紅茶產業一般,為地方帶來興盛的活力與生機,

生活經際的匱乏,導致具生產力的年輕人口快速外流他鄉;

震後,山楂腳雖未有人員傷亡,約三十多戶人家,僅一百二十多人的山楂腳社區,

常見的多是已趨高齡的老年人口,

這些老人家僅能倚靠簡單農業換取微薄的生活供應,日子過的十分艱辛。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14)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19)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56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23)

南投魚池鄉的紅茶史,最早可溯源於1907年,當時,台灣巡撫劉銘傳曾引進茶樹種,

嘗試發展紅茶產業,但因品質與種植成效不佳,而未繼續培植紅茶產業;

日治時期1925年(民國14年),由日人所經營的「日東紅茶公司」,

自印度引進大葉種阿薩姆紅茶與製茶技術,開始於魚池鄉蓮華池林業試驗分所試種,

隔年進一步地嘗試著結合台灣原生種的水沙蓮山茶改良品種,

繼續於日月潭貓瀾山做小量生產,歷經三年時間的不斷實驗與改良下,

發現魚池鄉不僅氣候與土質均與原產地相似,

產出之紅茶也與原產地擁有同樣優良的品質,

而開始在大量種植下,當時種植的面積曾廣達五百多公頃,

並於當地設立了五間製茶工廠。

當時在魚池所生產的阿薩姆紅茶,

 色澤墨黑黝亮,沖泡時呈現著像是「紅寶石」般的光澤;

不僅在國際市場上佔得一席之地,更是進貢日本天皇的御用茶品。

戰後至七十年代期間,魚池的阿薩姆紅茶持續大量外銷,

不僅每年為台灣賺進高額外匯,更讓魚池有著「台灣紅茶故鄉」之稱,

那個時期也為當地紅茶產業最為風華的時光。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73

1960年後,台灣烏龍茶的培育與烘焙技術日益成熟,相較於紅茶文化的外來性,

不過僅是一種以外銷為導向的產業,台灣烏龍更成為象徵台灣茶文化的主流。

紅茶產業不僅缺乏國內基本消費市場的支撐,工資、成本的日益高漲,

加上價格上逐漸在國際市場失去競爭力等劣勢,魚池所生產的阿薩姆紅茶,

開始無法與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的產品競爭;

一時情急,當時許多茶農為求眼前的短期利益,

不惜節省成本、簡化製程,而導致品質日益低落,反加速失去了原有的市場佔有率;

為求生計,更在不斷削低價格所形成的惡性競爭下,

茶業的獲利不僅越來越低,甚至無法回本,

茶農在現實考量下,原有的茶園逐漸廢耕而轉作經濟性較高的檳榔樹,

南投山區開始遍布了滿山滿谷的檳榔樹,

台灣紅茶曾有的風光,逐漸成為了一段僅能懷念的歷史故事。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74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75

曾任中研院研究助理員、也於廣播界名人李季準所開的傳播公司,

擔任「感性時間」幕後採訪與撰稿工作的林琮盛,

在從事研究與媒體採訪工作之餘的時間,寫詩,始終都是一種他的生活方式與價值。

曾經,他常想著未來離世後,在墓誌銘上可以被鐫刻著「這裡長眠著一位詩人」。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28)

曾至法國留學專攻人類學研究的林琮盛,對社區營造也充滿高度興趣與熱情,

1998年(民國87年)他由台北搬遷至南投埔里,

與從事社區文化工作已有多年經驗的廖嘉展、顏新珠夫婦,

共同在埔里的愛蘭台地從事社區史的研究工作;

另一方面,他也協助由當時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所創辦的「新故鄉雜誌」,

希望透過文字力的表述來形成深度報導,以推廣一些社區營造與地方文化的新概念。

對他來說,這也是一段由寫詩的個人樂趣,轉換到撰寫報導文學的另一個人生階段。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42)

