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咪」-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8).JPG

幾年多前,一隻母貓叼著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小黃貓,遺棄在村裡的一戶人家門口,

而被這戶人家善心收養;自此,「小咪」成為牠在這個家庭的名字。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24).JPG

這個家庭的大家長,也是個熱心公益的地方人士,平時,常在閒暇之餘,

與幾位街坊鄰居一起維護著社區環境,「小咪」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漸漸長大後,

總愛陪著大人們,跟前跟後地在大街小巷地整理環境。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13).JPG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23).JPG

一日,「小咪」悠閒地在對戶的鄰居家嬉戲,正要過街回家時,

一輛疾駛而來的車子,就在剎那間結束了牠的生命;

事發突然,多年來的相處情感,連說聲再見的機會都沒有,而告別了彼此。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25).JPG

雖然他早已離世多年,然而,牠的身影依舊時時留存在家人們的心目中。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29).JPG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18).JPG

社區協會理事長蘇坤福的兒子蘇聖傑,為表達對於「小咪」的懷念,

將昔日與「小咪」之間的種種生活回憶,創作出「屋頂上的貓」繪本,

完成後,這個想法也引發家人更進一步地思考著,

是否取材繪本圖案,透過壁面繪畫來紀念這段情感,

並與人們分享這段與「小咪」的故事。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15).JPG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16).JPG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19).JPG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20).JPG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21).JPG

一面面以貓為題的壁面彩繪,多出自曾是電影看板畫師田榮鈐之手。

在時代變遷下,戲院逐漸採用快速且較經濟的電腦大圖輸出,

繪製看板業務日漸低迷,在收入不穩定而生活陷入困境時,

他常藉酒澆愁而導致連續兩次酒駕觸法,

而被法官判罰兩千三百小時的勞動服務,後來在雲林地檢署監護人的引介下,

安排他到這處社區協助社造工作。而在運用他昔日專長的繪畫技術,

讓這處社區一夕爆紅,這段過程,不僅超乎他想像,

更重新看見自己原有的自信。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32).JPG

隨著社區營造的推展,原本的繪畫也逐步轉成改造環境的方式,

蘇坤福提供出自家閒置多年的一塊土地,改造成一處以貓為題的小公園,

並藉由貓圖騰所製成街道家距與裝飾,分享了一段自己童年時,

母親辛苦拉拔五個兄弟姊妹長大的感念之情:「小時,媽媽每到用餐時間,

總要追著孩子跑來跑去餵飯,每餐都要花上一個多小時才能一一餵飽孩子。

因此,牆上的大貓裝飾代表的是媽媽,

五個罐頭狀的圓桶椅,則意涵著五個兄弟姊妹的食物。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35).JPG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14).JPG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10).JPG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11).JPG

2013年夏天,「小咪」的故事,

讓原本沈寂多年且鮮少人知的虎尾頂溪社區,因為貓彩繪而變的熱鬧了起來。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4).JPG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38).JPG

 

1021016-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 (2).JPG

 

「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6)

位於嘉義東石的鰲鼓濕地,也與許多西南沿海地區一樣,

因地層下陷而衍生出濕地環境;

相對於雲林的成龍濕地,不僅擁有更大的保育面積,更在近年政府以推動生態旅遊,

來成為活化農村的政策觀點下,

隨著經費的挹注、政策推廣上的宣傳與教育資源的投入,

藝術也在這裡成為一種激化觀光旅遊與推廣生態教育的能量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42)

1960年後,在積極開發海埔新生地之政策觀點下,

台糖於1962年成立了嘉義海埔地墾殖處,

開始在嘉義鰲鼓地區沿海一帶築堤填土造陸,歷經五年時間,並投下三億多元經費,

而完成了一塊約一千五百多公頃的海埔新生地;

後又經十多年時間,透過土壤改良技術將土地鹽分淡化,

於1978年開始形成了以牛牧業務為主的東石鰲鼓農場。隨著產業轉型與資源整合,

這處農場於1984年與東石農場與溪子下農場均併入蒜頭糖廠農場的管理範圍。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43)

