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膚之愛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4)

台灣彰化基督教醫院創建人蘭大衛醫師原為英籍宣教士,

1870年生英國蘇格蘭,在蘇格蘭拉斯哥大學醫學院完成學業後,

以資優生的優秀成績畢業並成為準醫師。

1895年日治時期,因受當地教會的工作派遣而來到台灣。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10) 

當時,由台南入境後,徒步走了四天到達彰化,

來在這裡,他看見了當地醫療資源十分匱乏,許多病患無處就醫,

於是開始尋求地點設立了簡單的診療所,

在獲日本政府許可下,以「限地醫」的身份,

在無醫療資源的地區開啟了他的醫療工作。

只是當時民風保守,對於這批『外國人』與西方醫學,總持質疑的態度,

加上多數人在生活上多為艱困,總畏懼著就醫的高額醫藥費而不敢接受醫治,

初步的醫療服務工作顯的十分艱辛。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16)

到台灣的第二年(1896年),蘭大衛醫師開始接下彰化基督教醫院時工作,

醫院開辦之初,他引進更多西方醫學技術來醫治病患,

優良的醫療技術與親切和善的態度,逐漸獲得地方居民的信任,

而建立起良好的醫病關係,歷經了一段時期,已在地方醫療服務上漸有口碑。

在醫療工作日漸穩定後,他更注意到地方醫療人才缺乏的困境,

開始積極地投入醫學教育工作來擴增醫療資源。

他對這塊土地付出了40年生命,一步一腳印地推動著醫療與傳道工作,

於中台灣開創出優質的醫療與醫學教育環境。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17)

關於蘭大衛醫師夫婦的「切膚之愛」,源於1928年時的一段感人故事:

當時,有一名年約十二歲的孩子不慎跌傷了腳,

在那個生活知識與經濟都匱乏的年代,

或因缺乏醫藥費,也可能誤判傷勢而延誤就醫,當孩子被送到彰化基督教醫院就醫,

蘭大衛醫師進行診斷時,發現孩子的腿部關節傷口已潰爛且嚴重化膿,

並因感染而持續發燒不退,生命狀態十分危急,

蘭大衛的妻子蘭連瑪玉女士(Marjorie Learner Landsborough

十分擔憂孩子的恢復狀況,每天均到病房安慰並照顧孩子,

在蘭大衛夫婦及醫療人員的協力照護下,傷勢雖有些好轉,

只是因潰爛而無法癒合的傷口,看在蘭連瑪玉眼裡不僅覺得萬分不捨,

且潰爛的皮膚組織,亦可能危急孩子的生命,

於是他要求蘭大衛醫師割下她腿部的皮膚,移植到孩子的傷口上以幫助復原,

蘭大衛醫師依著妻子的要求,

在她的腿部割下四條寬約一寸長約三寸的皮膚後,立即進行皮膚移植手術。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20)

當時的醫療技術並不如當代先進,那次的皮膚移植手術,在台灣醫界已屬首例,

在當時有限的技術與經驗下,終究還是因產生排斥而宣告失敗;

只是,孩子的病情有如神蹟似的,在手術後傷口逐漸康復並逐漸痊癒出院。

孩子十分感念蘭大衛夫婦在他身上所付出的這份無私之愛,

長大後的他,也選擇傳道人為畢生志業,

即是曾擔任過基督教長老教會第十四屆總會議長的周金耀牧師。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29)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5)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21) 

在數十年的行醫日子中,

蘭大衛夫婦常協助過不知多少個支付不起醫藥費的村民就醫,

不僅不追討積欠的醫藥費,當看見這些人的窮苦,

更是慷慨地提供許多生活上的幫助,

日常的許許多多善行,也曾傳到當時日本皇室耳中而深受感動,

因此也多次受天皇「御下賜金」以表揚,只是謙虛的蘭大衛夫婦,

總是默默地貢獻與盡其所能地幫助著需要的人們,

在他們的生命中,更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事蹟。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2)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35)

對於當年受蘭大衛醫師夫婦醫治的周金耀,在蘭連瑪玉的想法中,始終都認為:

每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心肝寶貝,站在一個母親的立場,她深深感受到,

當一個母親看見自己小孩的生命正在逐漸喪失時的沈重與悲傷之情;

就蘭大衛一家人的思維,無論是周金耀、任何一個孩子或病患,

都有如面對自己家人病痛般地視病猶親。

蘭大衛醫師的兒子蘭大弼也於1952年接續了父親的醫療志業,

尤其在神經醫學上的研究有著卓越的貢獻,

父子兩人共同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長達68年時間。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31)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33)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34)

透過醫療專業,蘭大衛一家始終以神的愛將一生貢獻給許多人們,

他們愛這塊土地上的每個人甚於自己。

蘭大衛夫婦不僅成為了彰化地區的一段源遠流傳的佳談,

更廣泛地影響著許多台灣教會在福音事工上的發展。

1936年,蘭大衛在退休後返回英國,於1957年因車禍而離開人世。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40)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41)

數十年來「南門媽祖宮,西門蘭醫生」的讚頌詞句,

總不斷於彰化人們的口中流傳著;

為宣揚蘭大衛醫師夫婦對台灣醫療的貢獻,地方政府運用公共藝術基金,

於彰化市成功公園內設置了「蘭大衛」公共藝術「切膚之愛」(SkinGraftwithLove

來成為對於這對醫師夫婦的永久紀念。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0)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1)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2)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3)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4)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5)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6)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7)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8)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19)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22)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23)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24)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25)

在藝術構成上,藉由陽光穿越石縫時產生光束的“破光”手法,

意涵著重生的生命盼望。

石縫兩側分別以「十字架」,

與引用【馬太福音】的『八福』經節來表徵出「愛」的真諦;

外側分別以蘭大衛醫師夫婦的肖像,來緬懷他們對於這塊土地的貢獻;

印刻著昔日老照片與名言的溪石,更講述出存於蘭大衛夫婦心中那份堅定信靠的力量。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30)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2)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11)

1020121-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陳惠婷策畫-彰化市成功公園- (28)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20) 

1011003-切膚之愛-林舜龍-彰化市成功公園-蘭大衛公共藝術- (21)

「切膚之愛」-蘭大衛公共藝術-林舜龍創作+陳惠婷策劃-彰化市成功公園

 

金水伯

1010307-金水伯-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5)

1010307-金水伯-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1)

1010307-金水伯-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3)

「金水伯」-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創作者:陳忠正)

 

當時間推回到那個生活不富裕的50年代,以著「手工」完成種種家務的婦女,

在日常的家庭生活場域中,總蘊藏著深厚的親子情感;

「手工」製作的食品,不僅擔負了一份對更多人的責任,

也透過這些食品的傳統製程,闡揚著不同的在地文化特質;

「手工」的理髮師,也以著精湛手藝服務著眾多的街坊鄰居;

田野間的自然風情,直到如今都是在地人們深刻的場所記憶。

 

豆油伯

1010307-豆油伯-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1)

 1010307-豆油伯-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3)

1010307-豆油伯-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5)

1010307-豆油伯-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6)

1010307-豆油伯-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2)

豆油伯」-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創作者:陳忠正)

 

充滿「古早味」的「交趾陶」藝術,在於透過在地藝術文化的形式來標示出地方感;

藝術故事裡的街坊人物,成為一個個關於過往生活的記憶符碼,

也在於透過人物與情境,來傳達出一份對於在地生活的寫照與情感。

藝術,超脫了創作本身的自我性,而成為了一個地方故事的講述者。

  

母愛

1010307-母愛-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3)

1010307-母愛-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4)

1010307-母愛-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8)

1010307-金水伯-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2)

1010307-母愛-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1010307-母愛-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2)

「母愛」-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創作者:陳忠正)

牧童

1010307-牧童-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3)

1010307-牧童-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4)

1010307-牧童-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5)

1010307-牧童-陳忠正-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 (2)

「牧童」-嘉義縣消防局大林分隊(創作者:陳忠正)

 

透過這些日常生活的地方人物與場景,講述的是一篇篇曾經共有的在地故事;

