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鬼故事牆與橄欖腳橋-宜蘭冬山

1010409-宜蘭冬山-珍珠社區-橄欖腳橋-鬼故事牆- (1)

在宜蘭冬山珍珠社區內,有一座位處偏僻但已有悠久歷史的「橄欖腳橋」;

據傳,早期在冬山河尚未改道前,河旁為一片竹林,

竹子常在隨風搖動下產生聲響,而增添了些許陰森氛圍;

居民間也不時有著路過於此時而被「鬼」抓腳之說,

於是,關於「鬼」的傳說更隨著口耳相傳而逐漸渲染;

在心生恐懼下,居民每每路經於此時,總感覺緊張而加快腳步通過不敢逗留。 

 

1010409-宜蘭冬山-珍珠社區-橄欖腳橋-鬼故事牆- (16)

隨著地紋﹑水紋的改變與種種環境變遷,

這座小橋不僅早已喪失交通功用,週邊環境也漸成荒涼之地。

五十多年來,不斷出現的各種鬼魅傳說,

加上附近地區也陸續挖掘出噶瑪蘭族人的遺骨,

更導致這處本已人煙稀少的社區角落,成為一塊“生人勿近”之地。

 

1010409-宜蘭冬山-珍珠社區-橄欖腳橋-鬼故事牆- (17)

宜蘭地區早期稱為「蛤仔難」,即是「噶瑪蘭」(Kebalan)的音譯;

當時的噶瑪蘭族(Kebalan)也為「蛤仔難三十六社」,

屬台灣原住民之平埔族;噶瑪蘭語「Kebalan」為「住在平原那邊的人」之意。

平埔族原居於蘭陽平原,其生活領域廣分布於今日之宜蘭、羅東及蘇澳區域,

甚至往下延展至花蓮、豐濱與台東長濱一帶,

後因漢人入墾與之爭地,因常與漢人怔戰敗退而逐漸往南遷移。

 

珍珠社區在昔日稱為「珍珠里簡」,

屬噶瑪蘭族(Kebalan)「蛤仔難三十六社」族群之一;

這處生活聚落原種有兩棵大葉山欖,

因此,鄰近的這座木橋也被命名為「橄欖腳橋」,

為當時珍珠社區通往補城村的重要生活路徑。

兩棵大葉山欖因曾遭受風災而早已不存在;

這座木橋也於1968年因損毀而改建為水泥橋;

後來又歷經數次的農地重劃,

所幸這座具有文化資產價值的小橋,在地方人士的堅持下仍被保存下來,

並成為近年來所極力推動的「農村再生計畫」之重要示範點。

1010409-宜蘭冬山-珍珠社區-橄欖腳橋-鬼故事牆- (18)

2012年,珍珠社區發展協會不僅以「鬼故事」作為藝術創作題材,

邀集社區的上孩子們聚集於在此共同集體創作,

並藉由豐富的想像力,“重新”描繪出關於「鬼魅」的印象;

地方耆老與村民們也以著大葉山欖樹的樹葉,在牆面上拓印出花紋,

在社區長者與孩子們的圖文創作下,

共同完成出一面高約四公尺,寬約十三公尺的「鬼故事牆」。

在這段過程中,不僅以著藝術來成為閱讀地方文化的方式,

也成為活化歷史場域的一種文化保存對策。

1010409-宜蘭冬山-珍珠社區-橄欖腳橋-鬼故事牆- (11)

1010409-宜蘭冬山-珍珠社區-橄欖腳橋-鬼故事牆- (13)

1010409-宜蘭冬山-珍珠社區-橄欖腳橋-鬼故事牆- (14)

關於這處有著鬼故事傳說的社區角落,至今,有些人仍是堅信不移,

但也有些社區人士認為:可能是在當時偏僻且陰暗的環境氛圍,

與彼此的口語相傳下所產生的心理作用。

如今,這面「鬼故事牆」中的「鬼魅」,在孩子們的創意與“再詮釋”下,

“具象”出:有著身穿比基尼的女鬼、

像泡泡的鬼、黑面鬼..等許多充滿童趣的鬼造型;

除了「鬼」議題的圖騰外,也將「珍珠里簡」地圖與文獻史料融入於其中,

而成為一處日常休憩與文化觀光的新景點。

1010409-宜蘭冬山-珍珠社區-橄欖腳橋-鬼故事牆- (3)