當時,這處偏僻且人煙稀少的偏遠地區,與機械化設備資源缺乏的景況下,

多透過徵召軍事犯勞動的方式,來成為主要的牧場工作人力。

隨著工商產業的積極開發,也因對於水資源的大量需求而過度抽取地下水,

鰲鼓農場也與西南沿海地帶的許多聚落一樣,地層下陷的情況日益嚴重,

導致原本可種植甘蔗的土地,一年年地下陷至低於海平面。

海洋再度以其自然力收回土地之後,

原已改良成功的耕地也再度鹽化,土地在逐漸喪失地力後也無法再做農業使用。

因產能的消失,蒜頭糖廠也於2002年關閉。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45)

隨著自然環境的演化,

這塊土地上原有的農地、魚塭及周邊的木麻黃樹林等植物景觀,

也因長期浸泡於水面而形成沼澤、沙洲、灘地與潮間帶;

自然與人為下所產生的多樣性地貌,

除了引來常見的白頭翁、大卷尾及綠繡眼等留鳥之外,

甚至開始吸引了大批黑面琵鷺等候鳥棲息,越來越豐富的生態多樣性;

在專家學者的研究中,更陸續發現已擁有兩百九十多種植物,

及澤鵟、灰澤鵟、紅隼、鷸科、鷗科、雁鴨科、鷺科、八哥科等兩百多種的鳥類生態,

讓原本荒蕪的鰲鼓農場,轉變成為一片面積遼闊且具備豐富生態內容的濕地樂園。

隨著近年來對於環境與生態保育意識的興起,

鰲鼓濕地不僅成為保育人士經年所關注與監督政策的重點地帶,

生態的議題,成為了四股村社區再造的強大凝聚力,

也在講求生態觀光趨勢下,位於濕地的四股村也開始熱鬧了起來。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9)

「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中以人與生態共生的主題,

透過藝術團隊與村民們的巧思,透過擁有不同專業技職的村民,

與來自各地的學校師生們的彼此協力,

漂流物、蚵殼、水管、電風扇、鈴鐺等種種取之於生活的素材,

在村裡造就出一處處吸睛的裝置藝術。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22)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11)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25)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14)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21)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20)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18)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24)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31)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33)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35)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36)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32)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8)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10)

藝術,也成為這個村落發展特色的主要動能,

2011年,社區發展協會會長林源振透過與盧銘世、蔡英傑等學界人士合作,

爭取到了文化部「藝術介入空間」專案計畫,以「海口人與鳥的純情夢」議題,

聯結著文大景觀系師生、大陸閩江學院交換生、嘉義大學景觀、南華大學、

清華大學、下楫國小師生等各地學子,

及各創作領域的藝術專業資源與當地居民彼此接力;

學生們的田野調查與研究,交織著村裡原本從事鐵工、木工等技職人員資源,

運用養殖業的蚵殼、海邊的漂流木,

及廢棄的水管、鋼筋或保麗龍等回收再利用的生活素材,

將這處偏鄉小村妝點出一處兼具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生活據點。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54)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55)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56)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59)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60)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61)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76)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65)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75)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62)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64)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72)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87)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83)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84)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73)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85)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82)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74)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78)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81)

就教育面而論,這是一段以藝術述說生態景觀的學習經驗;

而對於村民而言,更期待藉由這段由各地學子聚集到此,

共同以藝術來改造村莊的輝煌成就,

來成為號召更多的年輕村民返鄉一起永續經營的動力;

在林源振會長所思考的未來村落願景中,更期望能將濕地結合地方的農漁產業特色,

擴大成為具可吃、住、賞的一處講求慢活的旅行景點。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51)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53)

由畜牧業的農場回歸到自然原野的鰲鼓濕地,

目前為台灣最大且於全球第七大的濕地生態保育區。

濕地依舊隸屬臺糖管理,

但目前已為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的管理範圍,

並屬於由中央政府所核定之「彰雲嘉沿海保護區計畫」之重要項目;

2008年地方政府亦將此地變更為自然保護區。

這處在文獻上可能源於早期海盜名而來的「鰲鼓」地區,

在近年來,大力推動的村落改造與農村再生政策下,

更讓位處於其中的「四股」村,透過濕地生態來成為發展地區特色的動能,

而逐漸成為一處兼具農、漁特色的潛力社區。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41)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5)

