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hosan

1000724-Hohosan-李明道-侯硐國小- (3).JPG

「猴硐」的地名,有著許多古老的傳說,也歷經了多次的更名過程。

曾查訪文獻與詢問當地耆老,關於這個地名的起源,

大致上是首批到此開發的先人,

在山中發現有些居住大量猴群的洞穴,而稱此地為「猴洞」。

後來,當地開始開採煤礦,對於水字邊的「洞」有著習俗上的忌諱,

於是更改為石頭邊的「硐」而成為「猴硐」。

於1962年(民國51年)地方政府以地名不雅為由,再次變更為「侯硐」,

幾年後,當地的文化工作者與地方人士連署,表達希望能保留地名的歷史原味,

經縣府(現為新北市府)同意,於是又改回「猴硐」。

但因鐵路主管機關為交通部,因此,車站部分依舊稱為「候硐」站。

在兩制之下,形成了「候硐」與「猴硐」並存的奇特現象。

1000508-侯硐國小-  (1).JPG

由一個孩子的大玩偶「hohosan」談起..

1000724-Hohosan-李明道-侯硐國小- (4).JPG

1000724-Hohosan-李明道-侯硐國小- (5).JPG

941103-侯硐國小公共藝術- 003.jpg(2006年時的hohosan)

950202-侯硐國小-公共藝術- 002.jpg(2006年時的hohosan)

這座遊具式的公共藝術,曾經是瑞芳鎮的唯一;也是當時公共藝術設置的新類型。

藝術裡,蘊藏著這偏遠小學師生們的校園故事,也在這處新校區中紀念著老校歷史。

941103-侯硐國小公共藝術- 006.jpg(2006年時的hohosan)

「學校的孩子十分喜歡這座溜滑梯,小朋友們還自己定義著:

溜滑梯的兩道滑板,是中年級的遊戲天堂,

中間身體部分成為低年級小朋友的秘密基地。

且這座深受小朋友喜愛的大玩偶,也成為他們戶外上課的陪伴:

在多雨且氣溫偏冷的侯硐,他們清楚知道可以躲在猴子溜滑梯的哪一側,

以躲避刺骨的冷風或享受溫暖的陽光。

且每屆六年級畢業班的孩子,在畢業留言中,

都是將這隻猴子溜滑梯列為最懷念的地方。」

節錄自《公共藝術‧故事漫遊》『Akibo-兒子的大玩偶機器人』篇

1000724-Hohosan-李明道-侯硐國小- (6).JPG

1000724-Hohosan-李明道-侯硐國小- (8).JPG

1000724-Hohosan-李明道-侯硐國小- (9).JPG

1000724-Hohosan-李明道-侯硐國小- (10).JPG

950202-侯硐國小-公共藝術- 006.jpg

(2006年時的hohosan)

941103-侯硐國小公共藝術- 001.jpg

「hohosan」-新北市侯硐國小(創作者:李明道)

侯硐國小

1000724-新北市-侯硐國小- (8).JPG

1000724-新北市-侯硐- (8).JPG

1000724-新北市-侯硐國小- (5).JPG

1000724-新北市-侯硐國小- (6).JPG

有著「坑道」或「運煤橋」意象的斜坡式廊道。

1000724-新北市-侯硐國小- (3).JPG

一序列談著昔日與新校園生活記憶的環境美學元素。

1000724-新北市-侯硐國小- (2).JPG

1000724-新北市-侯硐國小- (7).JPG

950202-侯硐國小-公共藝術- 007.jpg

這是一次難得興辦公共藝術的機會,每個人都十分珍惜著這個藝術形成的過程。

校園裡,留著當時普完工時,師生與建築師的掌印,

這也是當時公共藝術計劃裡,民眾參與活動過程中所留下的記憶與成果。

950202-侯硐國小-公共藝術- 008.jpg

950202-侯硐國小-公共藝術- 009.jpg

猴硐國小緣起於民國29年的「猴硐公學校」,

曾於1943年(民國32年)4月至1945年(34年)10月,歷經了日治時期的日本教育,

光復後至民國91年期間,因校區位於聚落上方之坡地,經歷了多次的大小天災破壞,

而有過數次的修建與重建過程,後因校舍逐漸老舊不堪,

且憂慮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安全,地方決定遷校至現址,

新校區於2005年(民國94年)10月30日正式落成啟用。

運煤車校門,道起那段礦產時期的風光歲月;

公共藝術的溜滑梯,則訴說著關於「侯硐」的古老傳說;

新校舍的斜坡廊道,似乎隱喻著礦業興衰的社區生活故事。

猴硐國小之歷史沿革學校網頁:http://163.20.70.129:81/editor_model/u_editor_v1.asp?id={DC30F945-C588-423A-A402-6975D0B06A73}

1000508-侯硐國小-  (10).JPG

對於猴硐這樣位處偏僻與寂靜的地方,這座有著當代設計思潮的城鄉校園,

由新校舍完成之初,至今,都可堪稱是當地最跟著上潮流的建築。

1000508-侯硐國小-  (4).JPG

新北市侯硐國小

 

這座學校曾是母親的母校..