搬遷到埔里的第二年,林琮盛與當地居民一起經歷著那場世紀震災,

雖然,在這場大災難中全家都平安度過,

但由埔里到鄰近鄉鎮,看見了一幕幕滿目瘡痍的景象,

一波波來自各地緊急救難人力與物資的湧入,

到開始計畫著如何重建城鄉與重振地方產業,一切都處於百廢待舉的景況,

似乎,大家都迷惘於未來還可以有怎樣的盼望。

眼見著這處才生活一年的「新故鄉」,正面臨著千頭萬緒的重建工作,

原本規劃好的生涯計劃,也因此產生了重大轉變。

於是,他開始由媒體人的觀察者角色,開始投入社區工作,

希望透過親身的參與,真實地與居民站在一起,共同找尋著那條邁向未來的道路。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43)

環境的重建,或許都可以經費解決,

但更長期的產業重建,更是讓居民回到正常生活步調的重大工程。

當時,在求快速且希望立即可見的價值下,

多數人致力於尋找與再發展出各種特色產業,

對於失去工作而生活陷入困境的居民來說,馬上有一個政策作為來讓生活有個依靠

是滿足基本需要與獲得一份安全感的方式;

這些思維與價值觀點看在林琮盛眼裡,認為,這樣的產業或許可以成為一時的希望,

但缺乏地方文化論述的再發展思考,在沒有「根」的基礎上去操作將會難以永續。

 

另一方面,他重新回顧了地方的產業發展過程,

更發現在紅茶產業由早期的品種引入、改良培育到大片種植;

產業由興盛到衰微,紅茶,對於地方的人們來說,

始終都視為僅是一個換取生活經濟的「產品」;

當時茶農們普遍都存在著一種觀念:

僅要種出來的茶葉品質夠好,不管怎賣也都可以賣到好的價錢!

文化「行銷」這樣的名詞,對於多數的茶農來說,不僅多餘也難以理解,

茶葉,在他們的既成觀念裡,

不過就是靠品質、看市場價格的一種農產品,這樣的東西還可以怎樣談文化來行銷?

或許,茶農顧的眼前的生活,但林琮盛卻看見了長遠的未來,

他認為過去的那種「大量生產、低價出售、缺乏品管」觀點,

即便是培育出好的茶葉,

也不過就是一種「產品」,更不用談到紅茶產業的文化性了。

事實上,當各方對災區的關懷熱度,隨著時間而漸漸消退後,

即便地方茶業於各地強力推廣,在各處商場舉辦試喝活動,

依循著過去的操作模式積極地推動著,然而,低落的銷售量,

似乎也印證了這種商品化的銷售思維,確實是條走不長的路。

 

面對各地災區的重建工作,諸多的政策提出與資源的釋出,

多數的社區重建工作,也透過了不同的社造方式,來成就出再造運動的成果。

林琮盛以著過去的人文研究與媒體經驗,持續透過廣泛的訪問與進行分析;

彙集各地的成功經驗與核心概念的閱讀,而對於社區營造有了更深層的體認;

他確認,魚池的紅茶若要論及產業再生,

過去那段輝煌的文化歷史絕對是一個根基,必須在這樣的基礎下,

輔以更創新的觀念來推廣,才得以論及永續發展的未來性。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10

因緣際會地,在一場林琮盛的演講中,他的熱情與理想,

讓葉金龍深覺感動與認同,也因此與林琮盛結下了日後長期合作的契機。

當林琮盛到訪了葉金龍班長所居住的大雁村山渣腳村,

聽著葉大嫂快樂地分享著那段關於「文化牆」的故事,

深深覺的必須將屬於這裡的故事向外傳揚,他認為,這就是屬於這裡的文化!

關於土地與人的關係、關於在地生活的集體記憶、關於紅茶之於地方的深遠意涵,

畢竟,故事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論述的表徵方式。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6)

葉金龍所居住的山渣腳,相對於鄰近總有著川流不息觀光熱潮的日月潭,

位於魚池鄉的這處小聚落不僅沒沒無名,當地人們為了生活,

在缺乏產業下僅能遠赴外地工作,村裡留下的多是已超過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38)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26)

原本,世居於這裡,已超過半百的葉金龍夫婦,原本計畫著退休的養老生活,

也在經歷過那場地震的浩劫後,產生了極大的變化;