1010409-宜蘭冬山-珍珠社區-橄欖腳橋-鬼故事牆- (8)

1010409-宜蘭冬山-珍珠社區-橄欖腳橋-鬼故事牆- (9)

1010409-宜蘭冬山-珍珠社區-橄欖腳橋-鬼故事牆- (6)

1010409-宜蘭冬山-珍珠社區-橄欖腳橋-鬼故事牆- (7)

1010409-宜蘭冬山-珍珠社區-橄欖腳橋-鬼故事牆- (10)

1010409-宜蘭冬山-珍珠社區-橄欖腳橋-鬼故事牆- (19)

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4)

許許多多的各式「鞋子」,源起於孩子們為了慶祝建校百年活動所集體完成的創作。

孩子們以著在地的生活經驗,透過「鞋子」的創作議題,

一起談著阿公阿嬤及爸媽的那個年代,也聊著此時的日常生活;

在一個個不同的小手與巧思下,一個個孩子陸續完成了「一步一腳印」的陶土創作。

透過了地方工藝師的手藝,這群孩子們的原始創作,

在專業技術下被放大且翻製成為巨型的「鞋」裝置,集合著這些孩子們的創作,

以著亮麗的視覺,呈現出這座建校百年紀念碑的美麗樣貌。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5)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7)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8)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9)

這座已逾百年的老校,承載著許多地方孩子的童年回憶;

這塊充滿回憶的校園,雖在不同時期歷經了種種變遷..隨著老舊校舍的逐漸消失;

逐漸翻新的校園建築樣貌,總在不同的時期,演繹出不同的校園風貌。

然而,在種種的環境改變中,唯一不變的,

是曾經陪伴過許多在地孩子們在此成長學習的場所記憶,

還有那份畢生在此貢獻的深厚情感。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10)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11)

在這場慶祝活動中,曾在這裡貢獻畢生的退休老師﹑曾在這裡長大的「大人」物們,

與著此時的校長與師生,企劃並推出各式精彩多樣的表演活動﹑藝術的集體創作等才藝,

以著不同的美學方式,來成為訴說與分享著屬於這裡的校園故事。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12)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13)

「我們永遠都是大林人」,既是過去那群孩子們心中對於家鄉與母校的情感,

也帶領著此時的孩子們,閱讀著許多“老”學長姐們的童年趣事;

屬於這裡的大﹑小孩子們,都在其中,分享與閱讀著許許多多關對這塊土地的人文故事。

「如果沒有老師們的循循教導,沒有這所學校,就沒有今天的我們!」

一群曾在此接受基礎教育的成功人士,

由衷地感念著學校與老師們的陪伴成長與知識教悔;

一群已退休的教師,在過去努力培育了一群群國家菁英與人才,

退休後的他們,更懷念著這處奉獻大半人生歲月的工作場域

共同集資百萬成為慶祝活動的經費。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14)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15)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17)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18)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20)

曾在這裡長大的孩子們,如今,或許已成為了地方士紳,成為了各行各業的菁英,

也許,更成為帶領國家邁向未來的政府首長,

各立於不同的角色與位置,以著各自的專長,來經營著這塊土地,造福著更廣域的人們,

與成就著許許多多潛在的後起之秀。

不同的時代背景,透過不同的老師,帶領著不同的孩子,

然而,都在於盡心盡力地去付出與奉獻,“一步一腳印”地完成世代傳承的使命。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22)

回首百年,由日治時期到戰後的歲月,由早期的農業社會到當今的工商產業,

不同世代的人們,總共同在這塊土地走過每段時光,

以著不同的方式,讓這塊土地與人文總擁有著亮麗輝煌的歲月。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6)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建校百年公共藝術- (3) 

1010307-一步一腳印-嘉義-大林國小

「一步一腳印」-嘉義縣大林鎮大林國小建校百年紀念碑

 

鹽水港灣的故事

1000125-鹽水港灣的故事-徐佳伶-台南市鹽水國小-  (2).JPG

1000125-鹽水港灣的故事-徐佳伶-台南市鹽水國小-  (3).JPG

1000125-鹽水港灣的故事-徐佳伶-台南市鹽水國小-  (4).JPG

「鹽水港灣的故事」-台南市鹽水國小(創作者:徐佳伶)