在那段過著艱困生活的日子裡,也成為她畢生唯一的學校。

母親接受過日治時期的教育,也學習過常民的國民基礎教育,

那段學習的童年,是她生命唯一的校園生活記憶與心裡永存的深刻童年回憶。

後因家庭因素搬遷至宜蘭,在孩童時期,常隨著母親返回這地方探望親友。

在兒時的記憶裡,見證過聚落與社區的興旺景況,

也曾看著住在這裡的親友們,如何度過那段廢礦後日漸蕭條的歲月。

社區裡的年輕人紛紛前往都會求發展,礦工們也日漸老邁,

逐漸地,在侯硐的社區裡,

最多見的就是三三兩兩的老人與小孩..還有街頭小巷中悠閒的貓狗們。

1000508-侯硐- 022.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4).JPG

荒廢已久的礦區遺址,幾年前,在政策推動下被改造成文化觀光景點,

礦業的稀少性帶動著文化性的閱讀強度,而吸引了許多人們到此拜訪。

1011020-侯硐- (16)

1000508-侯硐- 011.JPG

侯硐的旅客服務中心不僅提供旅遊資訊,也陳列一座聚落的模型。

1000729-新北市-侯硐- (5).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1).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3).JPG

 通往侯硐街區的道路,為昔日的舊鐵路路線。

1000729-新北市-侯硐- (7).JPG

 昔日礦區的小火車頭,如今成為了這戶外博物館的展覽物件。

1000508-侯硐- 025.JPG

斑駁駕駛台,有著歲月的歷史痕跡。

來訪的人們看著這「迷你」型的火車頭,

以著一種古董欣賞的觀點,來成為文化閱讀的方式,

但在視覺中所難以被想像的,

是這曾經載運的煤礦的火車頭,其實意涵著不知多少人的身家性命與人生。

1000508-侯硐- 028.JPG

1000508-侯硐- 029.JPG

1000508-侯硐- 024.JPG

瑞三煤礦,礦區範圍達1,852公頃,曾是全台產量最大的礦區,

也供應著全台各地的燃煤所需。

在當時,不僅造就了瑞芳鎮這處偏遠山區的聚落,也曾為國家的重要經濟項目。

據文獻記載,「瑞三煤礦」起源於日據時期,

由顏雲年與日籍人士木村久太郎所共同經營開採的「久年二坑」。

初期多僅供應金瓜石、九份等地於生活及產業所需之燃料。

隨著產業的日趨興旺,礦區在企業整合下併入於「基隆會社」,

幾年後又更名為「基隆會社瑞芳三坑」,逐漸被簡稱為「瑞三煤礦」。

於1934年(日治時期昭和九年),

「瑞三煤礦」由當時的煤礦產業聞人李建興向「基隆會社」承包,

於台灣光復後,李建興承購下本礦區的礦業權。

因掌握全台約一成比例的燃煤能源,

在全盛時期,更引入了先進的管理概念來最優化生產與人力資源,

不僅是台灣重要的「黑金」產業之一,也對台灣的礦業發展史影響深遠。

隨著日漸高漲的人力開採成本﹑既有礦坑產量逐年減少﹑進口煤礦的競爭,

及日益高升的環保議題..等複雜之利空因素,

營運到1990年(民國79年)「瑞三煤礦」宣布收坑,

曾經風華了半世紀之久的礦業就此劃下句點。

1000508-侯硐- 012.JPG

「介壽橋」,是候硐重要的聯外橋樑。

據文獻記載為瑞三煤礦的企業主李建興為紀念母親六十大壽所建。

1000729-新北市-侯硐- (9).JPG

「侯硐車站」因著地形變化與方便貨運進出,而為高架式車站。

這在台灣鐵路各縣市車站中實屬罕見。

在那段礦產熱絡的時期,

當時最「高級」的「莒光號」等各級列車均停靠侯硐這個「大站」,

相較於此時的冷清,侯硐站的最大意義,大概多僅在於與平溪聯繫,

而成為一個觀光旅遊交通的轉運節點。

1000729-新北市-侯硐- (28).JPG

1000508-侯硐- 060.JPG

2005年8月,台北縣(現為新北市)政府與瑞三煤礦、

台灣鐵路局共同簽訂「猴硐煤礦園區合作發展意願書」,

依縣府的初部規劃,計畫現地保存瑞三礦區遺址,

與彙整礦業發展史﹑礦區常民文化生活記憶等文獻,

並整合基隆河谷之地景生態,共同推廣出一序列之產業文化景觀,

來促使這聚落得以再生的契機。

歷經了五年,於2010年7月,縣府耗用約兩億元經費,

終於將昔日瑞三煤礦遺址改造完成為「猴硐煤礦博物園區」。

1000508-侯硐- 100.JPG

1000508-侯硐- 061.JPG

昔日的礦區作業房舍,改建成為了文化館與旅客中心,

館舍內展示著瑞三煤礦的產區模型,輔以圖文的簡介,

重現著過去興盛時期的礦區文史,也紀錄著那時礦工們的生活心聲。

1000508-侯硐- 062.JPG

1000508-侯硐- 063.JPG

1000508-侯硐- 064.JPG

1000508-侯硐- 067.JPG

1000508-侯硐- 069.JPG

1000508-侯硐- 068.JPG

1000508-侯硐- 078.JPG

1000508-侯硐- 072.JPG

1000508-侯硐- 079.JPG

1000508-侯硐- 073.JPG

1000508-侯硐- 071.JPG 

1000508-侯硐- 070.JPG

礦業興旺的侯硐,不僅豐富著本地人的生活經濟,

也成為更多由外地到此的人們,以勞動工作換取溫飽的生活供應..

因著工作,甚至再次此落地生根娶妻生子。

礦區裡的工作,雖可以獲得生活供需上的滿足,

但對於許多第一線的礦工來說,獲取這份還算優的待遇,

並非僅是一份勞動上的辛苦,

而必須將性命押在其中,日復一日地奮力地工作做著才得以換取。

下了黑暗的礦坑中,沒有人可以預知會遭遇到怎樣的事,

每個安全上坑下工回家的時刻,都是人生中最值得慶賀的喜事,

雖然,依舊仍要繼續面對著下一個無法預知福禍的明天,

為了家計,多數人也僅能選擇抱持著樂觀的心,繼續過著這樣的人生歲月。

1000729-新北市-侯硐- (14).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15).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17).JPG

1000508-侯硐- 082.JPG

對於每個礦工而言,安全,是唯一且是最珍貴的生命喜樂。

為了讓自己可以不遭遇意外,得以繼續做著工養活著家人,

在礦區裡的工作,總有著許多的禁忌..不管有沒科學依據,沒人敢不遵守!