他們看見村裡多已上年紀的阿嬤們,不僅始終都處於震災後的恐懼與悲傷情境,

在年紀老邁與缺乏專長的景況下,更是日日愁苦於生活的無依,

這些看在葉金龍夫婦的眼裡,更覺的不捨與傷感,夫妻倆開始想著,

自己微薄的能力,還可以去做一點什麼事,可以為他們帶來一點生活下去的盼望。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69

葉金龍夫婦回憶起自己與這些村裡的老人家們,

都曾共同歷過早期魚池紅茶產業的興盛時期;

因此,如何發揮他們在種茶與採茶上的技術專長,

不僅可能在生活經濟上提供出一份很實際的幫助;

若依循著林琮盛的觀點,以過去的文化為根基,重新去締造與創新出的紅茶文化,

更可能透過這樣的產業再生方式,進而成為振興地方經濟與文化的能量。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18)

2002年,紅茶產銷班第六班的葉金龍班長在各方的鼓勵與協助下,

決意砍伐了檳榔樹而復耕了荒廢二、三十年的茶園,夫婦倆的初部想法很簡單:

他們希望幫社區的人們製造一份工作機會,畢竟,對於純樸的鄉下人來說,

僅要有了基本的生活經濟供應,自然就容易看見活下去的希望。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71

葉大嫂回憶著當年復耕後首次採收時,許多來幫忙的阿嬤們,

雖然由白天做到晚上,辛苦了一週而獲得了微薄的四千多元工價,

當下,大家都忍不住地掉下淚來..那樣的心境是外人難以體會的:

在處於困境與日漸老邁的生命景況中,起碼看見了自己還有過生活的能力,

對他們來說,那就是一份活下去的盼望。

「他們哭是因為看見自己還可以生產而高興,只是,我自己也想哭,

我想哭,是因為先付出了大筆工資,但還不知道這些茶該怎樣賣出去。」

葉大嫂回憶當時復耕初期,雖然給於這些村民一點生活上的希望,

但自己卻陷在一個更大的經濟困境中,

面對紅茶的未來,他們也不知道可以有怎樣的出路。

 

隨著天候的變化,這裡的紅茶也隨著四季而有著不同的口感,

其中,夏季所產出的紅茶最受歡迎,相對於冬季生產的茶葉,味道與口感略差。

但產銷班的葉班長依舊在冬季種植與採收,

村裡的阿嬤們在寒冬中依舊背著竹簍採著茶葉,

「在冬季裡會遇到過年,不採冬茶,這群阿嬤沒有收入要怎麼過年?」

葉金龍夫婦當然也清楚,這些採茶的工資發出去了,

口感較差的茶顯然也不容易賣,看見別人可以歡喜過年,

夫妻倆卻愁煩著自己家又該怎樣過年..

葉金龍夫婦憑著一股熱情經營著茶園,

然而在復耕後的兩年中,總是默默地獨自度過種種困境,

只是,當想起復耕的初衷,葉班長和葉大嫂依舊選擇勇敢與樂觀地堅持下去。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16)

葉金龍透過了茶葉改良場的專業建議,

深感於過去的紅茶產業,多是敗於低價的惡性競爭下;

因此如何生產出高品質的茶葉,並融入文化的情感來經營,

是他對於這個茶園的努力方向,

他決意採取不用化學肥料與農藥的有機農法

而回歸到「與蟲共生」的自然耕作型態。

就為了在心中所萌生的一個善念,葉金龍夫婦不僅沒能安穩地享受退休生活,

茶園工作反而讓他們更為忙碌;

歷經了五、六年時間的改良與實驗,加上茶改場長期提供的專業協助,

他們堅持有機種植與手採「一心二葉」的高品質紅茶製程,

逐漸形成了「森林紅茶」的品牌。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JPG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61

「森林紅茶」即為「台茶18號-紅玉」茶種,

是以緬甸大葉種紅茶為母樹,以台灣野生山茶為父樹,

在農委會茶葉改良場歷經五十多年的漫長試驗過程,

於921震災發生前幾個月才被研發成功的改良品種;

「紅玉」有著淡淡的薄荷、肉桂香氣,

有別於1973年所研發,在口感上較接近阿薩姆紅茶的「台茶8號」;