蚵殼製成藝術風鈴裝飾「蚵寮」,

未來可能成為蚵婦們剖蚵的生活場域,也可是一處候車亭;

在社區日益增多的“才藝班”計畫下,這處空間也將成為社區裡的文創工坊。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4)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39)

以蚵貝為主要素材的藝術牆與風鈴廊道、生活廢棄物與漂流木所製成的鳥類裝置藝術,

不僅強化出「鳥」的地方主題,也在於強化出關於這裡的地方特色。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38)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90)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40)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3)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94)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95)

1011005-「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嘉義東石鄉四股社區- (70)

(本段文字摘自《島嶼行旅-庄內ㄟ美術館

「鸕鶿班長」與「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篇:http://lincm68.pixnet.net/blog/post/30366351

 

台南關廟新光村的『庄內美術館』

12-1 (1)

新光村在地形上被溪流區分為南、北寮兩個生活區塊。居住於北寮,

平日都需到數公里外的鄰近鄉鎮擔任「總舖師」工作的黃真福,

每每下工後走在回家的路途上,總覺得生活環境顯得單調且毫無生氣。

2011年,他因緣際會到一處社區拜訪朋友,

在那處社區裡看見了一幅幅的牆面彩繪,而令他感覺相當驚奇。

返家後,心中也開始想著,如何來讓自己的家也可以有點不一樣…。

12-5 (41)

12-5 (34)

當時,為了改善小黑蚊的問題,村裡的牆上多塗抹著石灰或刷上白色的漆料,

他心中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同樣都是刷油漆,與其白白的一片,

為何不能讓它們有點色彩?!

這個小小的念頭,讓他自此一頭栽入社區的彩繪世界當中。

12-5 (35)

12-5 (36)

12-5 (78)

只是,想要作社區彩繪,對於一個不曾學習過美術,甚至也沒拿過油漆刷的人來說,

不僅面臨著技術上的挑戰;於現實上,油漆的費用,

對於一個收入平平、生活簡單的鄉下人來說,更是個大問題。

起初,他僅在自家的屋舍牆上作畫,原本,鄰居們以為僅是為老舊的牆壁刷油漆,

漸漸地,由「打底」的完成,到陸陸續續畫上一些圖案,

隨著一個個亮麗的色彩與圖騰的逐一浮現,讓老鄰居們眼睛為之一亮;

他的房子,也成為社區裡矚目的亮點;

村裡的人更驚訝著,那個大家熟悉的總舖師,原來還是一個畫家!

於是,一些鄰居們開始邀請他來自己的家作畫,面對越來越多的請託,

他總在下班返家後,換下廚師裝穿起工作服,運用每個不下雨的下午,

開始在社區的牆面塗塗抹抹,直到夜晚時分才回家。歷經了一年多的時間後,

在街坊鄰居的相繼邀約下,他的畫作,已蔓延了一、兩公里之長,

他更成為了當地眾所皆知的素人藝術家。

12-5 (40)

12-5 (42)

12-5 (45)

12-5 (15)

12-5 (16)

黃真福的創作,不打草稿,也沒預先計畫好的藍圖,每面允許他創作的牆,

對於他來說,就是一面即興的畫布,「畫畫也跟做菜一樣,要講究配色與構圖。」

不曾受過專業藝術訓練下的他,僅是由熟悉的餐飲美食觀點,來成為他作畫的思維。

他作畫的內容有許多不同的題材,除了呈現昔日田野與聚落風情的寫真畫之外,

每面牆上的畫,也集合成一本新光里的「許願畫冊」:

有人希望自己家可以擁有像大宅院般的大片庭園,

也有人希望自己家可以擁有一輛大轎車跟豪華寬敞的車庫,

也有人希望村子裡能有一間讓生活更為便利的超商…

他從與鄰居們的閒聊中瞭解到這些小小的夢想,

然後透過畫畫,在牆上將每個人心中的願望表達出來。

12-5 (48)

12-5 (18)

12-5 (20)

12-5 (22)

12-5 (3)

12-5 (4)

12-5 (5)

12-5 (7)