在那個尚未講究環保概念與勞工權益的世代,

嚴重的空氣污染與缺乏保障的勞動安全環境,

更常讓些人的健康因此出了問題,

只是已經習慣了聽天由命,多僅是無奈地想著,能好一天,就多做一天吧。

下工的生活,有時也因著長期的生活無奈與孤寂,

偶而總想「放逐」一下自我..畢竟,沒人知道此時稍微犒賞自己的一時歡樂,

是否還有下次..

很多時候,這是一種苦中作樂的生活方式,

畢竟,在許多無法預知明天的日子裡,

好好地珍惜著此時還可以掌握住的今天,才是真實的擁有。

1000508-侯硐- 086.JPG

1000508-侯硐- 089.JPG

這些來自上天供應的「黑金」,曾是國家經濟的重要命脈,也是產業興盛的財源,

在那個生活總受逼迫的窮困時代,更是許多人得以生存的方式;

只是,多數人看見了富裕,卻看不見背後蘊藏著一段段不為人知的辛酸史。

1000508-侯硐- 076.JPG

1000508-侯硐- 077.JPG

這些來自外地的旅者,帶領著生活在此時的孩子們,

在此看著昔日的老照片,試著想像過去的礦工生活種種..

裡面有豐收時的光輝故事,也有不堪回首的悲苦記憶;

或許名人的豐功偉蹟常被人津津樂道,

但鮮少人會思想與紀念著那群不知名礦工所付出的人生歲月。

如今,礦產,已轉化成為觀光產業,

在這個新興產業裡,再也不會有危險,也不再需要付出健康與生命來換取。

無論悲與歡,其實都已成為過去..

猴硐,在兩個不同的產業時代中,各有著不同的生活意義。

1000508-侯硐- 092.JPG

1000508-侯硐- 081.JPG

1000508-侯硐- 087.JPG

1000508-侯硐- 088.JPG

同樣的礦產場景,同樣熱絡的人來人往,

昔日的「辦公室」,意喻著產業管理與礦工們的生活經濟;

今日的「文化館」講著過去那些辛酸的生活故事,

展示著許多人畢生投入生命的奮鬥史。

1000508-侯硐- 084.JPG

述說著過去那段黑今歲月的生活,藉著文字,

既成為另一種閱讀地方文史的方式,也成為這處公廁外牆的裝飾元素。

1000927-侯硐-公廁- (2).JPG

1000927-侯硐-公廁- (1).JPG

1000927-侯硐-公廁- (5).JPG

1000927-侯硐-公廁- (3).JPG

1000927-侯硐-公廁- (4).JPG

1000927-侯硐-公廁- (6).JPG

1000927-侯硐-公廁- (7).JPG

昔日的整煤場依舊凋零於環境之中,

早已毀壞的廠區建築與機械,破損的身軀深刻著時間的痕跡。 

1000508-侯硐- 284.JPG

1000508-侯硐- 098.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12).JPG

1000508-侯硐- 287.JPG

1000508-侯硐- 288.JPG

1000508-侯硐- 289.JPG

1010422-侯硐- (5)

1010422-侯硐- (3)

1011020-侯硐- (43)

1011020-侯硐- (37)

1011020-侯硐- (42)

1011020-侯硐- (44)

1000508-侯硐- 283.JPG

1000508-侯硐- 285.JPG

1000508-侯硐- 305.JPG

1000927-侯硐- (1).JPG

1010422-侯硐- (1)

1000508-侯硐- 298.JPG

「運煤橋」是「猴硐坑」礦場跨越基隆河,聯繫「選煤場」的重要運輸路徑。

橋上,風光明媚的風景,對比著一身髒污的礦工身影,

也曾寫實出一段礦區生活中的場景與記憶;

昔日的勞動場域對比著此時的休憩,

也寫真出這山區聚落與產業文化的時空變遷下的種種風情。

1000508-侯硐- 291.JPG

1010422-侯硐- (12)

1000508-侯硐- 294.JPG

1000508-侯硐- 296.JPG

1000508-侯硐- 313.JPG

1011020-侯硐- (47)

1000508-侯硐- 295.JPG

1000508-侯硐- 299.JPG

1000508-侯硐- 303.JPG

1000508-侯硐- 302.JPG

1000508-侯硐- 301.JPG

於2012年,深具礦業歷史故事的候硐坑開始進行復建與整修工作。

1011020-侯硐- (35)

1011020-侯硐- (34)

一座座在昔日運煤車進出的瀕繁的礦坑,逐漸消失在山區曠野裡。

一片荒蕪的景緻,實讓此時的人們難以想像當時熱絡的採礦作業情景。

1000508-侯硐- 312.JPG

1000508-侯硐- 311.JPG

日治時期的神社遺址。

1000724-新北市-侯硐-神社遺址- (2).JPG

1000724-新北市-侯硐-神社遺址- (7).JPG

1000724-新北市-侯硐-神社遺址- (3).JPG

光復社區與其它社區一樣,原本就存在著許多流浪的貓狗,

因為一段當地愛貓人士的收容行動,

後續的名人的加持,媒體的強力報導,赫然成為了「貓村」!