 

『像月亮的廣場 代表鹽水過去的月津港,

以鹽水港灣為發想 發散的水流 像水 像魚 像煙火,

代表鹽水、還有學校裡的小朋友慢慢的游到港灣內,

還有三棵重要的樹會出現..』

這是一段引述於藝術家的創作文字http://tw.myblog.yahoo.com/buffalodesign008-buffalodesign008/

1000125-鹽水港灣的故事-徐佳伶-台南市鹽水國小-  (8).JPG

1000125-鹽水港灣的故事-徐佳伶-台南市鹽水國小-  (7).JPG

1000125-鹽水港灣的故事-徐佳伶-台南市鹽水國小-  (5).JPG

1000125-鹽水港灣的故事-徐佳伶-台南市鹽水國小-  (13).JPG

1000125-鹽水港灣的故事-徐佳伶-台南市鹽水國小-  (28).JPG

故事,是一些過去的生活,一個記憶..

這段訴說的“故事”,種下了一顆顆有著故事的種子,

在校園裡,成為了一棵棵有著故事果子的森林。

這些生活與記憶,在現在與將來,

都將在這座森林裡,

訴說著一個個動聽的地方與校園故事。

1000125-鹽水港灣的故事-徐佳伶-台南市鹽水國小-  (25).JPG

1000125-鹽水港灣的故事-徐佳伶-台南市鹽水國小-  (1).JPG

在這段藝術家帶領孩子們的這段公共藝術的過程中,

鹽水,過去,那段風華的故事,重新被閱讀著,

他們也嘗試讓自己在此時,去創造著自己的故事。

 

很多時候,公共藝術,像是個說故事的人,

總藉由那個形體與意念,

去訴說著一段段歷史..一個個過去的生活故事。

故事,可以是過去的那段回憶,

也可以是現在的這時,正在講的故事。

 

故事本身,聯繫著情感,關係著地方與人文,

然而,重要的,不是在那個關於公共藝術的故事,

而在於那些講故事與聽故事的人們,

在那情境中,去看見了那段時空交織下的生活風景。

延伸閱讀:http://tw.myblog.yahoo.com/buffalodesign008-buffalodesign008/ 

1000125-台南市鹽水國小校舍與景觀 (4).JPG

這序列的公共藝術,對於一般人而言,

看見的,或僅是那個校園裡的美學,

然而,對於這邊的孩子們,

卻在那個公共藝術裡,

再度重新閱讀了那段關於鹽水的故事..

那些熟悉的蜂炮景象,

煙火的炫麗,在孩子們的心中綻放著

在歷史與傳統中,那段屬於爸媽..爺爺奶奶的老故事..

在這個校園裡,這段屬於自己現在的童年生活故事..

都在想像裡,成為生命中一段繽紛色彩的生命記憶與圖像。

 

1000125-台南市鹽水國小校舍與景觀 (3).JPG

1000125-台南市鹽水國小校舍 (1).JPG

那些承載著許多孩子記憶的老舊房子,或多已不在,

營造著古色風情的新校舍建築,重新妝點出這學校環境的新樣貌,

也有如一本嶄新的日記本般,

繼續記錄著,關於現在..關於未來,

意味著,另一段新生活故事,即將開啟。

1000125-台南市鹽水國小校舍與景觀 (6).JPG

1000125-台南市鹽水國小校舍與景觀 (8).JPG

1000125-台南市鹽水國小校舍與景觀 (7).JPG

學校的行政辦公室,是一棟不到五十年的老舊建築。

門上掛著那個曾經象徵教育精神的標語

校門內的那顆陪伴過學校走過百年的黑板樹;

依稀可見的那個「放送頭」;

都一起成為了關於那段曾經擁有的校園故事閱讀器。

1000125-台南市鹽水國小校舍與景觀 (10).JPG

1000125-台南市鹽水國小校舍與景觀 (9).JPG

1000125-台南市鹽水國小校舍與景觀 (12).JPG

1000125-台南市鹽水國小校舍與景觀.JPG

校舍外牆上的歷史與教育精神標語。

1000125-台南市鹽水國小校舍與景觀 (17).JPG

1000125-台南市鹽水國小-環境美學-廁所隔牆 (2).JPG

新校舍廁所之隔間牆。

1000125-台南市鹽水國小校舍與景觀 (13).JPG

南部人的熱情,始終都是讓人記憶深刻與感動的。

那天的下午,去看了這些校園建築與公共藝術,

在這個不熟悉的環境探尋中,巧遇了一位學校老師,

在熱情招呼﹑介紹與引導下,

一個個關於這個地方﹑這所學校的故事,

於腦海中,再現著過去的那段風華想像。

 