簡單的故事內容,透過藝術視覺,深刻地激發出許多人們內心中的在地情感。

「小人物」,或許,並不如當今總愛推崇英雄式的「台灣之光」,

然而,一個個看似平常且熟悉的地方人物,卻像一顆顆閃亮的星星般,

在這城鄉小鎮中,鋪陳出一片深具人文之美的夜空。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59

宜蘭高中於1942年(民國31年)創校,在日治時期稱為「台北州立宜蘭中學」,

草創初期原借用宜蘭小學校舍上課,

1948年(民國37年)才正式遷移目前的校址。

校方在建校七十週年時,邀請校友也是在地藝術家許維忠返校進行藝術創作,

透過獨特的藝術風格,來紀念與傳揚建校精神。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14

這座設置於校園內,高約四公尺、寬七公尺,以純銅打鑄的大型雕塑作品「嚮」,

透過形體語言,描繪著宜蘭的山水景觀;也藉由「鄉」與「向」兩字的結合,

表達出宜中人在人生夢想的追求過程中,仍不忘母校心繫於家鄉的心情。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43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15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18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20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21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26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46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35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58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54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42

銅綠色的色調,在一片綠蔭扶疏的校園中,

既融合著校園景觀,也形塑出新的環境意象。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36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38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50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 044

「嚮」-國立宜蘭高中建校70週年紀念碑(創作者:許維忠)

 

透過不同創作者的「人」與「空間」等種種藝術表現型態,

分別呈現於不同時期的校慶,

但都同樣表達著對於昔日求學時期的一份感恩與懷念,

也都成為對於未來學子的一種祝福方式;

在新與舊之間,藝術裡的人與物彼此聯結著,也意味著一種接棒與傳承的意涵。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2008年改制紀念碑- (8)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2008年改制紀念碑- (9)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60週年紀念碑- (2)

1010514-國立宜蘭高中-建校60週年紀念碑- (3)

 

詹龍

1010307-為母則強-詹黃羅-嘉義市民族國小- (10)

「詹龍」,曾是嘉義「打石街」上的石雕師;

石雕,由「佛像」﹑「墓碑」的工藝技術,逐漸昇華成為「藝術」創作的論述。

然而,無論工藝或藝術,

都在不同的時間,透過不同的物件,以著不同的面向,蘊藏出不同的人文價值。

 

1010307-詹龍-詹黃羅-嘉義市民族國小- (2)

1010307-詹龍-詹黃羅-嘉義市民族國小- (1)

序列以「石猴」系列的藝術,

都在於透過種種表現親情的樣貌,豐富出更多樣性的情感溫度;

也透過創作性的特質,闡述出藝術之於世代交替與傳承下的不同價值觀點,

與成為另一種閱讀地方人物故事的方式。

1010307-為母則強-詹黃羅-嘉義市民族國小- (9)

1010307-詹龍-詹黃羅-嘉義市民族國小- (4)

呵護

1010307-呵護-詹黃羅-嘉義市民族國小- (1)

1010307-呵護-詹黃羅-嘉義市民族國小- (2)

為母則強

1010307-為母則強-詹黃羅-嘉義市民族國小- (3)

1010307-為母則強-詹黃羅-嘉義市民族國小- (8)

1010307-為母則強-詹黃羅-嘉義市民族國小- (2)

1010307-為母則強-詹黃羅-嘉義市民族國小- (6)

1010307-為母則強-詹黃羅-嘉義市民族國小-

1010307-為母則強-詹黃羅-嘉義市民族國小- (5)

「詹龍」﹑「呵護」﹑「為母則強」-嘉義市民族國小(創作者:詹黃羅)

 

石雕藝術的「猴」,闡揚的是那份總是溫暖人心的親子與家庭情感;

「石猴」的藝術物件,所聯結的:在於透過不同年代的地方孩子,

來成為對於童年學習場域的紀念與回饋,與抒發內心中那段童年往事的懷念。

 

人義水甜蓮蕉井

990710-人義水甜蓮蕉井-余登詮-惠來國小 (4).JPG

表情豐富﹑逗趣可愛的“孩子”,總是以著愉悅的笑容,

在不同的校園裡,以充滿著歡樂的神情,用著豐富的肢體語言,

說著一篇篇精彩動人的故事。

這些故事裡的情景,在一群群孩子的心中,開始展演..

