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文化局演講廳的規劃,其實對於我來說是一場很大的挑戰,
這是一個老舊的演講廳,在使用多年後,為了更加提升台東的藝文活動場地的品質,
縣府爭取到一筆僅四百萬左右的經費,
接下這個規劃案,要面對的,自然也是經費運用的理性問題,
然而,這筆為數不多的經費,還需包括音響設備的更新。
為了調整演講者與聽眾席的互動性,音響空間的考量,階梯地坪的重新灌漿調整階數,
更是大大複雜化這個設計的難度。
面對一個不富有的東部鄉鎮,卻期待能給於一個具備都會感,且具實用性的公共空間,
歷經了半年時間的規劃討論,終於在營造商的協同努力下終於完成了。
重新灌漿調整階梯地坪,加鋪吸音之方塊地毯,錯開座椅的排列 ,終於重新改善了這個空間的先天不良問題。
由後方的主控室可清楚掌控現場全景。
演講台與全透明的講桌。為方便演講者的可能需要,兩側均已預置了活動看板與中央的玻璃白版。
兩側走道均以版狀造型光牆構成,均輔以間接照明,以避免會場中無可避免的走動,對於演講者的干擾性。
或許受到路易斯‧康的影響,個人的設計很偏愛對於『光』的論述,
其實,原本想做的,天花板會是一片片輕薄的膜,藉由空氣的微微流動,
間接投射而生的光影漫射於其中;兩側光牆,則是可隨活動的進行與結束而相互左右平移,
以不同的光隙,變換著不同的空間表情,...總之,理想與現實之間,到最後,總是要偏回於理性思考。
啟用後,據說,這個演講廳被譽為五星級演講廳,
而預約到此舉辦活動的機構已排滿全年,且場地租用更是大大高漲,顯然,這對於致力推廣藝文的文化局是件樂件的事。
只是,想想...,似乎設計費好像低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