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或慢
就像是個鄰家的孩子般,總在來往的人群中,跑跑跳跳地,玩著自己的遊戲。
有時,當你心血來潮地想追著它,而它總是淘氣地跑得比你更快;
偶而,你失落地走著,發現,它緩緩在旁地伴著你走著一段路;
有時,它像是個跟你擦身而過的路人甲,總向著與你相反的方向遠去,
然而,這僅是一個偶遇,不過是在無趣的生活裡,一場短暫的遊戲。
就是那個光!
有時,人們追逐著「光」...
但「光」卻與人們的步調背離著;
有時,「光」追逐著人們..
匆忙的人們,總常視而不見。
「光」,與那些路過的人們,有時密切,卻又疏離..
生活藝術裡的「光」投射著生命中汲汲追求的“光”,
總在那些順與逆的方向上,各有著不同調的關係與思緒。
隨著人群流量的起伏,帶動著「光」的活動步調..
它像是個旁觀者,以著不同的表情,觀看著來往的人們;
也像個跟隨者,變換著不同的節奏,或快或慢地,附和著不同的生活步調。
時間裡的都會,帶動著人群流動的高峰與低潮,
都會裡的生活,總在不同時間,不同的際遇裡,經驗著不同的心情與看見;
在快速與緩慢之間,總在生活中的快慢步調裡,展演著不同的生命劇本。
當熱絡的時候,它總是跟著起舞;
寂寞的時候,它默默地為你訴說著那份孤寂的心情;
它常是忙碌的,因為總在承載著來往人們的心情故事。
然而,自己卻也是孤單的,畢竟,那僅是存在於一個亮與不亮之間的「光」..
在那些不同的時間裡,
伴著來往的人們..其實,它,也需要被人們伴著。
人們總愛追逐著,那個關於生活或生命中的「光」..
有時,在一段追逐中,總因感覺光的同在,而喜悅著;
在充滿光環的景況裡,又再度為了那更閃亮的光芒,而繼續追逐著,
就在筋疲力盡之時..在那些黯淡的日子裡,
也逐漸開始懂的,
滿足生命所需的,不過僅需那個足以照亮人生道路的光。
兩面的光牆,以不同的感應方式,來呈現出不同的互動與展演方式。
「快或慢」-台北捷運南港線東延段-南港展覽館站(創作者:三浦光一郎)
文化,是一個人與土地的內容,
時間,標示與紀錄著文化的厚度,
其中,那些曾經的存在,已成為過往,
關於此時,或許,談的是那個過去..想的,也許是那些未來。
我們的私房公共藝術PartⅠ-取材自然的文化曙光
在曾經稱之為「南港仔街」的那段日子裡,
那個基隆河的南岸邊,承載著多人的昔日記憶。
在每一段環境的演化裡,總擁有過不同的風華與樣貌,
淡淡地道著,一段段屬於這裡的生活故事。
光畫的影像,緩緩地變換著,
像風一樣,徐徐吹過..
