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歷史的三個孩子

980828-歷史的三個孩子-顏名宏-R22A-橋頭糖廠站-高雄捷運 (1).JPG

一處當代城市的新交通節點;一處跨越著一段段歷史背景的產業場域;

一座談論著歷史故事的藝術,引領著人們的思緒,交織於時間與空間之中;

一段在地文化的議題,讓人們開始想像﹑懷念著昔日生活的種種景象與記憶;

跟著藝術,一起翻閱起那段「與糖共生」的生活故事..

980828-歷史的三個孩子-顏名宏-R22A-橋頭糖廠站-高雄捷運 (7).JPG

980817-歷史的三個孩子-顏名宏-R22A-橋頭糖廠站-高雄捷運 (3).JPG

藝術,以著時間觀點論述著產業建築中的三個元素,

材質技術與樣式,成為一種談論歷史文化的言語。

藝術的型態,標示著糖產文化的歷史記憶;也成為環境裡的街道家具;

藝術的內容,呼應著產業場域的新「美學主義」,

也成為環境裡的新視覺符號。

980828-歷史的三個孩子-顏名宏-R22A-橋頭糖廠站-高雄捷運 (6).JPG

980828-歷史的三個孩子-顏名宏-R22A-橋頭糖廠站-高雄捷運 (3).JPG

980828-歷史的三個孩子-顏名宏-R22A-橋頭糖廠站-高雄捷運 (4).JPG

據文獻記載,糖業在台灣的發展史中,歷經了荷據、明鄭、清統、日治等時期;

廠區的建築,也隨著不同時代的人文演繹過程,

擁有著南洋風情與日治時期融入西方觀點的樣貌。

這些產業遺址,以其有形的資產論述著在地文化的內容。

980817-歷史的三個孩子-顏名宏-R22A-橋頭糖廠站-高雄捷運 (11).JPG

980817-歷史的三個孩子-顏名宏-R22A-橋頭糖廠站-高雄捷運 (15).JPG

作品的三個基座,選擇採自高雄百年窯廠「三和瓦窯」的紅磚碎片重新組合黏結,

成為歷史藝術物件的三座軌跡台座和匯集民眾的空間載具。

地上三道延伸指向場域三個空間座標的指引線,

選擇分別代表廠區三種工具材質的金屬,

分別是五分車鐵軌、圓形鐵管和現代建築用角鋼,以樹脂封存於地面下,

管道的兩翼隱藏LED光源,於夜間透過鐵件的線性,

將環形的藝術裝置由中央引向微暗的三個林中方向。』

這是一段引述創作理念的文字。

980817-歷史的三個孩子-顏名宏-R22A-橋頭糖廠站-高雄捷運 (18).JPG

新的捷運設施與站體,以著當代建築觀點的語彙,

對比著這些表徵著文化性的老房子。

兩者之間,都同樣地,在不同的時空中,以著不同的時代觀點,不同的呈現方式,

呈現著同樣的國際潮流與流行思潮。 

980817-歷史的三個孩子-顏名宏-R22A-橋頭糖廠站-高雄捷運 (16).JPG

「歷史的三個孩子」-高雄捷運-R22A-橋頭糖廠站(創作者:顏名宏) 

 

捷運站,中介於糖廠遺址與生活聚落之間,聯結與區隔於兩種生活區域的兩端。

生活街區,曾因為產業熱絡而集聚;

產業園區,也在此地風華了一段時期,活絡著地方經濟。

隨著時空的演繹,

糖產業的沒落,寂靜了地方原有的興旺;

藝術的進駐,又興起了另一段人文風華。

在地文化,藉著藝術的介入,成為一種行銷的議題,

觀光與藝文在這裡開啟了另一道新興產業的亮光;

產業遺址與生活街區,依舊相互依存,一起談著文化,繼續說著這裡的故事。

 