12-5 (8)

12-5 (9)

12-5 (13)

12-5 (12)

 

12-5 (17)

12-5 (24)

12-5 (26)

12-5 (31)

12-5 (55)

12-5 (59)

12-5 (63)

12-5 (66)

越來越繽紛的北寮,讓南寮的居民羨慕了起來,

隨著更遠的鄉親相繼邀約,他的創作也擴張到南寮這頭。

南北寮間原本有條深約五、六公尺的大圳溝,長年以來成為兩地的阻隔,

緊鄰的兩區域,在交通往來上都需倚賴一條「竹仔橋」。

透過了經費的爭取,里長黃瑞池轉利用阿公店水庫的淤泥,

將這條本是髒亂的大溝填平後作為公園後,

看見了素人畫家黃真福長期在村裡的彩繪成果,也力邀他到此進行兩幅創作,

描繪著過去大圳溝時期的景象,以及早已拆除重建的老廟宇,

位於旁側的風景圖,則是講述著此時的公園景象,與改建後的現代聚落風情。

12-1 (4)

12-8 (2)

12-8 (5)

(本段文字引自《庄內ㄟ美術館

【油漆刷下的「新」故鄉意識】篇:http://lincm68.pixnet.net/blog/post/30366351

 

雲林北港過溝村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2)

從小就在雲林北港小鎮成長的吳東山,

由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學習過程,為了生活經濟的就業歷程;

他也與許多村裡的年輕人一樣,總需為了生活、工作而遷移他鄉,

隨著生活領域的擴大,離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人口的老年化讓社區失去了活力,

村裡日益殘破的環境景觀,總在他心中有著一份深深的感嘆。

在都會工作生活多年後,他漸漸厭倦了城市生活的冷漠與永無窮盡的生命追逐,

而決意回到這塊曾經陪伴成長的家鄉。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3)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4)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6)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7)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8)

原本從事文字工作的他,看見自己生長的村落,在老舊、翻修的過程裡,

失去了既有的樣貌,水泥牆壁的灰色調與規格化的鐵皮屋頂,

不僅顯得雜亂且缺乏特色,也剝奪了童年記憶中古樸與溫馨的生活氛圍。

離鄉背井在都會打拼的三十多年人生歲月中,隨著工作的需要,

他走訪過許多國際城市,也在其中閱讀著各地的風情文化。

回到村裡,他想著,自己還可以為地方做點什麼,

他回憶起小學時期對美術課程的興趣,甚至盼望自己有天可以當畫家的小小志願,

內心開始想像村內的屋舍牆面成為一張張的畫紙,讓色彩與圖騰,

去逐一點亮村莊裡的每處角落,只是對於沒受過美術訓練的他來說,

這是件充滿挑戰性的任務…然而,這份挑戰卻也是一份關於夢想的自我實踐。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10)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11)

他選定了白色、粉紅及墨綠三種色調為主色系並輔以其它色彩,

開始在社區內的橋樑護欄、電線桿及建築牆面動手創作,

在他想法中,這些色彩計畫分別有著理性的功能與感性的創作議題:

就理性上的意義來說,除藉由這三種色調所構成的圖騰視覺,來

標示出「過溝社區」的美學特色外,也希望將社區環境設施,

透過色彩來標示出位置,以強化用路人的安全性;

在創作理念上,這三個色系的選用思維,「白色」是水和空氣的象徵,

意味著對於這些無形且自然存在的環境元素一份崇敬之心;

粉紅與墨綠,則是在日常生活中,

由社區中所觀察到的花草樹木色彩,表達的是關於田野氛圍的地方感。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14)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17)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18)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22)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23)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9)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25)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24)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34)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35)

起初,這種義務幫左右鄰舍彩繪牆壁的工作,看見許多鄰居的眼裡,

僅是覺得根本就是「正事不做,“吃飽換吆”!」的無聊作為;

但當村裡逐漸由他手裡繪出的一點小小的成果,到呈現出越來越豐富的色彩氛圍,

大家終於懂了他為村裡所付出的美意;