就在相互告別時,

臨走前,他熱心地介紹了當地特產的意麵,

並贈送了一箱讓我帶走。

然而,我們卻不知道彼此的名字,

但難忘的,是關於這個學校跟這裡的人,

這段的經驗,也將成為屬於自己在旅行中一段深刻的記憶。

1000125-鹽水國小的老師送的意麵 (1).JPG

 

就由那隻美麗的「蝴蝶」開始,說著關於孩子們的生活故事;

「向日葵」接續講著,那些天天陪伴孩子們的老師,

在愛與付出之後的心情故事;

「小瓢蟲」總愛圍著說故事的人安靜地坐著,

聽著他們最喜愛的那個關於安平港的老故事...

  

彩蝶之舞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12).JPG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13).JPG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27).JPG

向日葵的日記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14).JPG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16).JPG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28).JPG

小瓢蟲歷險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19).JPG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20).JPG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18).JPG

安平導覽區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23).JPG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22).JPG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25).JPG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24).JPG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2).JPG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3).JPG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4).JPG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5).JPG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6).JPG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8).JPG

有些故事,是千古不變的讓人珍愛;

有些故事,曾在那個時刻動人心弦,

然而,生活裡的故事,即便天天訴說著,

或許平常,但卻是那樣真實,

讓人在未來裡,總是難忘與追憶。

 

相較於一般校園的孩子,

在他們的純真笑容,豐富的表情與肢體語言裡,

這些特殊學校的孩子,或許多是快樂的,

畢竟,因為天生的障礙,

沒有一般孩子要面對的那些才藝訓練與升學的壓力,

父母所盼望的,

多僅是孩子的平安快樂,繼續長大..

希望的,是他們可以學會,懂的怎樣照顧自己。

 1000128-江金榮-國立台南啟智學校 (1).JPG

國立台南啟智學校一序列的公共藝術(創作者:江金榮)

 

隨著台鐵的捷運化,各地都多了不少小小車站,

這條支線,串聯著高鐵與台鐵,

多在於服務著沙崙﹑大潭等地區的居民與長榮大學的師生們。

 

車站,長久以來總是成為每個地方的重要生活記憶元素,

古老的車站,承載著世代人們的集體記憶;

新的車站,猶如一本空白的記事本,

屬於這時的故事,正要開始..

 

生生不息

1000125-生生不息《大潭》-賴純純-沙崙支線-長榮大學站 (3).JPG

亮麗的圖騰裡,陳述著關於過去那段關於「大潭」的故事,

圖騰本身,也在此時,逐漸成為關於這裡的視覺記憶。 

1000125-生生不息《大潭》-賴純純-沙崙支線-長榮大學站 (1).JPG

1000125-生生不息《大潭》-賴純純-沙崙支線-長榮大學站 (5).JPG

1000125-生生不息《大潭》-賴純純-沙崙支線-長榮大學站 (2).JPG

「生生不息《大潭》」-沙崙支線-長榮大學站(創作者:賴純純)

1000125-生生不息《長榮》-賴純純-沙崙支線-長榮大學站 (2).JPG

1000125-生生不息《長榮》-賴純純-沙崙支線-長榮大學站 (7).JPG

1000125-生生不息《長榮》-賴純純-沙崙支線-長榮大學站 (6).JPG

1000125-生生不息《長榮》-賴純純-沙崙支線-長榮大學站 (5).JPG

「生生不息《長榮》」-沙崙支線-長榮大學站(創作者:賴純純)

 

1000125-鳥面撓杯之歌-林舜龍-沙崙支線-沙崙站- (4).JPG

倒錐狀的鏡面,映著關於沙崙的種種風情;

一首在地的歌謠,唱著那個總令人難忘的故事曲調,

踏著,即將要從這裡去到那遠方..