橋頭老街

1000416-高雄橋頭-門牌.jpg

1000416-高雄橋頭老街-  (2).jpg

在昔日曾有過輝煌時期的街區,

在時空變換下,在每個起落之間,都曾經歷著不同的熱絡與孤寂

此時,以著另一種複合著藝文與商業的市集樣貌,再度成為更多人的生活場域。

1000416-高雄橋頭老街-  (7).jpg

或許,昔日的產業與生活記憶,早已隨著一些人的離開﹑一些事的消逝而不復在,

過去那段產業與生活的熱絡景象,也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在這個習以藝術來談著文化的世代,在不同的地域,卻常以著一種共同的思維,

開啟出另一種新興的產業型態,延續著這塊場域的環境價值。

1000416-高雄橋頭老街-  (12).jpg

1000416-高雄橋頭老街-  (1).jpg

 

「文化」,在這新興的藝術的場域中,向上提升了商業體的經濟價值,

由昔日到當代,都以著不同的屬性與內容持續記錄與延續著..

由昔日的糖廠,到今日的藝術村

由過去的「生活市集」,演繹至當代之文化「觀光」商圈,

在許多的變與不變之間,產業本身所意涵的本質並未曾改變..

都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一種滿足消費與生產的供需。

 

橋頭糖廠藝術園區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50).JPG

產業,形成了地方文化的重要內容;地方人文累積著產業文化的價值。

當「文化」閱讀,成為一種「紀念」,一種滿足休閒生活的休憩場域時,

文化母體,所呈現的,已不僅在於在地與人文的內容;

「館」本身,亦不止於建築本身的歷史價值。

文化,在不斷推陳出新的美學語言﹑日趨多元的產業型態下,

加值了新興產業的經濟價值,也多元地擴張出環境再生的面向。

這是一種關於環境與在地觀點的討論與發展過程,

然而,卻非全然地對等於文化閱讀的本質。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48).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9).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36).JPG

當代的文化研究思維中,總期待著以富視覺﹑符合觀光消費文化的價值,

以著種種「討喜」的方式,來促進「文化場域」得以「再生」,

這是一種試圖以有形資產來延續無形文化內容的“維生”方式,

也是一種藉由歷經著一段段「時間流」的“沖刷”所形成的價值,

來激發出一種符合當代思維的行銷價值。

當藝術與觀光兩者之文化強度日益增強,在消費文化與文化行銷之間,

文化的閱讀性也可能在這樣的價值導向下,顯的模糊或扭曲。

然而,在天平兩端所引發的,

會是一段理性的生存性與感性的理想性之間,雙向的彼此探索與思考。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5).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白屋)- (16).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37).JPG

當「藝術」介入了空間,灰色調的建築,開始有了色彩,

當那本意涵著時間記憶的場域,開始以著另一種被賦於的生命,

再次定義出存在的意義。

產業,轉型出另一種型態,在這講著文化的場域裡,

也重新被詮釋出另一種生活頻道。

在文化消費與消費文化之間,文化的內容在休閒生活中,有著多樣性的閱讀性,

然而,此時的觀光產業所形成的泛文化現象,

標榜的是一種「接續」,也是一種「再生」的能源提供。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43).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38).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39).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40).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41).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42).JPG

熱絡的休憩與商業活動,活絡了產業地景,論述著產業與在地的文化場域,

在轉型﹑演繹的過程中,

也帶動出更多樣的新建築「物種」,“美化”出更豐富的環境表情。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2).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3).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49).JPG

產業與休憩,以著不同的思維與價值,在這場域中論述著不同的文化面向,

市集活動,成就出更多元的休憩生活的主題,

兩者,彼此供應著,也相互成就著。

這是一種共生,也在於共創與維持;

這可以是一種關於文化的閱讀方式,也解析著另一種生活文化的現象。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46).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10).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15).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17).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11).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28).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29).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30).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27).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20).JPG

這是一個紀念性的文化園區,也是一個藝術市集;