他的堅持與執著,更深深地感動了村裡許多居民,

原本是從事著家務與務農的村婦們,開始成為他的志工媽媽,

閒暇之餘就跟著他一起塗塗抹抹,共同完成出一面面牆面的彩繪工作。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20)

這個「美化」社區的訊息,陸續傳到分散於各地同鄉的耳裡,

大家感念於他對家鄉的熱忱與毅力,紛紛就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

先後為他募款了一筆約十萬多元經費,

這份資源雖說微薄,雖無法對等於他長久來的材料支出與生命的付出,

但對於吳東山而言,卻是一股鼓勵他持續做下去的莫大能量。

除源於外地同鄉所捐贈的經費外,他更自掏腰包買進花木種苗栽植於社區各處,

歷經三、四年的努力耕耘,越來越多的村民們,

樂意跟著他一起彩繪、一塊照料花草樹木,

花木也隨著四季變化,而變換出豐富的環境色彩。

這座小小的偏鄉聚落,在越來越多村民的協力與經營下,

原本老舊且單調的建築,開始有了新的表情樣貌。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21)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26)

「種四千棵的樹,只為預約一個美麗的未來,讓回家的路更美麗」,

這是吳東山對於家鄉這塊土地的愛與承諾,透過了色彩的環境美化,

不僅「讓過溝社區亮起來」,

也激發出一股講述在地觀點的能量,來呈現出關於過溝的生活故事。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28)

1010414-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社區彩繪- (29)

(本段文字引自《庄內ㄟ美術館

【油漆刷下的「新」故鄉意識】篇:http://lincm68.pixnet.net/blog/post/30366351

 

台中太平-中興里-廠房彩繪

1011003-台中太平-中興里-廠房彩繪- 001

位於台中太平區的中興村,數十年來均為一處機械工廠集聚的「工業區」。

起初,位於社區街角的一塊空地,總因長期堆放廢棄物而顯的紛亂,

而計劃以綠美化的方式,規劃步道並種上花草,

來建構出一處「築夢公園」,以改造出一處新的休閒生活據點。

1011003-台中太平-中興里-廠房彩繪- 002

當面對著這處有了新生命的小公園,居民們更期待著周邊的建築外牆,

可以透過藝術化的方式,來擴張出更美麗的社區環境的氛圍。

1011003-台中太平-中興里-廠房彩繪- 011

1011003-台中太平-中興里-廠房彩繪- 005

林阿爐里長提出了初步構想並與村民們討論後,

希望能透過表現機械工業特色的元素,來標示出工業社區的特色。

1011003-台中太平-中興里-廠房彩繪- 009

長家隔壁的工廠正是面對「築夢公園」的建築,在得知了這個構想後,

欣然地提供出工廠壁面來成為「畫布」;

透過社區油畫班成員們的集體創作與協力繪製下,

藍天、白雲及花草等圖騰的陸續加入,

呼應與強化出改造後的「築夢公園」環境氛圍;

運用牆面上的「窗」與齒輪、機械工具等圖騰結合,

也大大地標示出社區的「黑手」產業特色;

在居民巧思下,透過手搖方式帶動齒輪以轉動風車的裝置,

更強化出機械美學的產業特質。

 

1011003-台中太平-中興里-廠房彩繪- 016

1011003-台中太平-中興里-廠房彩繪- 021

1011003-台中太平-中興里-廠房彩繪- 022

1011003-台中太平-中興里-廠房彩繪- 023

1011003-台中太平-中興里-廠房彩繪- 024

1011003-台中太平-中興里-廠房彩繪- 025

從操作著機械的「黑手」,成為了談著藝術拿著畫筆的手,

一段結合著彩繪圖騰與互動裝置的藝術經驗,

透過美學的語言,不僅講述出「機械文化里」的議題,

更展望著「機械文化街」的未來發展願景。

1011003-台中太平-中興里-廠房彩繪- 015

1011003-台中太平-中興里-廠房彩繪- 010

1011003-台中太平-中興里-廠房彩繪- 013

1011003-台中太平-中興里-廠房彩繪- 026

(本段文字摘自《島嶼行旅-庄內ㄟ美術館

【在村落美學裡談著台灣文學也聊著地方產業】篇:http://lincm68.pixnet.net/blog/post/30366351

 