昔日的「礦業」產業遺址,加上新興的「貓街」議題,

交織成為一股強大的聚落重生能量。

1000729-新北市-侯硐- (11).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42).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43).JPG

1000508-侯硐- 280.JPG

這座天橋在小時候的記憶中就已存在,

那是一條聯繫山上聚落與山下街區的重要生活路徑,

起初,僅是一條鋼骨構造,鋪設著木板的便橋,

後來為了改善山區經年風雨環境中生活的不便而加了屋棚。

天橋的一端與車站主體有著部分的共構,

當地居民下火車後,可以由車站階梯直接轉入天橋直接回到山坡的生活聚落。

如今,這條社區居民的生活路徑,成為了「貓」的展示藝廊,

也是由站前街區進入「貓村」的重要入口。

1000508-侯硐- 128.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44).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56).JPG

侯硐的流浪貓,其實就與一般的社區一樣,既是平常,也是生活內容的一部份。

據社區的人說,曾因為社區裡的愛貓人士,由瑞芳撿拾些流浪街頭的貓回來放養,

隨後,又因為一段時期,媒體的大量報導,

這個原本不起眼的生活聚落,似乎成為了以貓為主的生活聚落。

「貓街」在沒特定的計畫規劃下,不經意地打響了光復里這個社區,

「貓村」似乎也成為了侯硐的新地理代名詞。

1000508-侯硐- 110.JPG

1000508-侯硐- 109.JPG

1000508-侯硐- 111.JPG

「貓」居民的熱絡,帶動著一波波到此「賞貓」的遊客,

里長也因此而為遊客們提供了「導覽資訊」與約定。

貓在這裡,都有著自己的名字..似乎,他們更成為了社區裡重要且為多數的「村民」。

1000729-新北市-侯硐- (18).JPG

1000508-侯硐- 112.JPG

1000508-薰與芸-侯硐- (21).JPG

1000508-侯硐- 267.JPG

1000508-侯硐- 126.JPG

山上的光復社區,總在假日時,來了一群群拜訪「貓居民」的訪客。

1000508-侯硐- 223.JPG

這批原本來自城鄉街區的流浪者,紛紛在此定居了下來,

「貓居民」繼礦產之後,成為另一波移民到此並落地生根的「新住民」。

1000508-侯硐- 129.JPG

里長與社區的義工們也善意地提醒訪者,關於「居民」們的生活習慣與「禁忌」。

1000508-侯硐- 174.JPG

1000508-侯硐- 198.JPG

1000508-侯硐- 273.JPG

1000508-侯硐- 195.JPG

這裡的貓「移民」,由原本社區裡的數十隻,經放養後增加到一百多隻,

更在媒體的大力宣傳下,「貓的天堂」﹑「貓的樂園」的新聞標語,

讓許多人紛紛將棄養的貓帶到此遺棄,而導致貓居民的數量暴增至兩百多隻,

「貓口」的數量,或許早已超越社區內僅不到兩百人的人口數。

1000508-侯硐- 134.JPG

善心餵養的里長與村民,愛貓的人們帶著孩子來此拜訪,

牠們,總在午后時分,瞇著眼看著人們,

也任意地隨地而安地睡著午覺,或隨性地吃點人們帶來的「專屬」點心。

在此安居樂業的貓兒,有如童話故事的主角般..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1000508-侯硐- 141.JPG

1000508-侯硐- 162.JPG

1000508-侯硐- 153.JPG

1000508-侯硐- 105.JPG

1000508-侯硐- 143.JPG

這裡的貓居民,唯一的「工作」大概就是無酬地擔任攝影「Model」,

隨著經驗的累積,牠們有著越來越精湛的專業演技。

一批批的訪客總愛拿著相機到此拍攝,圖片隨著越來越多的部落客傳播,

日漸廣域地傳播著「貓村」的生活樣貌與聚落風情。

1000508-侯硐- 144.JPG

1000508-侯硐- 187.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48).JPG

1000508-侯硐- 226.JPG

1000508-侯硐- 228.JPG

1000508-侯硐- 230.JPG

1000508-侯硐- 232.JPG

1000508-侯硐- 233.JPG

1000508-侯硐- 234.JPG

這個地方,似乎成為了愛貓俱樂部,總吸引著愛貓人士到此探訪;

這裡也像是關於貓的主題動物園,許多的訪者到此觀賞著貓的生態;

這裡更像是個記者會的場景,在一批批部落客“記者”的「搶拍」下,

貓兒的身影,更不斷地成為許多部落格的專題報導主角。

1000508-侯硐- 158.JPG

1000508-侯硐- 161.JPG

1000508-薰與芸-侯硐- (22).JPG

1000508-侯硐- 222.JPG

1000508-侯硐- 190.JPG

1000508-侯硐- 188.JPG

1000508-侯硐- 191.JPG

1000508-侯硐- 197.JPG

1000508-侯硐- 200.JPG

1000508-侯硐- 199.JPG

1000508-侯硐- 201.JPG

1000508-侯硐- 202.JPG

1000508-侯硐- 207.JPG

1000508-侯硐- 208.JPG

1000508-侯硐- 214.JPG

1000508-侯硐- 216.JPG

1000508-侯硐- 218.JPG

1000508-侯硐- 219.JPG

1000508-侯硐- 245.JPG

1000508-侯硐- 255.JPG

1000508-侯硐- 256.JPG

1000508-侯硐- 257.JPG

1000508-侯硐- 224.JPG

1000508-侯硐- 225.JPG

狗兒,也是這裡的長期住民,只是相對於貓群,牠們僅是社區裡的少數民族,

但同樣與貓兒們都已是熟悉的街坊鄰居,也因此彼此安逸地在此共處與生活著。

1000508-侯硐- 149.JPG

1000508-侯硐- 152.JPG

1000508-侯硐- 155.JPG

1000508-侯硐- 156.JPG

「逗貓棒」在孩子手中揮舞著,

或許,貓兒喜歡這樣的「按摩」方式,

孩子們在這裡,也成為了貓兒們的另一種玩伴。

1000508-侯硐- 236.JPG

1000508-侯硐- 239.JPG

1000508-侯硐- 319.JPG

1000508-侯硐- 242.JPG

1000508-侯硐- 243.JPG

1000508-侯硐- 259.JPG

1000508-侯硐- 260.JPG

牠們在此得到豐盛的供養,也安逸地在此生活著;