每個不同的日子裡,總有那個晴天的午後﹑那一連串的綿綿雨季;
那白畫中的風景﹑那夜晚時,星空伴隨著皎潔的月光。
當停下腳步,
聽著那個說著故事的藝術,閉上眼,想像著..天上的雲朵..花叢裡的蟲鳴,
那份來自田野的音響,輕雅地奏著那一段段交響曲..及在昔日的那一段段美麗景象。
「我們的私房公共藝術PartⅠ-取材自然的文化曙光」-台北捷運南港線東延段-南港展覽館站
(創作者:黃心健)
我們的私房公共藝術-PartⅡ-精緻的人文文化
科技的人文,接續著學術人文,
數位產業,延續著鳥語書香的主題。
在不同的日子裡,
總以著不同的方式,編寫著一頁頁深具意涵的環境文本;
不同人文的產業觀點,擴張出不同的生活族群,
也標示著全球化觀點下的城市特質。
生活,是平淡的,但卻充滿了色彩,
生命,或許平凡,卻是那樣真實地經歷著。
急速的步調裡,總需要稍稍歇息。
藝術,總在不同的創意思維裡,
描述著,關於那些人..那個地方,
那段生活..那段生命..那些關於這地方裡的種種。
「我們的私房公共藝術-PartⅡ-精緻的人文文化」-台北捷運南港線東延段-南港展覽館站
(創作者:黃心健)
我們的私房公共藝術-PartⅢ-數位虛擬的當代面貌
生活,總在時間河流中,日復一日地向前邁進著;
環境裡,在來往的人群交織中,看見了別人,也將自己投射於其中;
在彼此的心靈裡,也相互投射著同質異質的生命看見。
匆忙的都會生活,在這段偶遇的經驗中,停下了腳步,
在繽紛的世界中,看見了自己..也被看見。
變化的視覺景象,圖案,是一個美學的語言,是一個生活寫照,一個偶然的遇見;
藝術,說著一篇篇準備已久的故事,
故事裡的童話,總逗著來往的人們會心一笑,
故事裡描繪的情境,總投射著每個閱讀者的心情。
生活裡的際遇,總是那樣的偶然,
遇見了..離開了..
或許,曾一起走過,但總要回到自己的人生旅程。
故事,在不同人的心靈裡,投射著不同的心境,
不同的故事,在可見的世界裡,不斷地展演著;
看著看著,本以為自己是那邊聽故事的旁觀者,
其實,卻是故事裡的那個演者。
互動中,彼此的生命,擁有了一段煙火般的短暫燦爛,
雖然,亮麗與消逝,就在那一瞬間,
但每個人的心情故事,總是記錄在那本自己的生活日記裡。
跟隨著當代網路潮流的語言,
藝術,總希望在一次次的「讚」中,看見了自己的存在價值,
然而,這個價值的真正擁有者,卻在於那些集體共識下所成就的共有。
旅程中,那次的接觸,那段的際遇,
總是繼續被期待著..下一個生活裡的美麗景象..下一個生命中的雅緻風情..
宣告著,下一站-幸福。
「我們的私房公共藝術-PartⅢ-數位虛擬的當代面貌」-台北捷運南港線東延段-南港展覽館站
(創作者:黃心健)
條碼,是一種記錄的載體..是一種當代人文的符碼,也是一個象徵快速閱讀的方式。
象徵數位科技的語言,在一個強調自然與人文的都會空間裡,
擴張出了另一向度的新文化議題。
條碼﹑電子電路版,均圖像化為站區空間與街區環境中的新視覺意象。
數位科技,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真實距離,
訊息,總在那潮流中,快速地顯現與消逝,
在這人潮來往的環境裡,持續地輪播著不同的生活風景。
也許是傳說中的風水說,或許是當代設計的流行言語,
但可確信的,這會是一個新興的環境地標,
標示著在都會裡的流動方向,也標示著一個新的人文觀點。
台北捷運南港線東延段-南港展覽館站-建築站體設施
藍天之子
(林珮淳提供)
藝術家延續了校園環境的壁面,
矩陣的「螢幕」依順著既有的溝縫紋理,所構成的數位藝術裝置。
這是一件邀請觀眾參與的即時互動裝置:3D動畫的內容及互動遊戲Beagle軟體,
以虛擬實境的方式,提供了另一種「夢幻校園」的視覺經驗。
當以“紅鳥”造型的介面,啟動這個互動裝置時,
觀眾的臉部立即被內藏的攝影鏡頭擷取於作品的水晶球動畫內,
而開始得以在校園環境中自由地“飛翔”著。
(林珮淳提供)
(林珮淳提供)
(林珮淳提供)
(林珮淳提供)
(林珮淳提供)
(林珮淳提供)
(林珮淳提供)
有時或許寂靜,但卻也時時熱絡著..