「番仔火的故鄉」 -台南市東區-東安社區

1011005-番仔火的故鄉 -台南市東區-東安社區-環境藝術- (5)

「猴標」火柴,曾是許多人在孩童時於家裡「灶腳」中的生活物件;

也是許多老一輩人們點菸時的必備用品。

曾經,這個社區生產「猴標」火柴盒的永順工廠,是台灣三大火柴盒工廠之一,

在歷經了三十多年的興盛與風華後,

早已隨著產業結構的演變與日益低微的生活需求下落幕。

1011005-番仔火的故鄉 -台南市東區-東安社區-環境藝術- (4)

1011005-番仔火的故鄉 -台南市東區-東安社區-環境藝術- (23)

1011005-番仔火的故鄉 -台南市東區-東安社區-環境藝術- (20)

「早年火柴棒的需求及外銷量很大,每個月都可賣出上百萬盒的火柴。

當時工廠裡從早到晚都是燈火通明,這個產業走過了幾十年的繁榮,

不知養活過多少家庭!」「猴標」火柴,對於這處都會裡的生活聚落而言,

不僅是許多人在此謀生度日的重要產業,

昔日那種熱鬧生活場景,總令許多老村民,每每憶起了當年的情景。

1011005-番仔火的故鄉 -台南市東區-東安社區-環境藝術- (6)

1011005-番仔火的故鄉 -台南市東區-東安社區-環境藝術- (22)

1011005-番仔火的故鄉 -台南市東區-東安社區-環境藝術- (7)

1011005-番仔火的故鄉 -台南市東區-東安社區-環境藝術- (8)

1011005-番仔火的故鄉 -台南市東區-東安社區-環境藝術- (9)

1011005-番仔火的故鄉 -台南市東區-東安社區-環境藝術- (11)

對於東安里居民來說,永順工廠的「猴標火柴盒」可以是社區的歷史書;

也因此,「番仔火的故鄉」更成為談論這處聚落的故事文本。

近年來,社區居民們為了強化這個意象,於是透過巧思,

以五彩繽紛的藝術「火柴棒」,作為社區圍牆與花圃的主要視覺元素,

透過居民與鄰近長榮中學師生的集體創作,也透過了彩繪的圖騰,

在這道社區裡重要的生活路徑上,活化出關於這裡的故事閱讀性;

十多名已趨高齡的地方耆老,更成為了講述這些產業故事的「說書人」。

1011005-番仔火的故鄉 -台南市東區-東安社區-環境藝術- (13)

1011005-番仔火的故鄉 -台南市東區-東安社區-環境藝術- (15)

1011005-番仔火的故鄉 -台南市東區-東安社區-環境藝術- (17)

(本段文字引自《庄內ㄟ美術館

【在村落美學裡談著台灣文學也聊著地方產業】篇:http://lincm68.pixnet.net/blog/post/30366351

 

高雄美濃-下九寮社區

1020122-高雄美濃-下九寮社區- (13)

位於美濃下九寮社區的土地伯公廟旁,一處早已荒廢多年且已呈半塌狀態的屋舍,

多年來一直都是村落裡的頹敗角落,且在環境衛生上更蘊藏著諸多隱憂。

在屋主拆除了荒廢多年的屋舍後,雖然過去的殘破景象已不在,

但看在村民的眼裡,每每見到這處空地,總感覺缺乏著屬於這裡的活潑氣息。

1020122-高雄美濃-下九寮社區- (8)

1020122-高雄美濃-下九寮社區- (10)

1020122-高雄美濃-下九寮社區- (11)

社區召集了數位習於彩繪的藝術家到此進行創作,

當村民們漸漸看見了逐漸美麗的景像,

也開始由好奇的旁觀者,進而動手參與了這次的彩繪創作。

1020122-高雄美濃-下九寮社區- (16)

1020122-高雄美濃-下九寮社區- (19)

於鄰近屋舍的牆上,

以著象徵著客家祖先入墾精神的水牛,搭配著表徵富貴吉祥的花朵,

帶動出環境視覺的新亮點;