一段段關於地方與文化的精彩故事,正在一頁頁地被翻啟..

990710-人義水甜蓮蕉井-余登詮-惠來國小 (6).JPG

990710-人義水甜蓮蕉井-余登詮-惠來國小 (7).JPG

990710-人義水甜蓮蕉井-余登詮-惠來國小 (9).JPG

990710-人義水甜蓮蕉井-余登詮-惠來國小 (8).JPG

「人義水甜蓮蕉井」-台中市惠來國小(創作者:余登銓)

 

在那處嶄新的校門前,那些屬於過去年代的“孩子”們,

總引領著孩子與家長們,在時空交織的想像與回憶中,

再度閱讀著許多關於自己,關於孩子..那段曾經擁有的童年往事記憶。

  

歡喜!有影無

951222-余燈銓-有影!歡喜! -台中市立仁美國小- 006.jpg

951222-余燈銓-有影!歡喜! -台中市立仁美國小- 008.jpg

951222-余燈銓-有影!歡喜! -台中市立仁美國小- 018.jpg

951222-余燈銓-有影!歡喜! -台中市立仁美國小- 021.jpg

951222-余燈銓-有影!歡喜! -台中市立仁美國小- 005.jpg

951222-余燈銓-有影!歡喜! -台中市立仁美國小- 010.jpg

951222-余燈銓-有影!歡喜! -台中市立仁美國小- 017.jpg

951222-余燈銓-有影!歡喜! -台中市立仁美國小- 003.jpg

「歡喜!有影無」 -台中市仁美國小(創作者:余燈銓)

 

在這段萌芽的成長階段上,總是那樣充滿好奇與夢想..

關於那感覺遙遠的未來,總有著那無限的理想與想像。

 

看雲

951222-余燈銓-看雲 -台中市立仁美國小- 014.jpg

951222-余燈銓-看雲 -台中市立仁美國小- 005.jpg

951222-余燈銓-看雲 -台中市立仁美國小- 002.jpg

「看雲」 -台中市仁美國小(創作者:余燈銓)

 

造飛機

970314-台中(省三國小)公共藝術- 004.jpg

970319-造飛機-余燈銓-台中市省三國小- 009.jpg

970319-造飛機-余燈銓-台中市省三國小- 005.jpg

970319-造飛機-余燈銓-台中市省三國小- 012.jpg

970319-造飛機-余燈銓-台中市省三國小- 002.jpg

「造飛機」-台中市省三國小(創作者:余燈銓)

 

“孩子”的穿著﹑太陽與陰影﹑那序列的背景主題...

引發著不同時間觀點下的生活閱讀。

一起激盪著那些昔日與現在的生活記憶;

也共同追逐著現在與未來的生命夢想。

 

秘密花園

980219-秘密花園-余燈銓-台中市國安國小- 011.jpg

980219-秘密花園-余燈銓-台中市國安國小- 009.jpg

980219-秘密花園-余燈銓-台中市國安國小- 013.jpg

980219-秘密花園-余燈銓-台中市國安國小- 005.jpg

980219-秘密花園-余燈銓-台中市國安國小- 019.jpg

980219-秘密花園-余燈銓-台中市國安國小- 012.jpg

「秘密花園」-台中市國安國小(創作者:余燈銓)

 

一序列以「兒童」為主題的視覺藝術物件,穿梭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中。

逗趣﹑純真的表情,充滿童趣的肢體語言,總在不同的校園裡,散發著各式的歡愉氛圍。

 

航向幸福

991229-航向幸福-余燈詮-中興大學-社會科學及管理學院大樓- (4).JPG

991229-航向幸福-余燈詮-中興大學-社會科學及管理學院大樓- (5).JPG

991229-航向幸福-余燈詮-中興大學-社會科學及管理學院大樓- (3).JPG

991229-航向幸福-余燈詮-中興大學-社會科學及管理學院大樓- (11).JPG

991229-航向幸福-余燈詮-中興大學-社會科學及管理學院大樓- (14).JPG

991229-航向幸福-余燈詮-中興大學-社會科學及管理學院大樓- (1).JPG

「航向幸福」-國立中興大學-社會科學及管理學院大樓(創作者:余燈銓)

 

當這序列的“孩子”化為了「環境」的背景主題時,

生活在這校園中的孩子,成為了藝術主題下的主角,

一幕幕關於校園裡的故事,每天,都在那一段段的學習生活中,持續地上映著..