不同的時間點,這藝術牆前的空間,始終都是師生們重要的生活場域。
在視覺中,真實與虛擬的校園環境,
是一種生活裡的「鏡射」;也「投影」著環境裡的生活。
這藝術裝置不僅強化著校園環境的現代化主題,
也成為了另一種祝福的方式..意味著在這處教育場域中一段學習過程的「預備」,
為的,是即將「啟程」飛向未來,完成人生的遠大夢想。
「藍天之子」-師大附中(創作者:林珮淳)
數位觀景
生態的種種,總以著自己的世界,
來成為一篇篇關於宇宙生命文本的章節。
科技的眼睛,延伸了視覺,
帶領著,去看見了一個個遠距的大千世界。
透過觸控螢幕的裝置,透過網絡聯結,可將即時創作之個人作品,融入藝術作品的影像內容。
透過與國網中心的即時生態影像,「數位觀景」成為一具有著“活”躍生命力的作品。
「數位觀景」為聯結著「生態網格」主機之即時觀測影像,擷取網路影像來與作品共構為一互動機制。
這是位課堂裡的自然老師,總在講述著那些天文與地理,
豐富動人的景象,總不斷被人們記憶在知識裡;
這也是個下課後的遊戲機,一些關於藝術的創作想像,常被放在那實況中的景象裡。
生活裡的遊戲,訴說著生命的議題,
種種的生命樣貌,在這段關於生態的探索裡被閱讀著,
也在這個課程裡,重新看見了世界中的自己。
「數位觀景」-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中部知識庫格網發展中心(創作者:林珮淳)
影音:國網中心公共藝術--數位觀景:http://www.youtube.com/watch?v=kYix_RW-78Q
【相遇 是關懷生命的起點】序列-光果園
這裡就像社區裡的那座寧靜公園,總想讓人要到此遛著狗散著步;
那些談著幻想世界的藝術,化身成為一個個孩子們的遊具,
在他們幻想的太空故事情節裡,
扮演著那個崇拜的英雄角色..那個探索未來的遊戲想像,
在虛擬與真實間,
關於這段藝術的故事,似乎,也成了孩子們生活裡的情事。
這裡也是一個故事館,
爸媽總能看圖說故事地,即興地,為孩子創造著一個個精彩的太空故事。
天真的孩子們聽著聽著,
在小小的想像中,進到了那個爸媽口中所說的情節裡,
總在那個扮演著英雄人物的劇本中,述說著長大後的那個偉大夢想。
「光果園」-中華電信台灣北區電信分公司大安機房暨大安線中新建工程(創作者:許唐瑋)
【相遇 是關懷生命的起點】序列-快樂噗
那個遊戲的「超級瑪利歐」場景,
在不知道的時間中,被搬進了巷子裡。
放大的場景元素,帶領著視覺的想像,
引領著人們,再度進入到了那個曾經沈迷的遊戲記憶。
存在於人們生活記憶裡的電玩主角與場景,
熟悉的影像與音樂,真實地在環境中再現著。
這裡,可以是一個老少皆宜的遊戲場,
由虛擬到真實,由獨樂到共樂,
總在這個車水馬龍的街頭上,吆喝著一群孩子,一些路人,
願意停下匆忙的腳步,
一起在這裡,找到些生活裡的樂趣。
以著不同的“磚塊”表情來跟你互動。
孩子們看見這熟悉的場景,總覺的自己就是那個「超級瑪利歐」!
怎不趕快變啊!
唉..到底還要等多久,不是坐在這裡一下子就會變了嗎?
喂...幹嘛摸我頭,我又不是狗狗..
「快樂噗」-中華電信台灣北區電信分公司大安機房暨大安線中新建工程
(創作者:曾鈺涓‧陳博聖‧陳廷威)
【相遇 是關懷生命的起點】序列-動點
會動耶....
「說明書」上說要連上網站,馬上就手機上網給他試試看!
真的會動嗎?!
有耶..有耶...圖案真跑出來了!
