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嘉義縣新港的板頭村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67.JPG

遍佈於村落的大街小巷中,序列繪本式的陶版藝術,總成為最吸睛的視覺焦點;

小孩們與動物的逗趣表情,總讓到此的孩子們,

可以看圖說故事地,道出不同的生活劇情。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68.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73.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74.JPG

1000127-薰與芸-嘉義新港-板頭村之旅- 039.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71.JPG

1000127-薰與芸-嘉義新港-板頭村之旅- 030.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72.JPG

1000127-薰與芸-嘉義新港-板頭村之旅- 036.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70.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73.JPG

1000127-薰與芸-嘉義新港-板頭村之旅- 027.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79.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80.JPG

一處處陶版作品,不僅圖像內容有著高度的可親性;

符合兒童的觀賞尺度,更讓到訪的孩子們十分喜愛。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85.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88.JPG

在嘉義新港鄉板頭村內,目前已有:

頂菜園鄉土館、舊河道、舊五分車鐵道遺址﹑

百年歷史的復興鐵橋﹑已定為二級古蹟之水仙宮,

及剛啟用不久的笨港考古園區等多處具文化場域。

村內的板陶窯、陶華窯兩個交趾、剪黏文化產業園區,

其所生產的陶瓷元件,

也長期供應著各地大小廟宇建築所需之裝飾材料。

社造活動的活絡,更常讓這農村聚落處處充滿美學的氛圍,

不斷地拉高著一波波的人氣指數。

 

板陶窯工藝園區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板陶窯工藝園區- (2).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板陶窯工藝園區- (4).JPG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5)

「剪黏」,在過去民生匱乏的時期,

多以無法使用的陶瓷碗、盤等廢棄器皿來成為剪黏的素材。

這項傳統工藝在新港板頭村,更透過當地私人產業資源,融合了交趾及馬賽克工藝,

以具豐富色彩與童趣的構圖,來成為特殊的環境藝術;

創新觀點的「交趾剪黏」工藝,已成功地帶動出新港板頭村的社區美學特色。

談著歷史文化的「復興鐵橋」、「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等文化景點,

與陸續創造出的系列藝術作品,共融出一段段串連著古今時空背景的地方文本,

是一種文化閱讀的方式,也成為一種振興地方觀光產業的巨大能量。

(文字引自《庄內ㄟ美術館》【從Q版娃娃的家看見我們的家鄉】篇:http://lincm68.pixnet.net/blog/post/30366351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10)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11)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14)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15)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17)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18)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19)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20)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22)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24)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25)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26)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27)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28)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29)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30)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31)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33)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34)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35)

『交趾陶,本是一種曾在地方發揚光大的傳統工藝,時空變遷下,

當代人文所需思考的,在於這樣技藝的傳承與閱讀方式;

藝術裡的創作,談的是時代價值下的創新,為的在於地方文化的永續性;

環境裡的藝術,由點到面逐漸蔓延與聯結,而成為創造地方經濟的對策。

地方傳統產業帶動觀光產業,熱絡的藝術美學,

促使農村成為了一處新興的遊樂園,私人產業貢獻著技能,以實質的作為,

不僅成為推動地方文化的重要資源,更激化出地方經濟的最大產值;

聚落的成就,也讓私人產業更具規模與生機,在彼此效力之間,

這是一種共生的方式,也是一種由匱乏中尋求富足的發展過程。』

文字引自《庄內ㄟ美術館》【從Q版娃娃的家看見我們的家鄉】篇http://lincm68.pixnet.net/blog/post/30366351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36)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37)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38)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40)

『由傳統工藝的藝術創作思維到充滿童趣的Q版交趾陶,

一件件地成為村莊故事的說書人。

這些娃娃的造型,源於陳忠正的女兒陳曉蓓與從小一起長大的同學之手,

這兩個親如姊妹的女孩自小都愛畫畫,

她們聽著老爸與鄰居裡的叔叔伯伯所述說的童年故事,

把自小看慣了的交阯陶藝術裡的神話人物,轉化成逗趣的人物與動物形象。

陳忠正用交趾陶技術,把這些形象燒製出來,

設置於園區,也裝飾在每個故事主人翁的家門前。

這些高度童趣的壁畫,不僅很快地成為板頭村的環境特色,

隨著數位影像於生活中的廣泛使用,透過網路科技下的傳播力,

板頭村快速竄紅,而吸引一群群外地人前來參訪。』

文字引自《庄內ㄟ美術館》【從Q版娃娃的家看見我們的家鄉】篇:http://lincm68.pixnet.net/blog/post/30366351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51)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60)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62)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67)