為了與阿薩姆紅茶市場產生區隔,

由台灣自行研發與改良成功的「森林紅茶」,已在國際市場具備強大的競爭力。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59

「森林紅茶」講求的不是一種透過情境氛圍營造來行銷的品牌,

而是一個蘊藏著豐富情感故事的台灣紅茶代名詞:

這群由葉金龍所帶領的產銷班,堅持採茶時僅用手不用刀,

因為他們講求的是人與茶樹間的那份情感,

「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也會告訴你哪裡的葉子該摘了。」

葉大嫂如此形容著她與這些茶樹間的日常對話;

堅持不用化學肥料與農藥的有機耕作,是他們一貫的耕作理念,

著重的在於以「良心」來施肥與培育;

憑著手工與經驗的「揉捻」後製過程雖然耗工耗時,

但其中講求的是透過手感,來瞭解茶葉的品質與溫度。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67

由於採有機栽種,多數的茶葉均被昆蟲啃食,相較於一般農法的茶園,

在相同的耕種面積下,僅有1 / 5的產量。

但她認為有機的意義,就在於與自然共生,

如果茶葉也是對於自然生態系的一種供應,

那也是一種人與土地的情感與相處之道。

在葉大嫂的生命哲學中,她深覺的:土地供養著這片茶園,

此時,人由土地獲取了生機,未來,人生的終點也將回歸於大地;

她強調的是與植物間的那份尊重與情感,

透過了自己的手與茶葉維持著一份親暱的對話,

也因維繫著一份情感,而讓茶活出更好的生命價值;

一段時間下來,他更看見地力有了更大的產能,這裡的茶樹也更具生命力。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66

雖然,「有機」﹑「手採」始終都是「森林紅茶」的價值所在,

但林琮盛更認為:

震災,帶動了振興紅茶產業的動能,品質的提升,也優化了產業再造的價值,

這些都是讓產業得以建立出自我品牌的根基;

當地方的紅茶有了自我品牌,

自然就可以擺脫「加工產業」的位階,而開始進化成為「企業」;

社區與產業的彼此協力,更可以擴張出這個「企業」的規模,而得以永續經營;

企業的成功,不僅讓社區的人們獲得一份安穩的生活供應,

更深刻的地方認同更是在文化經營上的動能,因此,森林紅茶所需思考的是:

該怎樣讓這裡的紅茶產業,向上提升為地方文化產業。

 

如何由產品去融合文化來詮釋出產業再造的價值,

總在林琮盛的腦海中不斷地思索著..

初部上,他想著或許可以文學再配合些文創觀點來重新「包裝」;

並嘗試著用他們的故事來述說這裡的紅茶產業,

用文字來重新詮釋紅茶裡所意涵的文化性,希望建構出一份文化認同的基礎;

並透過紅茶這個「平台」,來讓種植者與品嚐的人們產生情感聯結。

這些的想法,

不僅讓他由詩人成為一個社區工作者,更再度轉換為一個茶農的「經紀人」。

由寫詩到「賣茶」,在不熟悉台灣賣茶“文化”的情況下,

在網路上架後總常遇見客人要求試喝,讓林琮盛深感困擾;

夫婦倆以手工包裝的低效率,也無法有著大量的出貨量;

加上在心態上,總難在詩人﹑社區工作者與「商人」的多重身份間巧妙地轉換;

種種導因都讓他在經營上顯的困難。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49)

在一次陪同著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拜訪仙楂腳茶園的機會,

林琮盛吟誦了自己創作的「素樸之村的紅茶夢」,

透過詩詞來闡述著關於「森林紅茶」文化的夢想;

關於山楂腳村的紅茶故事,也在他生動的口語與文字述說中,

隨著一波波拜訪人們的口語傳播而逐漸傳開。

2006年,一段段關於這裡的故事,感動了當時任職於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

不僅透過中華電信基金會的協助與運作,

藉由拍攝紀錄片與運用網路的傳播力來推廣,讓「森林紅茶」故事大量地傳播開來,

同時,中華電信、緯創資通和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等企業,

相繼認養山楂腳茶園所產出的「森林紅茶」以做為「企業伴手禮」,

藉由「企業認養」茶區計畫的推動,不僅讓復耕多年的茶園找到了出口;