融合著拆除痕跡的牆面,也透過集體發想的創作巧思,

訴說著屬於這裡的生活記憶,也標示出傳統客家的文化精神。

1020122-高雄美濃-下九寮社區- (12)

1020122-高雄美濃-下九寮社區- (9)

1020122-高雄美濃-下九寮社區- (14)

1020122-高雄美濃-下九寮社區- (4)

 

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2)

人口老化與生活環境沒落等問題,總常見於台灣各地偏鄉聚落。

位於雲林縣水林鄉的瓊埔村,同樣因年輕人口外移而存在著老人年口居多的現象。

長年務農的老農們,在農閒之餘常聚集於村裡的生活據點,

閒聊著日常生活,日復一日地過著平淡的日子。

生活中總隨著農作週期,在忙碌與悠閒中交替著生活的步調、

因著作物收成後的產能興衰,而於盼望與失落間感嘆著種種一言難盡的生命價值。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20)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21)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22)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23)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24)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8)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9)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10)

在社區的推動與號召下,老人家們透過討論而回憶起過往的農村生活,

也開始想起諸多逐漸失傳的農技,這些感嘆觸發了老人家開始動起來的念頭,

他們透過集體發想後的巧思,以收集來的生活回收素材,

創作出昔日的農具物件,與昔日生活記憶中的地景。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6)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7)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5)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11)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14)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15)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17)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16)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18)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19) 

這些有著故事的裝置,以著「模型」的樣貌,講述著在地知識的內容,

來成為後代子孫瞭解過去的一種文化閱讀方式,

也藉由這個地景藝術的視覺意象,強化出社區意象的標示性。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25).JPG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26)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29)

1020204-雲林水林-瓊埔社區-入口意象- (4)

 

雲林水林-蔦松村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36)

同樣位於水林鄉,也即將成為「雲林縣農業博覽會」亮點社區的水林鄉蔦松村,

邀集了數名來自台南的藝術工作者,以地名「蔦松」為題,

藉由寫真著地方的鳥、人物、動物及地方產業作物等各式圖騰,

在社區的聯外道路口處,以彩繪的方式來強化村落美學的氛圍。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39)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40)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9)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7)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11)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12)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13)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18)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20)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21)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22)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23)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25)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26)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27)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29)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30)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31)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32)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33)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34)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35)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38)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45)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46)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14)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16)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17)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19)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49)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2)

存在於台灣各處鄉鎮的檳榔攤,在日常中多不僅在於商業販賣,

對於許多日日奔馳於公路上的物流業司機,或以慢遊進行著旅行的人們來說,

更常是一處熱心的交通資詢站。

位於雲林水林鄉與嘉義六腳鄉交界處的「松山大橋」路口,

一處已在此經營二十多年的檳榔攤,總因地理位置明顯,而常成為遊客的問路對象。

透過色彩的標示性,不僅讓這個具有「服務」特質的「問路檳榔攤」,

進階成為村落的旅遊資訊站,也反映出台灣城鄉旅行的特殊鄉土性。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5)

早期的水林鄉因地理位置濱臨海岸,較低的地形形成了諸多沼澤地帶,

其中,「水漆樹」更是常見的植物,因此,當地人稱此地為「水漆林」;

又因「漆」的台語發音也與「賊」相似,隨著諧音也被稱為「水燦林」,

因此,「水燦林」或「水漆林」即為水林鄉早期的地名;

後來,當地人更決定拿掉類似「賊」發音的字,而定名為「水林」。

位於水林鄉的「蔦松」村,其地名則源於平原常見的野生樹種「雀榕」,

歸屬於桑科的「雀榕」為落葉大喬木,也稱為「鳥榕」、「山榕」或「赤榕」;

其樹葉於冬季時會落葉,再於春季時生長出新芽。

因麻雀特別喜愛雀榕的果實味道,因此,隨著麻雀的四處棲息,

種子透過鳥糞的傳播而大量繁衍;雀榕擁有著強勁的生命力,

無論在岩石或不佳的地形環境中多能維持良好生長。

後又因台語的「榕」與「松」類似,又演變為如今的「蔦松」地名。

1020204-雲林水林-蔦松村-環境藝術- (37)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嘉義 社區 濕地 藝術
    全站熱搜

    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