1010812-嘉義新港-板陶窯- (75)

1020109-嘉義新港板陶窯- 004

1020109-嘉義新港板陶窯- 007

1020109-嘉義新港板陶窯- 010

1020109-嘉義新港板陶窯- 012

1020109-嘉義新港板陶窯- 014

1020109-嘉義新港板陶窯- 017

1020109-嘉義新港板陶窯- 016

1020109-嘉義新港板陶窯- 019

1020109-嘉義新港板陶窯- 020

1020109-嘉義新港板陶窯- 021

1020109-嘉義新港板陶窯- 022

1020109-嘉義新港板陶窯- 023

1020109-嘉義新港板陶窯- 025

1020109-嘉義新港板陶窯- 026

1020109-嘉義新港板陶窯- 028

 

1020109-嘉義新港板陶窯- 029

俗稱為「五分仔車」鐵道, 為日治殖民時期,

遍佈於嘉南平原的重要製糖產業文化設施,

沿著一段段的舊五分仔車鐵道,與沿途的車站遺址,

這序列意涵著諸多歷史故事的文化場景,交織著傳統工藝與當代美術的美學物件,

共同陳述著關於這個地方的地方歷史與社區故事。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55.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30.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32.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65.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43.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26.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27.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08.JPG

舊鐵道引導著旅者,看見著一處處社區的各式風情。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41.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35.JPG

P.S 在這裡,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原來,三支公車站牌,

其中兩支,是為了滿足台灣旅遊“必備”的拍照道具。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45.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46.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53.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54.JPG

文學與視覺美學共構出鐵道脈絡的其中一段內容。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42.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43.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44.JPG

由人與動物共組成的序列藝術街道家具座椅。

也意蘊著時間觀點下的世代交替與傳承﹑環境與生態等議題的內容。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38.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41.JPG

1000127-薰與芸-嘉義新港-板頭村之旅- 188.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12.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84.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86.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14.JPG

1000127-薰與芸-嘉義新港-板頭村之旅- 165.JPG

 大型陶瓷畫,接續著展開了下一個關於陶瓷藝術的社區產業議題。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15.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17.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19.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18.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21.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23.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24.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69.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70.JPG

過了一個小路口,沿著小鐵道,一組組以馬賽克﹑磁磚拼貼的牛車隊,

繼續述說著關於過去這個農村的生活景象。

對比著前幾年的「芝加哥牛」,這邊的“牛群”似乎更多了點在地感的“人味”。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71.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74.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76.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79.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82.JPG

藝術,在這生活聚落中,真是無所不在!

無論走在哪個街道或鄰里的路徑上,都可以不斷發現著一處處美麗的社區角落。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95.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97.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98.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99.JPG

“六年級”以前的人,應該還記得小時後的“金甘仔糖”吧。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02.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24.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39.JPG

小土地公廟自然也需“入境隨俗,順從民情”吧。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40.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42.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48.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60.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82.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33.JPG

以文化帶動商業,以活絡的商業,來維持社區的再經營與再成長的能量,

在這當代的文化行銷觀點中,這應是一種兼具理性與感性的操作對策。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53.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50.JPG

復古氛圍的小店﹑提供活動的場地,

意涵著不同面向的文化閱讀性。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46.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51.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52.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60.JPG

這裡,不僅是個商店,更是一個諮詢服務站﹑教育推廣站..

也是社區一個入重要的入口地標。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63.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42.JPG

「古笨港越堤壁畫空間」,

為嘉義縣板陶窯文化發展協會向文建會所申請之「藝術介入空間」計畫之一。

在創作的題材上,為擷取台灣原生樹種-「苦楝樹」,

藉由春花、夏葉、秋果及冬枝之四季景象,並於其間結合數種共生昆蟲,

運用著台灣傳統工藝-剪黏與交趾陶技法,

來妝點出一序列關於時間﹑地方﹑環境色彩的農村田野主題。

這座大型壁畫裝置,是由當地數位工藝精湛的工藝師,

耗用了一千多只白﹑紫色瓷剪黏碗片碗,

並結合著交趾陶﹑酒甕及陶甕,以精湛的手藝,完成了一千多朵的“苦楝花”。

這座全長約 40公尺,高約6公尺的大型陶瓷壁畫裝置-「原鄉四季-苦楝樹」,

應是目前全台首座最大型之剪黏陶壁作品。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14).JPG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18).JPG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19).JPG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20).JPG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23).JPG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31).JPG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27).JPG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25).JPG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15).JPG