在不久之時,還是要再回到這個土親人親的地方;

越過,可以是一種關於生活領域的跨越,

為的,是要看見更多美好的將來。

1000125-鳥面撓杯之歌-林舜龍-沙崙支線-沙崙站- (3).JPG

1000125-鳥面撓杯之歌-林舜龍-沙崙支線-沙崙站- (5).JPG

1000125-鳥面撓杯之歌-林舜龍-沙崙支線-沙崙站- (1).JPG

「鳥面撓杯之歌」-沙崙支線-沙崙站(創作者:達達美術)

 

藝術,總在每個城市的角落中,

說著不同的生活典故,也成為另一種記錄城市文化的方式;

由每個人的生活,乃至一座城市發展的演繹。 

我們總在每個生活場域中尋找著記憶;試著去閱讀出那一段段屬於你我的故事。

 

出發點

1010106-出發點-王幸玉-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5).JPG

藝術裡的物件,標示著大稻埕的歷史文化起源,述說著昔日的那段過往;

也透過創作的言語,傳揚著現在的生活故事。

1010106-出發點-王幸玉-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3).JPG

藝術裡的物件,意涵著人與土地的情感與發展的紋理,

也標示著新的交通網絡,為城市所帶來的新格局。

1010106-出發點-王幸玉-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4).JPG

早於清代劉銘傳時期所修築的鐵路,

也曾在今「大橋頭站」附近有過同名的鐵道車站;

雖然,昔日的鐵道在時代變遷下早已消逝,

然而,臺北大橋頭下的空間,卻也在過去一段很長的時間,

成為了一處熱鬧的生活市集。

因此,當「大橋頭站」被命名為「大橋國小站」時,

當地地方里長與居民們即共同集體聯名,

表達車站名稱應能符合地方歷史與生活記憶之訴求,

而期以當地習稱之「台北大橋頭」為當地地名,

故此,原「大橋國小」站名改為加註之輔助站名,本站順應民意更名為「大橋頭站」。

1010106-出發點-王幸玉-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8).JPG

1010106-出發點-王幸玉-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1).JPG

1010106-出發點-王幸玉-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13).JPG

1010106-出發點-王幸玉-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16).JPG

1010106-出發點-王幸玉-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17).JPG

1010106-出發點-王幸玉-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15).JPG

1010106-出發點-王幸玉-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14).JPG

1010106-出發點-王幸玉-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7).JPG

1010106-出發點-王幸玉-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6).JPG

1010106-出發點-王幸玉-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2).JPG

1010106-出發點-王幸玉-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9).JPG

「出發點」-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創作者:王幸玉)

物件故事

1010106-物件故事-朱芳毅-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1).JPG

2009年,即將畢業於大橋國小的六年級孩子們,

曾一起參與了這處關於未來新生活場域的美學討論;

「每一個物件代表著一則故事,大橋國小的故事﹑大稻埕的故事﹑橋頭夜市的故事..」

在創作理念裡,由集體創作所交織出的藝術成果,既述說著孩子們成長的故事,

也在其中透過關於這裡的集體生活記憶,陳述著這處城市街區的人文發展故事。

1010106-物件故事-朱芳毅-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4).JPG

1010106-物件故事-朱芳毅-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2).JPG

1010106-物件故事-朱芳毅-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5).JPG

1010106-物件故事-朱芳毅-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3).JPG

1010106-物件故事-朱芳毅-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7).JPG

「物件故事」-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創作者:朱芳毅)

大河再舞

1010106-大河再舞-洪天回-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2).JPG

距離站外不遠處的迪化街市集,玻璃櫥窗中的人蔘﹑當歸等中藥材,

不僅是這處有著豐富歷史的商區標示;

也深遠地意涵著一份關於臺北城的文化與城市記憶。

1010106-大河再舞-洪天回-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3).JPG

擁有百年歷史的米食批發地;逐漸沒落的台北大橋頭粿仔街;

夜晚十分總有著熱絡人潮的夜市美食,

不僅都是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蘊藏悠久的臺北文化內容。

1010106-大河再舞-洪天回-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5).JPG

曾經,淡水河帶給了大稻埕一段繁榮的風華景象,

城市,在時代的演化下,

熱絡一時的船運交通早已不復見;