 

春在枝頭 

970319-春在枝頭-余燈銓-台中市上石國小- 012.jpg

970319-春在枝頭-余燈銓-台中市上石國小- 010.jpg

970319-春在枝頭-余燈銓-台中市上石國小- 004.jpg

970319-春在枝頭-余燈銓-台中市上石國小- 009.jpg

970319-春在枝頭-余燈銓-台中市上石國小- 014.jpg

「春在枝頭」-台中市上石國小(創作者:余燈銓)

 

那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們”,總像個舞台劇的演者,

在這城市的許多校園角落中,說著..演著..一段段有趣的歷史與校園故事。 

當這些“孩子”的形體,又轉換為一種「剪影」的型態來呈現時,

這些故事故事,也成為另一種關於生命記憶裡的景象。

  

童顏

960525-台中惠文國小-余燈銓-003.JPG

960525-台中惠文國小-余燈銓-005.JPG

960525-台中惠文國小-余燈銓-006.JPG

960525-台中惠文國小-余燈銓-011.JPG

960525-台中惠文國小-余燈銓-007.JPG

960525-台中惠文國小-余燈銓-016.JPG

「童顏」-台中市惠文國小(創作者:余燈銓)

 

這些「剪影」,說著環境,談著生活..

紀念著那些人,講述著那段難忘的往事,總叫人回憶著那段過去風光的人文景緻,

也一起聊著當下的校園情事。 

小學校園裡的公共藝術,也許簡單,或許有趣, 

總之,對於那群孩子來說,喜歡快樂就好。

藝術,在那些屬於青年的校園裡,也總紀念著種種昔日的校園記憶,

與祝福著未來那段追逐著夢想的旅程。

 

歷史的旋轉門

991229-姜樂靜-歷史的旋轉門-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1).JPG

991229-姜樂靜-歷史的旋轉門-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2).JPG

991229-姜樂靜-歷史的旋轉門-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3).JPG

991229-姜樂靜-歷史的旋轉門-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5).JPG

「歷史的旋轉門」-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創作者:姜樂靜)

 

人與土地

980219-人與土地-林文海-台中市中山地政大樓- 002.jpg

視覺中的空間翻轉,標示出人與土地間的文化主題;

藝術的感性思維,對應著科學裡的地心引力,意涵著克服困難的向上力。

在藝術物件中的大與小﹑男與女之間,不僅象徵著團結的群我觀點,

也一起陳述與共同編織著城市的理想願景。

980219-人與土地-林文海-台中市中山地政大樓- 004.jpg

980219-人與土地-林文海-台中市中山地政大樓- 007.jpg

980219-人與土地-林文海-台中市中山地政大樓- 010.jpg

980219-人與土地-林文海-台中市中山地政大樓- 014.jpg

980219-人與土地-林文海-台中市中山地政大樓- 013.jpg

「人與土地」-林文海-台中市中山地政大樓

 

在這序列的藝術中,具象的,抽象的;

簡單的語言,複雜的紀念性意涵,意涵的故事文本..

在時間上,聯結著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在環境中,訴說著人的生活與經歷;

公共藝術,始終都在成為「人」與人的對話。

 

視覺的感官,似乎在一個平靜的環境氛圍中,

嘗試著去活絡﹑營造出一種歡愉的環境氛圍。

這樣的公共藝術類型,或許成為一種存於空間的視覺意象;

也許標示出了一個教學場域的教育特質;

但更重要的,這些「人」將會長久地待在這些校園裡,

去成為許多人的記憶,也等候著未來大家的再度歸來。

 

延伸閱讀  《「以人為本」的  公共藝術(下)》  http://lincm68.pixnet.net/blog/post/28386970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地方文化 公共藝術 美學
    全站熱搜

    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