剪黏出苦楝花朵,在不同時間的光影投射下,

表現出多重的立體構圖層次,與周邊的農村自然景色彼此串連。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16).JPG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33).JPG

鄰於「原鄉四季-苦楝樹」旁側之另一組「三醉芙蓉」作品,

是以另一台灣原生植物物種-「山芙蓉」,為作品的創作題材。

構圖上,藉由其花色一日三變的特性,來呈現出另一種視覺藝術內容。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1).JPG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3).JPG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5).JPG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8).JPG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9).JPG

在兩幅大型的剪黏陶壁作品對向,考古園區前,

有兩座名為「新港阿兄、阿嫂」的大型立體馬賽克雕塑。

關於這兩座馬賽克雕塑,

具當地居民描述,在此,原有兩株已枯死的大樹,

原本,因擔心樹幹傾頹易造成危險而計畫剷除,

後來社區有人提議將枯幹當成基座,

再延伸創作出一組“微笑農夫與農婦”的立體藝術。

隨著這樣的創意,同時也將園區旁,本也已荒廢多時的荒地,

改造成一處有香水蓮花池塘與休憩座椅的軟性空間。

1000127-薰與芸-嘉義新港-板頭村之旅- 078.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51.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11.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73.JPG

這個以火車為題,運用駁坎的漸層退縮所構成立體畫,

社區早已提供經驗,標示出『最佳攝影角度』的位置。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46.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48.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45.JPG 

「古笨港考古園區」以一個立體的觀景平台,

融入了部份五分仔車鐵道與逾百年的復興鐵橋,

為一頗具當代感的地景建築。

在笨港遺址板頭村與崩溪缺兩地所發現的文化遺址。

「板頭村」是古笨港遺址及清代縣丞故址,

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內的展示內容,多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考古隊,

於1999年試掘,出土遺物以建築磚瓦及大量生活陶瓷器具為主。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32.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77.JPG

具百年歷史,並已列為歷史建築「復興鐵橋」,興建於西元1911年(明治44年)。

原為日據時期「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北港糖廠」運送甘蔗原料的輕便車鐵道,

後來由貨運運輸,開放北港到嘉義的客運服務,直到民國71年停駛。

復興鐵橋全長878.63公尺,軌距為67.2公分,

這不僅是台糖五分仔火車在台灣的最長一座橋樑,

對於當地居民而言,也是最具歷史與文化厚度的稀有資產。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80.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79.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81.JPG

古名為「笨港」是清代台灣重要港口之一,

約位於現在的北港鎮與新港鄉南港村一帶

於乾隆十五年,北港溪氾濫改道,將笨港街一分為二,成為笨港北街與笨港南街。

據文獻記載:「笨港街,距縣三十里..。港分南北,中隔一溪,曰南街、北街。

舟車輻輳,百貨駢闐,俗稱小台灣。」

因北港溪經常改道,笨港街歷經了多次的淹沒,因而埋藏了大量的古物。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85.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86.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89.JPG

「崩溪缺」約位於復興鐵橋跨越北港溪處,

在2003年考古隊試掘時,

所發現的古物包括建築的磚瓦、生活陶瓷、銅錢、首飾等日常用品。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91.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92.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93.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94.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95.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96.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99.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97.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06.JPG

時間,標示出了過去與未來,也促使現在,中介於承先啟後的文化節點。

也因此,一種現代的在地性與內容,融合著這些文化遺址,

共同譜成了關於這地方的文化閱讀內容。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00.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05.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31.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36.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37.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38.JPG

古文化,不僅存於過去的歷史文本,也造就了當代的生活文明與新價值,

一列列肩負著文化觀光使命的當代列車,總在假日承載著一車車的學生與訪客,

來回穿梭於這些文化﹑藝術與社區景點間,

帶領著人們可以更認識與深刻地閱讀著他們的社區。

在這其中,視覺的感官,帶動著時空變換下的文化閱讀內容;

想像著過去,看著現在,也展望著未來..。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57.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64.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87.JPG

1000126-古笨港越堤壁畫-藝術介入空間計劃- (29).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068.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47.JPG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183.JPG