由日趨密集的道路網絡,至更為便捷快速的捷運運輸系統,

大同老街區上,南北貨的市集與老茶行,依舊在這裡繼續訴說著屬於這裡的故事。

1010106-大河再舞-洪天回-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1).JPG

1010106-大河再舞-洪天回-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4).JPG

「大河再舞」-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創作者:洪天回)

搖籃

1010106-搖籃-蔡宗隆-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4).JPG

抽象的藝術語言,以著「胚胎」與「母體」的創作議題,

談著社區小學的教育觀點..學校,是一個孕育與成長的搖籃;

也隱喻著淡水河流域與城市發展間的緊密關係。

 1010106-搖籃-蔡宗隆-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3).JPG

1010106-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1).JPG

1010106-搖籃-蔡宗隆-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6).JPG

 「搖籃」-臺北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創作者:蔡宗隆)

金屬之城-36種凝視

1010106-金屬之城-36種凝視-王梅珍-臺北捷運新莊線-先嗇宮站- (8).JPG

昔日,五金產業的物件,工廠的老照片,

透過了藝術的語言,陳述著過去那段金屬工業盛世的風華歲月,

有著生活圖像的「圓」,彼此聯結著..聯繫著今昔的生活記憶,

也隱喻著產業與生活間的關係。

1010106-金屬之城-36種凝視-王梅珍-臺北捷運新莊線-先嗇宮站- (9).JPG

1010106-金屬之城-36種凝視-王梅珍-臺北捷運新莊線-先嗇宮站- (10).JPG

1010106-金屬之城-36種凝視-王梅珍-臺北捷運新莊線-先嗇宮站- (4).JPG

1010106-金屬之城-36種凝視-王梅珍-臺北捷運新莊線-先嗇宮站- (3).JPG

1010106-金屬之城-36種凝視-王梅珍-臺北捷運新莊線-先嗇宮站- (12).JPG

1010106-金屬之城-36種凝視-王梅珍-臺北捷運新莊線-先嗇宮站- (11).JPG

「金屬之城-36種凝視」-臺北捷運新莊線-先嗇宮站(創作者:王梅珍)

時代的回聲

1010106-時代的回聲-CERO建築設計公司-臺北捷運新莊線-三重站- (1).JPG

來自西方的藝術觀點,一段意蘊著傳統文化習俗的古老傳說;

創作的思維,在傳統元素裡所取出「紅」﹑「黃」﹑「綠」的色彩,

並搭配著「黑」及「白」背景,共同組織出另一種象徵城市未來的符號語言。

「龍」在這段藝術所述說的故事裡,

不僅在於“寫真”出一份關於古老傳說的想像,也在於透過西方的藝術觀點,

成為傳統文化的另一種解讀與詮釋方式。

1010106-時代的回聲-CERO建築設計公司-臺北捷運新莊線-三重站- (4).JPG

在「龍」圖騰裡的創作觀點裡,意涵著地方與習俗的街區特色;

 藝術觀點所談的傳統信仰,也透過習俗文化的圖騰,成為「新莊廟街」的特色表現。

1010106-時代的回聲-CERO建築設計公司-臺北捷運新莊線-三重站- (3).JPG

1010106-時代的回聲-CERO建築設計公司-臺北捷運新莊線-三重站- (6).JPG

1010106-時代的回聲-CERO建築設計公司-臺北捷運新莊線-三重站- (5).JPG

新莊於早期因淡水河所帶來的熱絡商業,於清乾隆﹑嘉慶年間船隻往來密集,

由「千帆林立新莊港,市肆聚千家燈火」的形容中,

可想像當時新莊的商業景象熱絡的盛況;