貓,以其多數的優勢,

帶動出侯硐這處生活聚落的新風情,寫實出了「貓村」的景緻。

「貓村」活絡出社區聚落的另一種生活方式,也激發出另一股聚落再生的希望。

1000508-侯硐- 146.JPG

1000508-侯硐- 147.JPG

1000927-侯硐的貓- (4).JPG

1000927-侯硐的貓- (5).JPG

1000927-侯硐的貓- (6).JPG

1000927-侯硐的貓- (7).JPG

1000927-侯硐的貓- (9).JPG

1000508-侯硐- 261.JPG

在「貓」的生活世界裡,看著來往的人們,

也許,人們在此的意義,是一群食物供應者;

是一群平淡日子裡的陪伴者..但也可能是優雅生活中的干擾者,

有時,牠們喜歡熱絡地招呼著這些訪者,

來往的人群,似乎,也成為了牠們平淡生活中的生活風景。

或許,也平淡地看待著這些熙熙攘攘來往的人群;

畢竟,牠們在此時,才是真實在地的住民,講求的,還是在這裡的日常生活。

1000508-侯硐- 247.JPG

新興的「貓文化」,似乎取代了具歷史記憶的礦業生活文化,

以著另一種新的能量,轉換出不同的環境樣貌,

讓這個城鄉小鎮的聚落,再度活絡出有如昔日般的熱鬧景象。

1000508-侯硐- 268.JPG

1000508-侯硐- 269.JPG

1000508-侯硐- 130.JPG

與貓相關的圖騰,不僅成為環境裡的新視覺標誌,與標示出「貓村」聚落的文化性,

更讓侯硐在歷經了產業興衰之後,引領出另一種新興的社區文化內容。

這些文化現象與發展,並不在於時下的「社造」,

也非在學術與政策規劃裡的計畫目標所形成的結果,

或許,是時空變換下的偶然,然而,卻也真實地論述出另一種聚落再生的可能性。

1000508-侯硐- 131.JPG

1000508-侯硐- 142.JPG

貓在這裡,被悉心呵護與擁戴著,

因為是「貓村」,所以談著環境美學的貓議題,

也取代了昔日「增產報國」與「礦業安全」的壁畫標語的主題。

1000508-侯硐- 262.JPG

1000508-侯硐- 163.JPG

1000508-侯硐- 164.JPG

1000508-侯硐- 165.JPG

1000508-侯硐- 166.JPG

1000508-侯硐- 270.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49).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50).JPG

「四大天王」及貓兒們的“別墅區”。

1000729-新北市-侯硐- (53).JPG

青苔的牆面,成為貓村專屬的「塗鴉牆」。

1000729-新北市-侯硐- (51).JPG

貓與人們的故事與照片,也共同在這裡寫下了一頁頁新的社區生活誌。

1000508-侯硐- 185.JPG

1000508-侯硐- 177.JPG

1000508-侯硐- 186.JPG

「貓文化」造就出一段這偏遠聚落的新生活方式與熱絡了環境氛圍,

也在時下講求文化創意的風潮下,成為了一種特別的文化消費語言與資源。

由日常生活裡的用品,到衍生出的創意商品,

取代了礦產業經濟與文化,而帶動出了另一種地方的生活經濟力。

1000508-侯硐- 276.JPG

1000508-侯硐- 277.JPG

1000508-侯硐- 278.JPG 

1000508-侯硐- 279.JPG

1000508-侯硐- 102.JPG

1000508-侯硐- 103.JPG

1000508-侯硐- 250.JPG

1000508-侯硐- 266.JPG

1000508-侯硐- 281.JPG

1000508-侯硐- 183.JPG

1010422-侯硐- (10)

1000729-新北市-侯硐- (33).JPG

貓兒,在這裡可以是一個文創產品的推廣者,

然而,也是一個新興觀點的在地文化工作者。

遠道來訪的人們,陪伴著牠們..牠們也藉此號召著更多的人們,

願意到此閱讀這裡的礦業文化;

這邊的人們供養著牠們..而牠們也以著另一種方式供應著這地方居民的生活。

1000508-侯硐- 176.JPG

1000508-侯硐- 178.JPG

1000508-侯硐- 179.JPG

1000508-侯硐- 192.JPG

1000508-侯硐- 184.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19).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20).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21).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25).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26).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38).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39).JPG

1011020-侯硐- (45)

1000729-新北市-侯硐- (40).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41).JPG

1011020-侯硐- (48)

曾是貓村「四大天王」之一的「黑鼻」後來離開了這個人間的快樂天堂,

當地人為紀念這個明星,還製作大型公仔立於車站下方,以表達永久的懷念。

1000729-新北市-侯硐- (34).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36).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37).JPG

雖然,因為貓「居民」的遷入,讓社區活絡出另一種生機,

也在被逐漸遺忘的平淡日子裡,再度獲得了廣域的關注力。

然而,商業的熱絡氛圍,對映著社區生活裡的寧靜,

貓,是種受歡迎的鄰居..但也常是調皮的頑童;

四處遊走探訪的訪客,也可能成為社區安寧的打擾者。

1000508-侯硐- 167.JPG

當貓兒們不斷地在媒體鏡頭與部落格中,被包裝為嬌豔的話題主角時,

多數的人們所容易漠視的,

是住這裡,但不做著生意的居民們,原來保有的寧靜生活環境;

與那段講述著這裡的生活與礦業文化的真實故事。

1000508-侯硐- 258.JPG

1000508-侯硐- 170.JPG

由礦產時代至今,斜坡的生活路徑旁已存在多年的「鐵路花園」,

依舊依著四季節氣,變化著環境色彩,

長年來,居民們依舊在陡峭的坡壁旁栽種著菜蔬。

這處小花園,或許對於外地的遊客而言,會是個不起眼的角落,

但對於在地的住民而言,確存在著一份深切的生活記憶。

1000508-侯硐- 213.JPG

1000508-侯硐- 171.JPG

隨著居民搬遷所遺留下的空屋,依舊道著昔日荒涼時的生活場景。

在新舊交雜的環境景象中;於每處貓與人之間的生活場景裡,

不一樣的環境主題,共同記錄下一篇篇屬於這裡的故事文本。

1000508-侯硐- 173.JPG

1000508-侯硐- 175.JPG

1000508-侯硐- 189.JPG

1000508-侯硐- 145.JPG

1000508-侯硐- 211.JPG

曾是宿舍住宅的老屋,仍舊是這裡的獨特風景;

