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部落格  

前言

散播於各地的公共藝術,藉由美學的語言,成為講述地方的方式,

其創作的意涵,也標示出另一種旅行的意義。

地方,之所以成為「地方」,並不僅在於地理意義,或經緯數字所標示出的定點;

文化地理學者定義它為人類在主觀和情感依附上的意義空間;

文學家們則關注於鄉土、鄉人與鄉情;

耆老講述的地方與產業文化,鋪陳出不同面向的「移民」史,而再現出一段段地方情事。

這塊土地發生過太多圍繞著歷史、政治的開發與遷徙行為,

在興盛/衰微、定著/離散的演繹中,體現出多元多樣的人文特質;

不同世代的人們,不斷透過各種身體實踐過程,詮釋出關於「故鄉」的多層次價值,

而賦予土地更豐富的存在意義。

因此,在這裡所談論的「旅程」,既是一種行為上的身體經驗,

也意喻著一種關於文化經營的「思路」,

由移民到住民的觀點,寫真出一片片美麗的庶民風景,

讓人們在文化的價值辯證中,重新看見了這塊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在這段島嶼行旅中,以農、漁為業的花東地區,長期面對著教育資源匱乏問題,

如何藉由社區經營的過程,去思考著孩子們的未來,與賦予文化記憶的保存意義;

早年因礦(鑛)業而興盛一時的東北部鄉鎮,隨著時代演繹,

重新在熱絡的觀光產業中蛻變,又如何激發著聚落的人們不斷省思著現在與未來;

當人口老年化與外移的普遍性問題,反映在雲嘉地區的農村聚落中,

怎樣透過庶民美學,來創造多樣性的農村再生思維,擴張出在地文化的營造能量,

並帶領著老農們,在平淡的日子中活絡出另一種生命色彩。

這些發生於各處聚落的生活情事,並不僅於彰顯出個別的地方性格,

故事與故事之間,亦非各自獨立,在同質與異質中,彼此間均存在著微妙的聯結關係、

意涵著人與土地的情感溫度,而鋪陳出縱向的思路主軸。

在橫向的思考上,農業、礦(鑛)業、化工業、傳統產業及觀光等種種產業面向,

聯結著每段村落故事,來探索聚落的形成特質,進而激化出多元思維的故鄉意識;

同樣具有歷史意義的老屋,透過不同的經營思維,不僅活化出文化保存的實質性,

也重新締造出聚落文化特色;藉由每個被經營出的「亮點」,更標示出生活在這塊土地的意義。

本書以台東與台南兩都市區域分居首尾;

依序由花東平原、東北部鄉鎮再至雲嘉地區的「行旅」路徑,來真實呈現關於「島嶼」的樣貌,

也嘗試著以劇本的型態,展演出精彩的生活戲碼;

亦接續著以公共藝術分享地方故事的《公共藝術‧故事漫遊》、

取材於村落美學來推廣地方人文的《島嶼行旅—庄內ㄟ美術館》等系列之「島嶼行旅」紀錄,

再度匯集更多文化經營的智慧,以《島嶼行旅—跟著公共藝術‧旅行》,

來勾勒出台灣城鄉之美。每一段人文記錄,均是許多地方人們共同努力多年的成果,

相對於當代的名人與品牌價值的短暫性,這些存在於各地城鄉中的人與事,

更彰顯出在地文化經營的永續觀,與表徵出台灣這個島國的文化性格。

 

目錄

前言

Ⅰ———台東

從遇見一首歌開始..

從心靈驛站到生活教室

山與海之間的生命藝術地景

 

Ⅱ———花蓮

郵寄,一段破碎的移民夢

老屋‧老污‧充滿生命色彩的寶屋

種一顆讓孩子想回家的種子

在凋零的糖業中萌起的另一種教育事業

由傳說的Tafalong到文化經營的太巴塱

復育海梯田背後的文化靈魂

 

Ⅲ———宜蘭

無尾港的移民村故事

蘭陽平原上的學習遊樂園

一段老城故事多的社區美學閱讀

 

Ⅳ———新北

由礦工的生活聚落到「貓居」的新故鄉

基隆河畔另一處被遺忘的小礦村

雙溪河畔的小鎮故事

走過,那段淘「金」之夢

 

Ⅴ———新竹

在「千人彩繪」中看見百態人生

在世代變遷中唯一不變的愛

走過,百年的家族生命與橫山生活

 

Ⅵ———雲林

由「牽手」到攜手經營的小農市集

由莿桐看「農業首都」的雲林

透過柳丁,我們與故鄉零距離

用四色牌,來搭建一個彩色故鄉

在釘畫裡講述的「劉厝」故事

唱著「母鴨帶小鴨」的「阿勸」村

通通都是寶的崙前村

醃漬風土滋味的大埤聚落

 