隨著淡水河流域的發展,新莊也為北臺灣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

因此,地名即源於當時日益興旺的市街發展,而有著「新興的街莊」之意。

1010106-時代的回聲-CERO建築設計公司-臺北捷運新莊線-三重站- (12).JPG

後因淡水河河道淤積嚴重,原本的交通樞紐的優勢不再,

艋舺(萬華)逐漸取代了原有的交通運輸與轉運功能,新莊的發展也因此日漸衰微。

直至清光緒年間,劉銘傳開始修築台灣鐵路,新莊本期望在便捷的鐵道運輸完成後,

得以讓地方產業復甦,但顯然新的鐵道交通網路並未成為地方發展的助力。

1010106-時代的回聲-CERO建築設計公司-臺北捷運新莊線-三重站- (9).JPG

新莊,於日治時期1920年(大正9年)為隸屬台北州「新莊郡」,

當時的行政區範圍約為新莊街﹑鷺洲庄﹑五股庄及林口庄一帶,

為北部地區早期重要的農業大鎮之一。

在二次大戰末期,清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為避免臺北城之重要產業機構遭受轟炸,

而將城內重要的產業機構﹑工廠遷往鄰近鄉鎮,新莊也在這個機制下,

原本的農業也逐漸轉型為工業,又因地理位置臨近臺北城,

產業在新莊也在發展快速的景況下,不僅快速吸引了就業人口在此集聚,

密度越來越高的社區,更帶動商業活動的興盛,而奠定往後工商發達的基礎。

1010106-時代的回聲-CERO建築設計公司-臺北捷運新莊線-三重站- (11).JPG

隨著城市的演繹過程,在行政劃分上,於1946年隸屬臺北縣「新莊區」;

1950年後,新莊與泰山兩地工商更為發達,外地人口相繼湧入,

因當地居住人口已達15萬人以上,於1980年升格為「新莊市」;

2010年因五都升格,臺北縣更名新北市,新莊市亦改為「新莊區」。

 

 

1010106-時代的回聲-CERO建築設計公司-臺北捷運新莊線-三重站- (2).JPG

 

1010106-時代的回聲-CERO建築設計公司-臺北捷運新莊線-三重站- (16).JPG

工商產業在此蓬勃發展,因工作與生活需求每日均有大量通勤人口往返,

發展至近年以來,新莊區早已發展為新北市重要的生活圈。

1010106-時代的回聲-CERO建築設計公司-臺北捷運新莊線-三重站- (8).JPG

1010106-時代的回聲-CERO建築設計公司-臺北捷運新莊線-三重站- (14).JPG

「時代的回聲」-臺北捷運新莊線-三重站(創作者:CERO建築設計公司)

三重奏

1010106-三重奏-王品毅-臺北捷運新莊線-先嗇宮站- (4).JPG

早期由福建﹑廣東沿海居民陸續搭船來台,多經由新莊進入到平原開墾,

當時稱第一個開發完成的平原為「頭重埔」,

依序為「二重埔」﹑「三重埔」;

因古時稱「埔」為「平原」之意,

據此,「三重埔」即為對第三個已完成開墾的平原之稱。

「頭重埔」後來稱為「頭前」;

「二重埔」則位於今三重與新莊交界處,今仍稱為「二重」;

至今,老一輩的人仍稱三重為 「三重埔」。

1010106-三重奏-王品毅-臺北捷運新莊線-先嗇宮站- (5).JPG

1010106-三重奏-王品毅-臺北捷運新莊線-先嗇宮站- (3).JPG

三組如喇叭狀的藝術物件,成為關於「三重」的地區標示,

藝術的思維,或許源於傳統民俗儀式中的樂器物件,

也在於透過有著亮麗色彩的金屬質感,回憶著昔日於三重地區輝煌一時的金屬工業;

這些象徵著產業與文化思維的藝術,

在這交通節點上締造出一種新的環境標示與服務的方式;

透過了美學的語言,也刻化出另一種當代的新三重視野。

1010106-三重奏-王品毅-臺北捷運新莊線-先嗇宮站- (2).JPG

1010106-三重奏-王品毅-臺北捷運新莊線-先嗇宮站- (1).JPG

「三重奏」-臺北捷運新莊線-先嗇宮站(創作者:王品毅)

編織夢

1010106-編織夢-黃文慶-臺北捷運新莊線-新莊站- (1).JPG

格狀的排列,經緯交織的構圖,

為擷取於藤﹑竹編的織品與工藝裡的『方格形編」;

藝術的創作手法,在於表徵著昔日興盛於新莊地區的紡織業,

光與玻璃的媒材,亦在於這段產業特色的意象表現上,轉換出一份新的環境印象。

1010106-編織夢-黃文慶-臺北捷運新莊線-新莊站- (3).JPG

1010106-編織夢-黃文慶-臺北捷運新莊線-新莊站- (5).JPG

「編織夢」-臺北捷運新莊線-新莊站(創作者:黃文慶)