曾經熱絡的站前廣場市集,回復了昔日的熱鬧氛圍,

礦業與貓的文化,在傳統與當代之間,

混搭出一個新的在地文化﹑社區美學與生活經濟議題的類型。

1000508-侯硐- 148.JPG

1000508-侯硐- 021.JPG

1000508-侯硐- 031.JPG

1000724-新北市-侯硐- (7).JPG

1000724-新北市-侯硐- (1).JPG

1000724-新北市-侯硐- (11).JPG

1000508-侯硐- 052.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63).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6).JPG

1011020-侯硐- (23)

1011020-侯硐- (24)

1011020-侯硐- (26)

1011020-侯硐- (28)

「侯硐社區」位於基隆河另一側的「瑞三保安新村」,

至今依舊為侯硐區內一處人口較為集聚的生活聚落。

1000729-新北市-侯硐- (8).JPG

1000927-侯硐-瑞三保安新村- (1).JPG

1011020-侯硐- (4)

1011020-侯硐- (8)

1011020-侯硐- (9)

1011020-侯硐- (6)

1011020-侯硐- (13)

1011020-侯硐- (14)

因依著坡地而建,每戶的出入口均以一座小橋與街道聯結;

主要出入樓層亦在於中間樓層的「二樓」。

1000927-侯硐-瑞三保安新村- (2).JPG

1000927-侯硐-瑞三保安新村- (3).JPG

1000927-侯硐-瑞三保安新村- (4).JPG

長年多雨的日常天候環境,當地的建築,在當時的材料﹑技術條件,

與不寬裕的經濟狀況下,

多以黑色的『油毛氈』﹑柏油塗裝外牆,成為建築的防水保護層。

1000927-侯硐-瑞三保安新村- (5).JPG

1000927-侯硐-瑞三保安新村- (6).JPG

這區域有著一座三合院式的房子,採日式黑瓦為頂,以土磚構築完成的住宅建築,

在當時是「連棟」但為個別「獨戶」的集合住宅,雖說這也是瑞三公司的員工宿舍,

但與侯硐地區的一般礦工民宅大大不同。

這是當年瑞三礦業公司配合「美援相對基金計畫」經費申請所建造完成的住宅群。

1000927-侯硐-美援厝- (3).JPG

如今,各戶經多次修建,已無法呈現出當時的建築風貌。

1000927-侯硐-美援厝- (5).JPG

1000927-侯硐-美援厝- (4).JPG

1000927-侯硐-美援厝- (2).JPG

1000927-侯硐-美援厝- (1).JPG

1000927-侯硐-瑞三礦業大樓- (3).JPG

昔日忙碌的瑞三礦業大樓,為RC構築的當代建築;

但如今已成為了一處閒置空間。

1000927-侯硐-瑞三礦業大樓- (4).JPG

1000927-侯硐-瑞三礦業大樓- (1).JPG

昔日的醫護所為一棟石砌建築,為日治時期所建造。

在過去曾是礦工們受傷時,緊急醫療處置的重要場域。

1000927-侯硐-醫護所舊址- (2).JPG

1000927-侯硐-醫護所舊址- (1).JPG

瑞三公司的「侯硐礦業所」曾是管轄著侯硐礦區所有事務的最高指揮機構。

也隨著時空背景的變換,當時這處「高級主管」的所長宿舍,早已成為一片廢墟。

1000927-侯硐-所長宿舍舊址- (2).JPG

1000927-侯硐-所長宿舍舊址- (3).JPG

1000927-侯硐-所長宿舍舊址- (4).JPG

1000927-侯硐-所長宿舍舊址- (1).JPG

基隆河岸上,可觀察到許多「壺穴」的自然景觀。

1000927-侯硐-基隆合-壺穴- (1).JPG

1000927-侯硐-基隆合-壺穴- (2).JPG

通往三貂嶺古道路徑旁的溪流,在夏日時總成為當地孩子們的最佳遊戲場域;

至今,這處地方,仍吸引著本地與外地的孩子到此戲水。

1000724-新北市-侯硐- (2).JPG

由古至今,無論是原民﹑日治或民國的年代;

也無論在於興盛或頹敗的礦產或貓村的風華,

基隆河的河水總行經著此地..也依舊是一去不復返繼續往下流動著..

見證著這地方的種種變遷,也永遠都會是屬於這裡的一部份。

1000508-侯硐- 293.JPG

1011020-侯硐- (41)

1011020-侯硐- (31)

1011020-侯硐- (36)

1000508-侯硐- 307.JPG

1000927-侯硐- (3).JPG

1000508-侯硐- 014.JPG

1000508-侯硐- 017.JPG

1000927-侯硐- (5).JPG

1000927-侯硐- (4).JPG

1000508-侯硐- 015.JPG

1000508-侯硐- 286.JPG

奔馳於鐵道上的火車,依舊日復一日地來往著..