Ⅶ———嘉義

從記憶的百寶箱找出最美的風景

「甜」蜜記憶的接軌

一部微電影,走讀一個村落

 

Ⅷ———台南

鹽分地帶的傳奇、苦澀與愛

與毀滅比鄰的桃花源

消失的眷村‧浮現的樹屋夢想

鹽水溪旁的香草花園

在郵件之外,「寄」出另一份關愛

 

聯名推薦

 

顧瑜君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

褚瑞基  台灣歷史資源經營學會理事

曾旭正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所教授視覺學院院長

曾光宗  中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陳明輝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黃世輝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教授

吳瑪悧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長

王本壯  國立聯合大學創意統合設計研究中心主任

(依姓氏順序排列)

 

系列叢書聯結:《島嶼行旅-庄內ㄟ美術館》:http://lincm68.pixnet.net/blog/post/30366351

媒體報導:

江浪/報導
 
 繼去年底發行的《島嶼行旅—庄內ㄟ美術館》一書之後,知名藝評家林志銘再度推出新作《島嶼行旅—跟著公共藝術‧旅行》,以美學帶路,鋪陳出新的旅行哲學。

 風行於世界各城市的公共藝術,常成為行銷城市魅力的策略,然而,在作家林志銘的觀察中,台灣的公共藝術,更是一種標誌著地方人文風情、夢想、熱情與創造力的方式;其近日出版的新書《島嶼行旅—跟著公共藝術‧旅行》中,即是透過散播於各地的公共藝術,帶著讀者踏上旅程,去探訪這些深具情感的故事!這份獨特的觀點,不僅為生活中常見的公共藝術,再詮釋出另一種不同的文化價值,也在輕旅行的潮流中,提供出一序列別具新意的島嶼走讀路線。

 看似旅遊書的題材,藉由公共藝術的主題,創新出另一種旅行的意義,也透過其中收錄的景點,述說出豐富的地方生活情事:一座位於花蓮港的藝術郵筒,道出了日治時期鮮少人知的日本移民村往事;花東地區的村落,如何透過社區的協力,來克服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並創造孩子的未來?菸樓與老屋,如何締造出另一種生活教育的方式?豐濱的海梯田與太巴塱的祖靈柱,又運用何種的美學觀點,來探討日漸失落的原民文化?一道灰色的水牛壁畫,如何回顧新竹橫山村在時代與產業變遷中的興衰?因產業成為桃花源,卻也成為人間惡土的台南安南區,在時代的推移中走出什麼樣的發展道路?雲嘉農村聚落中的人口老化與外移問題,又如何透過庶民美學,來創造多樣性的農村再生思維,並帶領著老農們,在平淡的日子中活絡出另一種生命色彩?讀者除了在生命藝術與文化價值的交互辯證中,重新看見這塊既熟悉且陌生的土地外,閱讀本身,也形同成為翻轉著既定文化觀的一種支持行動。

 本書以「藝術」為題、以「旅行」為媒介,引導出人文思考的「思路」;書寫島嶼中「客旅」與「故鄉」的多元詮釋,紀錄著一段段交織著「旅人」、「移民」、「歸人」與「住民」之間的故事,透過了真實的庶民圖像,試著告訴人們,這些既日常且隱而不顯的故事,正是織就今日台灣的文化基礎;島嶼的亮點,也在這些地方小人物、小村落或是小小的生活風景裡:「每一段人文記錄,均是許多地方人們共同努力多年的成果,相對於當代的名人與品牌價值的短暫性,這些存在於各地城鄉中的人與事,更彰顯出在地文化經營的永續觀,與表徵出台灣這個島國的文化性格…。」以十多年生命致力於台灣城鄉研究的林志銘認為,台灣的人文風情與深厚的文化情感,就是由無數個存在於台灣各地的小「亮點」,所構成的一片美麗星空。近年來,他以另類的觀點積極推動台灣城鄉文化,持續將多年的研究記錄,與長期致力於社會人文領域的獨立書店唐山出版社合作,陸續推出序列出版品,並計畫轉譯為多國語言,向國際推廣台灣人文之美。序列叢書目前已透過全國各大書店、全球各華人地區與網路通路熱烈發行中! 

中央日報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2385170

中央社【每日好書讀】:http://www.cna.com.tw/Proj_GoodBook/1047.aspx

網路書店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93160

誠品書店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7572250823

三民書局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id=834038&pf_id=99E155q7K109i63F107p65L107g122jHXqQLc1126SxV

PCHOME網路書店:http://shopping.pchome.com.tw/?mod=item&func=exhibit&IT_NO=DJAP47-A77691354

arrow
arrow

    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