當年,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位邀請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到西雅圖的住所作客,

賀陳旦即以「森林紅茶」作為送給比爾蓋茲的見面禮,

在國際媒體的大幅報導下,

「森林紅茶」不僅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詞,也在國際間成為了高級紅茶的品牌。

林琮盛與茶農們多年來的默默經營與付出,終於看見了閃耀的亮光與未來。

「沒有中華電信,森林紅茶不會有未來;

他們幫助我們轉型,讓我們看到另一片天空的可能。」

林琮盛更有感而發地說:

「森林紅茶不再只是論斤秤兩來賣的農產品,而是文化產品!」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68 

2007年,林琮盛為了大力行銷「森林紅茶」文化,

嘗試以過去在閱讀與經歷社區產業發展的心得,結合自己在人文研究上的專業,

成立了「詩想家人文工坊」,其主要業務,

就是與葉金龍所帶領的第六產銷班做產銷合作,專賣這個茶園所產出的茶葉。

他邀集了幾位藝文圈的朋友來協助包裝設計,

將「森林紅茶」依四季的口感,

推出了「春之素顏」、「夏之精靈」、「秋之獨舞」及「冬之沉釀」四個系列。

在歷經多年的努力耕耘後,陸續獲得了來自各方的肯定與支持;

在不斷擴大的層面中,這段成就,

不僅讓仙楂腳這處僅二十幾戶人家的小聚落開始聲名大噪;

低生產的有機紅茶,也讓這群堅持理想的茶農,

得到了極大的鼓舞,更真實地看見自己所堅持理念有了未來的前景。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16)

如今這群年齡多已七十多歲的阿嬤,已是這裡的「首席」採茶姑娘;

豐富的「地方知識」更是讓這群阿嬤,成為地方上珍貴的“文化資產”。

林琮盛想推動魚池紅茶文化產業的理想,終於一步步地趨近了當時心中的那份願景。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63

2010年,林琮盛以「詩坊茶--禪味系列心適茶包」為主題,

再度為「森林紅茶」推出一系列產品:這系列的森林紅茶,

規劃為內裝台茶18號紅玉紅茶包的「若水」、「淡定」,

及內裝台茶8號阿薩姆紅茶包之「浮塵」、「泰然」四款。

幾年下來,始終都保持著以茶會友、尋求知音的「慢工」製程。

在2012年,卻莫名地因一段網路影片的大量傳播,

而讓系列中的「淡定」紅茶在一夕之間跟著爆紅,

大批的訂單與諮詢電話的湧入,

讓林琮盛夫婦原本寧靜且平淡的生活步調,在疲於奔命的應對中變了調;

只是,立於協助茶農推廣產品與堅持理念信仰之間,

他又必須再度面對著一個如何趨近平衡的智慧考驗。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70

一夕間的「盛名」,接踵而來的是「淡定」被有心人士在很快的時間內搶先註冊,

對此,林琮盛反而淡然地在他的部落格中寫道:

『謝謝這位劉先生,以極為敏銳的商業嗅覺、迅雷不及掩耳的身手,

奪得目前最熱門的話題的錦標,也為厭惡深陷這個「沒有格的渾水」的我解了危;

我想,他一定是上帝派來拯救我的使者,

套句鳳飛飛的名言:「感謝您!」我還要補充一句:

「真是萬分感恩您的捨身相救,我終於可以脫離火坑,

繼續做我該做、想做的事,這個『商標』,就留給您了!』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31)

『農業不是一種工業,不是一種生產的機器,它會是一種態度..在這裡種茶與製茶,

所體驗的並非僅在於工作裡的甘苦談,而在於透過了另一種生活的方式,

體驗著另一種關於生命的存在意義。』

由學界轉投入魚池茶園工作的王元山教授,在親身體驗了一段茶農生活後,

有感於工作於田野生活,與著昔日學界所暢談的知識,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與意義。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10)

紅茶產業的再生,也再度地展開了那段關於魚池紅茶的文化,

這裡,所推廣的是一種關於生活情感的文化性,

透過了紅茶這樣的媒介,生活於不同地方的人們可以在此得到閱讀;