真善美聖

1010106-真善美聖-林文昌-臺北捷運新莊線-輔大站- (4).JPG

彩虹﹑藍天白雲與展翅遨翔的白鴿,成為對於城市邁入新紀元的未來期許,

蘊含著神「聖」的圖騰,也在於日常生活中,成為對於每個人生命的祝福。

1010106-真善美聖-林文昌-臺北捷運新莊線-輔大站- (3).JPG

1010106-真善美聖-林文昌-臺北捷運新莊線-輔大站- (6).JPG

1010106-真善美聖-林文昌-臺北捷運新莊線-輔大站- (7).JPG

1010106-真善美聖-林文昌-臺北捷運新莊線-輔大站- (8).JPG

1010106-真善美聖-林文昌-臺北捷運新莊線-輔大站- (12).JPG

1010106-真善美聖-林文昌-臺北捷運新莊線-輔大站- (9).JPG

1010106-真善美聖-林文昌-臺北捷運新莊線-輔大站- (2).JPG

1010106-真善美聖-林文昌-臺北捷運新莊線-輔大站- (10).JPG

「真善美聖」-臺北捷運新莊線-輔大站(創作者:林文昌)

1010106-臺北捷運新莊線輔大站-環境藝術.JPG

在時空中逐漸被遺忘的「光華商場」

1973年,臺北市府運用光華陸橋下方的空間設立「光華商場」,

與當時位於城中區的中華商場,均為台北市最早出現的公有商場。

「光華商場」原位於光華陸橋下方,因鄰近於臺北工專(現為臺北科技大學),

初期為販賣二手書的市集;

在發展多年後,隨著電子科技產業的興起,

「光華商場」與其週邊地區,逐漸由電子零件零售業發展為資訊產業的市集商圈,

其商區規模幾可相較於日本東京的「秋葉原」。

「光華商場」上方的「光華陸橋」,因橋齡已超過34年,

在考量橋樑於多年使用後,因過度老舊而有結構安全的疑慮,

同時也考量未來都市交通與環境發展,加上原先用來跨越縱貫鐵路及瑠公圳的功能,

早已隨著鐵路地下化及溝渠加蓋為道路使用而無實際功用,

「光華陸橋」終於2006年被拆除,自此走入歷史。

1010106-臺北捷運新莊線忠孝新生站-光華橋碑-(1).JPG

「瑠公圳」

原位於光華橋下方的「瑠公圳」,

源於清乾隆年間,為郭錫瑠父子因農地灌溉所需而開闢的水圳。

1932年,台灣總督府計劃以25年時間,

擬將台北市建設為一座60萬人規模的都會城市。

為防汛所需,也計劃將原有排水幹道從720公頃大幅擴充為6676公頃,

其中以一號線特種道路與二號線特種道路的中央排水溝,為初期最浩大工程。

當時,先於一號線特種道路(為今台北市新生南﹑北路)中央,

設置一條寬約13公尺的大型排水溝渠—「特一號排水溝」,亦稱為「堀川」。

日治時期之1933年

再於「特一號排水溝」兩旁開拓了一條各六公尺寬的道路,稱為「堀川通」,

並在此處設立一處稱為「北台北乘降場」的簡易鐵路車站。

1945年戰後,「特一號排水溝」兩旁的「堀川通」,

在進入國民政府時期後命名為「新生南路」。

1963年,於新生南路正北方,修築完成一條40公尺寬的松江路。

隨著城市發展,在使用數十年後,

因40公尺寬的松江路與僅有6公尺寬的新生南路其道路寬度相差過大,

早已失去灌溉功能而成為都市污水排放系統的「特一號排水溝」開始進行加蓋工程,

並合併原本的六公尺寬道路,將新生南路拓寬為47公尺道路。

如今「光華商場」已興建成為現代化的商業大樓,

「新生南路」不僅為臺北市區的重要道路,

位於地下的鐵道與捷運,更繼「堀川通」﹑「光華陸橋」後,

繼續在此開啟出另一段新的臺北城市故事開端。

 

延伸閱讀:

光華商場』-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89%E8%8F%AF%E5%95%86%E5%A0%B4

史蹟長駐臺北捷運忠孝新生站-光華橋石碑』-臺北捷運報導:http://www2.dorts.gov.tw/news/newsletter/ns282/282-04.htm

arrow
arrow

    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