經緯座標,標示出一個地方,

也標示出關於這個地方的在地文本,

這個獨特性,

所指涉的,還有在此﹑到此的人們,

於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種種。

當一輛輛大型遊覽車,逐漸取代了田野間的農耕車時,

在導入與產出之間,

似乎還有很多衍生的次文化議題,還可以再被思考。

1000126-嘉義新港-板頭村-環境藝術- 251.JPG

在幾年前已於新港市區中見到的街道環境裝置。

與板頭村有著類似的型態與議題。

990726-嘉義新港-環境美學 (1).JPG

990726-嘉義新港-環境藝術 (2).JPG

 

嘉義縣的 朴子市

1000126-嘉義朴子-檳榔攤建築與壁畫-樸仔腳火車頭公園前- (3).JPG

在這段嘉義的旅程中,於「樸仔腳火車頭公園」廣場前,

巧遇了這處頗為有趣的街區景象。

在藍色的背景中,遊樂場與馬戲團的歡愉氣氛﹑一些關於生活窗口的風景,

對映著前方那棟與眾不同的檳榔攤,這處街區空間中,

總合出一種頗為特別的視覺經驗。

1000126-嘉義朴子-檳榔攤建築與壁畫-樸仔腳火車頭公園前- (6).JPG

1000126-嘉義朴子-檳榔攤建築與壁畫-樸仔腳火車頭公園前- (5).JPG

「樸仔腳火車頭公園」又名「朴子鐵支路公園」,座落於嘉義縣朴子市區。

這座車站約於1909年12月開始啟用,

在早期是由嘉義東石鄉開往嘉義市的11座車站之一。

在台灣光復初期,這些鐵道網絡,

肩負起城鄉間生活及建設所需的原物料﹑農產及漁貨等貨物的運輸重任。

隨著鐵﹑公路網絡的日益發達,產業型態的逐漸轉型,

於1980年7月15日,台糖因為運送甘蔗及乘客數量逐年大量地遞減,

逐漸拆了包括朴仔腳火車站在內的幾個車站。

隨後,這條鐵道也因“破窗效應”,

長期遭民眾侵佔使用與任意丟棄垃圾,而荒蕪了一段頗長的時間。

後來隨著城市環境的日益更新,

樸仔腳車站也在原地重建,並命名為「樸仔腳火車頭公園」。

這個公園,僅以一道牆體,來標示出這座過去的車站記憶,

牆內空間主要的展示內容,

為一輛車齡已達80年之久的650號「黑頭仔」蒸汽老火車頭。

這是一款於1928年由德國製造的火車頭,

於1928至1973期間,曾奔馳於台灣這些城鄉地區近半世紀之久,

最後於蒜頭糖廠服役至1973年始功成身退後,

為日本的鐵道迷伊藤先生收藏,

在境外度過了二十餘年的“養老”生活,

直到2003年,伊藤先生決定把他的收藏送回台灣,

這部火車頭,也成為了這座紀念公園的重要主題。

1000126-嘉義朴子-樸仔腳火車頭公園- (1).JPG

1000126-嘉義朴子-樸仔腳火車頭公園- (4).JPG

1000126-嘉義朴子-樸仔腳火車頭公園- (5).JPG

1000126-嘉義朴子-樸仔腳火車頭公園- (2).JPG

1000126-嘉義朴子-樸仔腳火車頭公園- (6).JPG

朴子與新港均有著濃厚的地方宗教文化色彩,

這也形成了街區環境與街道家具美學的特色。

1000126-嘉義朴子-樸仔腳火車頭公園- (7).JPG

1000126-嘉義朴子-街燈 (3).JPG

1000126-嘉義朴子-街燈 (2).JPG

1000126-嘉義朴子-街燈.JPG

1000126-嘉義朴子-街道指示牌- (2).JPG

在世代的新舊觀點與價值演繹下,

街區中也有著具當代感的美學觀點。

1000126-嘉義朴子-街燈 (4).JPG

1000126-嘉義朴子-街燈 (5).JPG

關於樸仔腳火車頭公園http://findlifevalue.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html

延伸閱讀:文化經營與觀光文化-嘉義新港板頭村的藝術文化』:http://lincm68.pixnet.net/blog/post/29339092

                  文化‧創意觀點的社區美學(二)-雲林台西海口村篇

                  文化‧創意觀點的社區美學(三)-台南篇

arrow
arrow

    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