看見了茶園,與茶農有段熱切的對談,讓原本不相識的人們在此產生了情感的聯結。

大雁村仙渣腳的紅茶經驗,

不僅在於推廣茶農對於茶葉種植的觀念,也在於建構出生產與消費兩者間的關係;

紅茶裡所蘊藏的情感,深化著人與人之間的情誼,

也重新詮釋出人與土地間的另一份情感,

對於這段故事裡的每個人來說,「快樂」是讓這工作持續下去的動力;

然而,快樂,對於葉金龍夫婦與茶農們來說,並非僅在於看見了茶園事業的新生機,

而在於真實地見到了村裡的人們,因為獲得了生活的供應,

而有了快樂的笑容..是一份我們同在「在這裡」,一起過著「幸福」生活的地方感。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27)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24)

牆上滿滿的金牌獎項,總令人回想著一路走來的艱辛與彼此間的相扶持:

那份基於對社區老人的關愛,葉金龍重新復耕了茶園,

讓那群多已六、七十歲的阿嬤們,透過生產過程的參與,

改變了老人們總是無所事事地過著養老生活的模式;

因為協助採收而得以賺取工資,不僅在生活有了依靠,

而可以倚著更大的勇氣與信心去面對未來的日子,

也透過茶的重生,凝聚出更為深厚的地方情感;

有機種植與手採「一心二葉」的堅持,更在於人與人及土地之間,

孕育出一份濃郁的情感溫度;

林琮盛的人類學研究與社區文化,

也在此獲得了在書籍與知識領域中所無法擁有的心得;

那道有別於一般的社區美化的「文化牆」,

所講述的已不在於庶民觀點的環境美學,更在於一份關於生命哲學的省思;

許許多多默默付出但名不見經傳的茶改場專家,在這裡所貢獻出的技術與智慧;

來自各方熱心人士的資源投入與學界的協助,

這些,都說明出關於這段魚池的紅茶故事,

已不僅是葉金龍夫婦的茶園生活故事、林琮盛的社區文化研究的理想實踐;

在「森林紅茶」中,

更是一段蘊藏著許多人的智慧與雙手,所共同編織出的圓夢故事。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62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25)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28)

1010215-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11)

流行的熱潮,在蜂擁與消退之間總維持著快速來去的屬性,

快速蔓延的「淡定」風潮總會漸漸地“淡定”而成為過去;

然而,「森林紅茶」終舊都會在這裡,

緩緩地跟著更多的人們,繼續分享著「我們的故事」。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21

990812-南投魚池-大雁村-森林紅茶- 022

延伸閱讀:

南投魚池-森林紅茶影片:

社區營造--魚池森林紅茶簡介之一http://www.youtube.com/watch?v=dAv8ScVwF0s

社區營造--魚池森林紅茶簡介之二http://www.youtube.com/watch?v=IVhcKFq5bzs 

林琮盛的『淡定紅茶』-詩想家花園:http://tw.myblog.yahoo.com/chungsheng-5913/photo?pid=0&next=1314&fid=2

『謝謝您 劉 先生,<淡定>終於淡定了…』-詩想家花園:

http://tw.myblog.yahoo.com/chungsheng-5913/article?mid=1351&next=1341&l=f&fid=44

『以文學提味˙以藝術上粧』-詩想家花園:http://tw.myblog.yahoo.com/chungsheng-5913/article?mid=577&prev=661&next=559&l=f&fid=7

『旅行台灣‧說自己的故事』-中華電信金會:http://www.clicktaiwan.com.tw/tour/promote/pro2/p_148.jsp

「一杯有感情的茶-森林紅茶的故事」-南村落:http://www.southvillage.com.tw/article_e_lmarket12_003.html

● 附註說明:

1.圖片標示『(註1)』者,

均翻拍於『山楂腳文化牆』卡,版權均為原攝影﹑發行單位所有。

2.關於「文化牆」故事之文字,為葉大嫂與林琮盛解說,

並參酌『山楂腳文化牆』卡之說明。

arrow
arrow

    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