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608-封面設計.jpg

前言

公共藝術所述說的故事,來自對於環境與人的回應,

這個性質,讓隱藏於眾多創作背後的意念顯得極為相似:

藝術,可以作為一種對生命的祝福、對人物的讚揚,或者是一份對土地的思慕;

於是,當我們在台灣地圖上檢視這些散佈於各城鄉角落的作品時,

常能意外地得到許多在文化地理、社會及人類學等不同面向的啟發。

本書匯集了全台各地四百六十多件作品、來自國內外創作者的多元觀點,

透過十個主題來描繪台灣公共藝術的內涵,呈現出各地城鄉文化的脈絡與情感連結:

人們於城市生活中偶遇的藝術,總是平淡的日常中偶得的愉悅生活經驗;

以「人」為創作主題之藝術物件,述說著人與土地間的情感;

由種子的成長到茁壯的大樹,則透過「植物」的圖像,描述著孩子於教育過程中的成長,

並成為對於生命的祝福與期許;

風、水與陽光等自然元素,及各式動物生態的創作議題,論述著人與自然之間的共生關係,

也在不同的生活場域中,標誌出一處處的生態風景;

「教育」、「運動」、「遊戲」及「治療」等藝術議題,

則鋪陳出藝術之於日常生活場域中,另一種積極的存在意義。

相較於歐美城市多以其藝術性來帶動公共性,

台灣的公共藝術,常是透過美學的語言、符號,來成為標示在地觀點的特殊方式;

藝術、景觀、建築、社區營造…等越來越多種專業領域的介入,

建構出多面向的公共論述,不同的公眾參與經驗,激發公共藝術表現出獨特的在地人文,

並循序漸進式地演化出深具地方性格的特質,

促使藝術圖像不僅只是公共生活領域中的環境美學因子,

也在其中論述出人與土地之間的一份情感與紀念。

這些分別存在於城市與鄉鎮的藝術物件,經由主題而聯結出群體生活的多元視野,

也以另一種方式,總合出對於台灣的故鄉情懷,無形中也讓看似各自獨立的創作題材,

彼此交織、涵構出關於島嶼人文的閱讀層次,進而強化出幾個核心觀點:

「故鄉意識」是一個回顧公共藝術之於在地人文演繹過程的總結;

透過提出未來學面向的觀點,則在於探索公共藝術再發展上的未來可能。

 

媒體報導: 中央日報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3167994

 

目錄

 

1-生活角落的公共藝術 

2-「以人為本」的公共藝術 

3-119110公共藝術 

4-談著故鄉情懷的公共藝術 

5-由「種子」到「果子」的公共藝術 

6-「樹」公共藝術 

7-「動物園」的公共藝術 

8-風生‧水起公共藝術 

9-快樂學習生活裡的遊樂園 

10-療癒與遊戲的公共藝術 

11-透過美學‧傾聽土地-蘊藏於公共藝術裡的故鄉意識

 

網路書店: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3768
金石堂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9000098625&lid=search&actid=wise
誠品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266962344234

arrow
arrow

    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