在數位的生活裡,
這會是一個「塗鴉牆」,讓人盡情地分享著自己的美學言語;
這也是一個「時間軸」,不同的人都可以在這裡,看見了一段段生活裡的「Plurk」,
一個個自我的“圖文創作”,總期待著來往的人們,可以分享,可以參與;
有時,也像是個街頭藝人,
獨自在這環境裡默默地展演著,盼望著可以獲得更多的共鳴與喝采。
想進來跟它一起玩遊戲嗎?那就快聯結「相遇 是關懷生命的起點」囉。
「動點」-中華電信台灣北區電信分公司大安機房暨大安線中新建工程
(創作者:王福瑞‧廖克楠‧張永達)
【相遇 是關懷生命的起點】序列-通訊光獸
行走在路上,遇見了,怪獸!
在這講求速度的數位時代裡,科技,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卻也拉遠了那份關於情感的真實距離。
下方的水滴狀造型,既是一個可觀賞﹑可聽見的接收器,也是一些訊號的發射器。
在這處本不屬於自己的環境裡,
不一樣的角度,在不同的「管」中,有著不同的看見與聽見,
卻也發現,自己,其實也存在於別人的生活視野裡;
原來,這些生活與環境的看見,屬於別人,也屬於自己。
「通訊光獸」-中華電信台灣北區電信分公司大安機房暨大安線中新建工程(創作者:林建榮)
光年
就像侯鳥般,總在每年的那個季節成群地到來,
在每一站的旅程中,它們是一群過客,
也在不同的地方,看見了不同的人們,總依舊是那樣熱切地歡迎與招呼著。
在每次的到來與離去之間,它們帶領了人們看見了時空的轉換,
也在每一次的往返之間,實踐著自己在世代中的那個生命傳承與使命。
「光年」-中華電信仁愛大樓(創作者:林俊廷)
KaKaNaNa
「KaKa」與「NaNa」是一年前剛搬來這個社區的新鄰居。
兩個可愛的「孩子」總愛在那公園裡的蹺蹺板上,說說..笑笑地玩著﹑聊著..
社區裡的孩子們總愛抱著他們,描述著一天裡發生的校園趣事,
他們也總愛瞇著眼,笑著聆聽與分享著,每一個充滿歡樂的童年記事。
此時,他們是孩子生活中,可以陪你玩最久的大玩偶,
未來,也會是孩子們心中最難忘的老朋友。
P.S:據藝術家Akibo說,原本的創作構想,
本是將給孩子遊戲的座椅空間,設置在機器人的前方,
但這樣的想法,很快地被他的兩個小孩推翻,
孩子們以自己的遊戲經驗認為:小孩,都是抱著喜愛的玩偶一起玩的!..不是背對著!
所以,這樣的說法,讓他“虛心領受”地改變了原有的作品型態,
那就讓孩子們可以真實地“抱”著「KaKa」與「NaNa」,一起盡興地玩吧。
「KaKaNaNa」-台南科學園區主管宿舍區(創作者:李明道)
音響機器人BIGPOW
在台北都會這處繁華商區裡,這個機器人家庭,總愛邀來此的人們在此稍稍歇息;
一起坐下來,一起談著天..
大人們分享著豐收的購物心得,孩子們圍著機器人繼續嬉鬧著;
年輕的大孩子們,總愛用著自己的手機MP3串連與邀請著「BIGPOW」,
跟著大家一起跳著街舞,歡唱著一首首流行的歌曲。
「音響機器人BIGPOW」-台北當代藝術館/中山捷運站廣場(創作者:李明道)
來!來!來!
這不是一面鏡子!
每當你想看見,關於這小學校園的景緻時,
鏡裡,總會跑跳出幾個可愛的孩子,
舉手跟你打招呼,跟你Say hello。
一面不叫鏡子的鏡子,影像裡,承載著一些孩子們的生活記憶,
也總在生活中,那個下課的時間裡,跟孩子玩著好玩的遊戲。
「來!來!來!」-台北市長安國小(創作者:姚瑞中‧吳達坤)
P.S:此時鏡子的寂寞,不是因為現在是上課時間,
而是在天天陪著孩子們熱烈地遊戲著,終於累「壞」了。
延伸閱讀:
『數位觀景』:http://2010digitalview.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