侯硐,由昔日曾經重要的停靠站,逐漸成為快速通過的列車中,

在旅途中的一幅快速看見與消失的窗外風景。

1000508-侯硐- 020.JPG

1000508-侯硐- 106.JPG

1000508-侯硐- 249.JPG

1010422-侯硐- (11)

昔日,曾為在地生活休閒與購物需求的站前廣場與街區,

回復到有如往昔般的熱絡景象。

站前商圈多了許多符合著觀光旅遊需求的各式商店;

兩家現已成為特色店家的老麵店,仍繼續見證著今昔的衰微與興旺。

1000508-侯硐- 013.JPG

1000508-侯硐- 051.JPG

1000508-侯硐- 054.JPG

1000508-侯硐- 055.JPG

1000508-侯硐- 056.JPG

1000508-侯硐- 057.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57).JPG

1000508-侯硐- 101.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61).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62).JPG

過去,那段艱辛的「古早」文化「味」道,成就了此時兒孫們的生活希望與資產,

此時,卻也以另一種方式推動著這樣的新興文化,來成為對於侯硐的未來思考。

1000508-侯硐- 107.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74).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29).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73).JPG

在這生活聚落裡的變與不變之間,

既說著過去那段貧困中有著盼望的歲月,

也道著今日這段在文化行銷觀點下的未來希望。

這是一個關於過去的結束,也在當代啟動出一個新生活文化的開端。

1000508-侯硐- 310.JPG

1000508-侯硐- 314.JPG

1000724-新北市-侯硐- (4).JPG

1000508-侯硐- 316.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66).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65).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71).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75).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68).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72).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70).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77).JPG

1000729-新北市-侯硐- (79).JPG

時間回溯到五﹑六年前的猴硐..

當時,隨著人的搬遷與老去,越來越冷清街區與聚落景象,

礦業遺址,總讓人看見了一種產業頹敗後生活的無奈,

也有人寄望著未來的政策轉變,

但也質疑著,繼續在這裡,是否真可以有盼望。

1011020-侯硐- (20)

1011020-侯硐- (15)

1000724-新北市-侯硐- (12).JPG

941103-侯硐- 043.jpg

941103-侯硐- 044.jpg

950202-侯硐- 009.jpg

941103-侯硐- 035.jpg

941103-侯硐- 020.jpg

941103-侯硐- 039.jpg

950202-侯硐- 003.jpg 

950202-侯硐- 022.jpg

950202-侯硐- 023.jpg

950202-侯硐- 001.jpg

941103-侯硐- 024.jpg

941103-侯硐- 047.jpg

941103-侯硐- 048.jpg

941103-侯硐- 049.jpg

950202-侯硐- 034.jpg

941103-侯硐- 052.jpg

941103-侯硐- 015.jpg

941103-侯硐- 017.jpg

941103-侯硐- 023.jpg

看見今日充滿熱鬧氛圍超高人氣的「貓村」,

實難想像在此之前,曾經有過一段很長的時間,

這裡,會是那段冷僻孤寂的環境景象。

950202-侯硐- 010.jpg

無論平日或假期,生活小徑裡的寧靜氛圍,讓人感覺詩意,

但卻也意味著在地居民們在此生活與冀望未來上的失意。

950202-侯硐- 011.jpg

950202-侯硐- 014.jpg

950202-侯硐- 019.jpg

950202-侯硐- 020.jpg

當今是貓村主要場景的社區路徑與角落,

在還沒談著文化與逗貓的時間中,曾經歷了二十餘年孤寂且冷清的歲月。

941103-侯硐- 030.jpg

941103-侯硐- 032.jpg

941103-侯硐- 031.jpg

941103-侯硐- 033.jpg

那時,生活場景裡的主角是社區的人們..

但總是為了生計而早出晚歸,而常呈現著空蕩蕩的情景。

941103-侯硐- 041.jpg

941103-侯硐- 042.jpg

侯硐因著地形變化,建築有機式的鋪陳於環境,

相較於街區,本來就是個讓貓與狗都得以安然自在的生活場域。

在童年的生活記憶裡,處處都常都見到貓狗在屋頂與駁坎上跳躍著,

牠們也定時地走訪著各家門前,

等候著「善心」人家的廚餘,來換取一餐餐的溫飽。

950202-侯硐- 005.jpg

貓兒常遊走在生活路徑與屋頂上,過著自己的生活。

這裡,原本就是住著許多貓與狗的生活聚落。

950202-侯硐- 018.jpg

950202-侯硐- 015.jpg

950202-侯硐- 025.jpg

在那個沒有機會當「Mode」的時期;沒有「伸展台」的生活角落裡,

那時的貓兒,就如一般的流浪貓一樣,過著世俗且平凡的日子。

牠們跟社區人們的關係,

因著食物而親密..但卻也怕著人,總是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950202-侯硐- 017.jpg

950202-侯硐- 021.jpg

941103-侯硐- 046.jpg

對於還居住在此的人們,

在去與留之間,也總有著不同的心情與感觸。

這裡的人,有著許多離開的理由..

有的人因為逐漸老去,告別世間離開這裡;

有的人,為了子孫的未來,遠走到了更遠的城市另尋發展;

還留在這裡的人,也有許多留下來的原因..

有的人本因著工作落地於此,因為感恩與懷念,不捨得離開這裡;

有的人因失去了工作機會,逐漸老邁的年紀,匱乏的經濟條件,

他們並沒能力離開,僅能繼續在這還可以遮風避雨的老屋裡,

搭著火車,外出打著零工,勉強度著餘生。

941103-侯硐- 008.jpg

941103-侯硐- 054.jpg

950202-侯硐- 036.jpg

941103-侯硐- 003.jpg

941103-侯硐- 053.jpg

941103-侯硐- 006.jpg

941103-侯硐- 016.jpg

950202-侯硐- 035.jpg

站前廣場與街區,在很長一段時期中,總是顯的孤寂與冷清;

兩家老麵店見證著今昔的種種變遷;

老舊的雜貨店﹑美容院與流動的菜車,滿足著當地人們的休閒與購物需求,

熟悉的常客,讓他們還可以維持著基本的生存條件。

941103-侯硐- 012.jpg

950202-侯硐- 032.jpg

941103-侯硐- 040.jpg

941103-侯硐- 010.jpg

941103-侯硐- 011.jpg

950202-侯硐- 028.jpg

950202-侯硐- 033.jpg

941103-侯硐- 014.jpg

941103-侯硐- 025.jpg

941103-侯硐- 026.jpg

 

941103-侯硐- 021.jpg

941103-侯硐- 018.jpg

941103-侯硐- 019.jpg

941103-侯硐車站- 008.jpg

鐵道上的列車,逐漸變的跟基隆河的河水一般,總是經過而不停地往前快速通過..

