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圓‧點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21)

小時候,開始學著怎樣將一張白紙折成一艘船;

當欣悅地看著親手折出的小船,隨著溪水流動緩緩地飄遠,

對於遠方那處關於未來的美好風景,總在心中充滿了如花似錦的無限想像。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34)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7)

漸漸長大後,習慣拿著那本隨意塗鴉的筆記本,

在白紙上記錄著生活中的旅行心情;

記錄下一段段生命旅程中看見的風景;

隨著足跡,一張張的圖騰,串起了每一段生活景象裡的美好與感嘆;

隨著時光的留逝,也如風箏般的,飄向無際的遠方。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14)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15)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11)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35)

日復一日的生活畫面,好似一本既定的劇本般,

總隨著每天的生活步調週而復始地演出著;

當面對著許多生活世界的人與事,忙碌地變換著不同的樣貌,

但在內心中卻常感覺冷漠,而看見鏡子中面無表情的自己。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23)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32)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5)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25)

面對著總是無法預期的人生際遇,

心中的門,於開啟與關閉之際,在親近與遠離之間,

常需面對著許多徬徨而停滯或奮勇向前的抉擇;

或許,每一生命段落的句點,都可以是一個圓滿的人生節點,

僅需要嘗試著去變換著觀看與思考的角度,就可以重新看見不同的風景。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36)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19)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31)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4)

當由青澀的童年逐步歷經風霜與酷暑,漸結出豐盛的成熟果子時,

關於生命的思考,總會在其中看見存在的真實與意義。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16)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13)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28)

1010507-圓‧點-王蓉瑄-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 (2)

「圓‧點」-王蓉瑄

 

實用空間預設與想像【R&R之間】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25).JPG

時間,在生活裡,是一種記憶的節點;

之於生命,是一種故事的片段;

空間裡的時間,陳述著一段段曾經存在的擁有..

夾雜著些許其實並不存在的想像。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24).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26).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23).JPG

時間裡的空間,意味著種種的變遷..

「圓」,在想像的思維裡,是一段邁進與經歷的過程,

然而,在真實中,或許因著不同機「緣」,循著路徑走著..遇著..

不知不覺中,似乎依舊歸回了「原」點。

生活與情感,在時間的河流中漂泊著;

「原點」可能是另一段啟程的開始..再度仰望著未來,也回盼著過往。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1).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2).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3).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4).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5).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7).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6).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8).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9).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30).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31).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10).JPG

在「R」與「R」之間,或許是一個彼此的私人專屬..

進行著兩者之間的心靈對話;

也或許是個通用的代名詞,鏡射著許多人的生活遇見..

在各自的生活劇本裡,隨著生命經歷,如漣漪地擴張著;

總不自禁地,在內心中喃喃自語著許多自己的心情故事。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11).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12).JPG

文字,可以是時間裡的刻度;

或許,以著生活中的看見,鋪陳著一段段想說卻又說不出口的心靈話語。

然而,在陳述與閱讀之間,

卻存在著說不清的內心聲語..或許心靈可以共鳴,但卻難以在真實中彼此交織。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14).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15).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16).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17).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18).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19).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27).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29).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28).JPG

情感,總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中,發酵著..

以著不同的心情,咀嚼著..

其中的個別滋味,也像一朵朵天空中瞬息萬變的雲彩般,

總讓人不禁地變換著不同的心靈感受與思緒。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21).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13).JPG

1000911-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20).JPG

實用空間預設與想像【R&R之間】-養樂多木艮+莎莎之森‧陳薇-當代微展場

  

一切都在掌握之外

1000714微型展場-佈展 (1).JPG

「這世界是純白色,我們用色彩填滿它。傾倒所有顏料進入這個世界,

覆蓋任何你所看見的白,就像準備在下一秒即將混入各種顏色的油漆桶,

由外而內的不斷吸收,我們一個個等待著被染上顏色。

這微小的空間是一個小小的心靈世界,你可以感受到色彩之間的變化,

不同的色彩代表你不同的生活與情緒。

他編織你的心靈,也豐富了世界,這來自外在的能量,

不斷轉化碰撞我們的情緒,有時強烈、有時溫和,

這些因素我們都無從抵抗,也可能無法預期它最後所呈現的樣貌。」

.....這是一段關於創作理念的文字。

1000714微型展場-佈展 (2).JPG

1000714微型展場-佈展 (3).JPG

「空」..總意味著無限的可能,是一種包容,也是一種承載與背負;

色彩,或許總在視覺中感覺到一份「存在」。

1000714微型展場-佈展 (5).JPG

1000813-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6).JPG

不同的色彩,總作用在不同的心靈世界中,

激發著不同的生活與生命感受。

1000813-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7).JPG

1000813-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8).JPG

這些,或許是一段自我生活觀點的陳述;

也可能是關於你我的生活寫真,

在藝術的語言裡,總無意地在生活中被對號入座..

然而,創作本身,也在其中尋求著知音。

1000813-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10).JPG

色彩與空間,存在著「有」﹑「無」..

這些往往超越了視覺感官,而浮游於心靈中的「可見」與「不可見」之間。

1000813-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4).JPG

1000813-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13).JPG

1000813-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9).JPG

1000813-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14).JPG

1000813-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15).JPG

1000813-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20).JPG

1000813-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25).JPG

1000813-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16).JPG

1000813-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3).JPG

1000813-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5).JPG

1000813-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2).JPG

1000813-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24).JPG

一切都在掌握之外-李宛玲-當代微展場

 

一段段當代藝術觀點的創作,在平均有著每小時約1200人次往返的都會生活空間中,

以著抽象的藝術語言,隨著每段的遇見,向著人們訴說出種種的美學觀點。

或許,這是一種尋求偶遇的過程…

畢竟,藝術,總在尋尋匿匿之中不斷地尋求著知己;

這也是一種生活美學的提供..

藝術的視覺,總能在環境中,為著來來往往的人們,豐富出一段繽紛的視覺經驗。

 

延伸閱讀地下實驗創意秀場』:http://60.250.96.120/mocataipei/mocastudio/about.htm

arrow
arrow

    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