這是一個談論文化的博物館,也是一個提供藝術的美術館;

這是一個講求觀光的商業市集,也是一個新興的休憩活動據點,

多元的屬性,多面的功能,混搭出一個當代生活場域的多樣性特質。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7).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13).JPG

藝術,被定義為一種在地文化閱讀的方式;文化,擴張出藝術的場域價值。

兩者,都在於締造著更多樣產業文化的產值。

在文化消費與消費文化之間,

文化的原生本質始終不變..然而,閱讀的內容,或許正在改變;

在這以著藝術與人文的素材,調合在商業與休閒的內容裡,

環境與場域,為一本文獻..也是一種滿足著多樣訴求的「菜單」。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18).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19).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22).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23).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26).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6).JPG

當文化的論述性逐漸簡單化﹑圖像視覺化﹑藝術美學化﹑創意流行化;

調合於不斷推陳出新的城鄉美學﹑藝術活動﹑文化資產與經營..等政策,

越來越多的教育推廣與文化行銷,

習以『文化』的議題來包裝,大力搖著『文化』的旗幟標語,

藉著消費文化帶動著文化觀光的能量,來擴張其存在與共生的價值,

文化閱讀的真實性,或許在其中也將逐漸遞減甚至失真。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33).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34).JPG

1000416-高雄橋頭糖廠(台灣糖業博物館)- (35).JPG

 

近年來,素民藝術於各地興起,隨著網絡日益普遍所帶動出的高資訊流通性,

圖片語言帶動著美學訊息;地方美學成為文化行銷或觀光旅遊的新契機,

日趨常民化的環境「彩繪」,不僅逐漸成為另一種環境「再生」的方式,

也在於其中成為一種凝聚地方共識的能量。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16).JPG

「糖」產,在昔日是一種維生的方式,一種工作環境,因為產業與工作的集體性,

而成為一種在地的生活符號。

由過去的糖產到當代的藝術產業,藝術,藉由一種創造力的表現,

轉化出一股「懷舊」的地方主題。

一幅幅的圖案內容,有如一個個說故事的長者般,

講著過去的農業時代;懷念著昔日在有「糖」的「甜蜜」生活歲月。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23).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25).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36).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55).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56).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57).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9).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10).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54).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60).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1).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31).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3).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4).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21).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17).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18).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20).JPG

社區裡的頹廢空間﹑角落,在藝術改造下,成為了生活環境中一處處新視覺焦點。

藝術之於環境,是一種新的標示,也是一種活化的方式;

社區裡的創作,也活絡且擴張出人與人的互動關係。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14).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22).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28).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40).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47).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29).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30).JPG

圖像中,說著這些地方的情事,道著那段習俗裡的生活記憶。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5).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6).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7).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8).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11).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49).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50).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51).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64).JPG

大人們的生活記憶,對比著現代孩子們的遊戲記憶,

共構出不同的生活圖像..

像是一本記錄著生活的相簿,也像是一本描述著現代的社區日記。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13).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32).JPG

在這段社區裡的故事裡,圖像,說著過去,也道著此時的現在;

這是一段懷念的過去式,也是一段精彩的現代生活進行式。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42).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43).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45).JPG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35).JPG

原本安靜的社區,突然熱絡了起來,

街上,總多了一波波的旅者,而居民們也成為了一個個充滿熱忱的導覽者。

創作的藝術性,類比著節慶時的傳統民俗的文化性,

都活絡出另一種生活裡的趣味性。

1000416-高雄橋頭白樹社區-環境彩繪-  (46).JPG

關於白樹社區的延伸閱讀:

http://speedbug.pixnet.net/blog/post/28893133 

http://blog.yam.com/jenny6165/article/36969435

http://imnana.pixnet.net/blog/post/28940389

http://tw.myblog.yahoo.com/jw!lif9U8yQERPBd4wGP_Ef/article?mid=2322&prev=2329&next=228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