空蕩蕩的車站與月台,呈現著一股寧靜的詩意,但卻感覺孤單的環境氛圍。

941103-侯硐- 013.jpg

941103-侯硐- 050.jpg

950202-侯硐- 040.jpg

941103-侯硐- 028.jpg

950202-侯硐- 024.jpg

941103-侯硐車站- 001.jpg

941103-侯硐車站- 002.jpg

941103-侯硐車站- 003.jpg

無論在那時或此時的生活坡道,可以是一個下坡..但也可能是個上坡,

不變的場景,僅在於觀看者的角度與思維,而可以有著失落或盼望的心靈與選擇。

941103-侯硐- 027.jpg

941103-侯硐- 045.jpg

950202-侯硐- 007.jpg

941103-侯硐- 037.jpg

火車山洞,在昔日有著「快到站了」的標示性,

隨著台鐵的路線改道,這座隧道由熱絡變的荒蕪,

也隨著聯外公路的擴寬與整建,再度成為了此時侯硐的新「入口意象」。

941103-侯硐- 004.jpg

941103-侯硐- 022.jpg

941103-侯硐- 051.jpg

941103-侯硐- 034.jpg

那條聯繫著山區聚落生活的天橋路徑,

在上﹑下工之間,曾經是承載著礦產生活的種種

沒有人可以料到,一樣的天橋,同樣的生活路徑,

有一天,會化身為進入「貓村」的要道..

記錄著貓的名字與習性,也承載著更多人的生活記憶。

更重要的,這是現在可以繼續談發展的真實希望。

941103-侯硐車站- 005.jpg

941103-侯硐車站- 007.jpg

941103-侯硐車站- 004.jpg

時間,改變了空間;過去的人,寫下了那段曾經輝煌的歷史,

現在的人,也試著以自己的方式,繼續編撰著現代的生活文化與未來的歷史,

礦產與貓村,兩個截然不對應的文化現象,

締造出兩段截然不同的文化閱讀內容,

礦業的文化,對於生活在此的人來說其實顯的遙遠..

這些過去的種種,為的,不過僅是養活一家子的方式,

在此時,也在於成為另一種得以永續的「能源」價值。

 

經歷過艱困日子的人們,其實多已先後離去,

此時還留在這裡的,也許,多是僅聽過長輩講訴昔日故事的後代子孫,

在熱絡的商圈中,已見不到幾位熟悉的老鄰居。

或許,他們又是另一批由外地遷居到此,

倚靠著這股新興文化產業熱潮來獲取生活溫飽的人們。

950202-侯硐- 038.jpg

這裡的貓兒,講求的是養生,

專業的貓食,取代了昔日在此流浪的貓兒們賴以飽足的廚餘。

養尊處優的貓文化,對比著過去的人們拼著生命,圖的僅是一家溫飽的景況;

昔日的礦產養活了人們,如今,似乎貓「產業」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種供應,

這對於一個曾在這裡有著童年過程的我來說,總在心裡感覺心酸。

但在許多複雜與矛盾的思緒中,也有著另一種真實的看見..

這裡的人們,終於盼望到了老一輩人們期待已久的那個願望,

新興的產業,成為了這世代的侯硐人,還可以在此安身立命的生活希望。

1000508-侯硐- 108.JPG

1011020-侯硐- (10)

由貓村所延伸出的新生活文化,混合著既有的文化題材,

拼貼出另一種觀光文化的產業類型。

礦業與貓村;勞力與創意,

分別在侯硐這個生活聚落,帶領出兩段不同的文化內容,

同樣的地方,在不同的時期,卻有著兩段截然不同的生活故事與生命際遇。

過去的文化內容,在豐盛的經濟性裡,蘊藏著種種時空背景下的悲情與感觴,

產業的光環,卻是意涵著許許多多不知姓名人們的「黑暗」人生歲月;

或許因為一份相遇的機緣,

原本流浪著的貓,生活在這裡,開始有著眾人熟悉的名字,

本是平凡且弱小的生命,有如飛上枝頭的鳳凰般,反顯得更為光輝燦爛,

日復一日的慵懶日子中,牠們得以自由漫步,或許也更讓都會裡的寵物貓們稱羨。

思想著許多人們過去的生活悲情,對比著此時以貓為尊的生活價值,

當回首過往展望未來時,文化創意觀點下的黑金與貓,

其實,都只不過是種生活的方式,

這些,或出於偶然的發現,但都是那樣真實的生活依靠,

對於在地的人而言,都是一種上天的供應,都是生命裡的恩典。

這也是在許多的變與不變之中,唯一未曾改變的本質。

950202-侯硐- 013.jpg

950202-侯硐- 037.jpg

或許,礦業文化擴張著觀光消費文化的強度;

「貓村」的新興文化模糊了礦產與在地文化的內容本質,

然而,文化在這裡,卻因此擁有著同質與異質的多元閱讀方式,

在消費與文化之間,成為了一種彼此供應的相依存關係,

但也總需在天平的兩端,權衡著彼此關係的最佳化。

可以確信的是,昔日的礦與此時的貓,都是一種生活上的契機與上天的祝福。

面對未來,這些新舊交織下的產業文化,

可能僅是一種必要的發展過程,或是一種現階段的成果,

將來要繼續面對的,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來思考未來再發展的願景與方向。

1000508-侯硐- 304.JPG

arrow
arrow

    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