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法令的改革,公共藝術設置經費低於三十萬以下之小額個案,簡化了辦理程序,也讓計畫主導權轉回歸於設置者本身。這相較於過去以專業藝術創作者為主角、侷限於建築基地範圍內的設置觀點、多以視覺藝術為內容主軸的設置成果而論,這樣的機制,不僅在台灣的公共藝術發展歷程中,激發出許多獨特的觀點,也翻轉了既有的設置操作方式,讓「民眾參與」不再僅是「藝術創作」過程中的配角,而成為「藝術創作」的主體。在這樣的新機制下,越來越廣泛的公眾族群,有機會去歷經一段自我探索與思考的過程,主動思考適合自我的操作方式,來訴說自己的生活美學觀點。因此,公共藝術的內容,可以是一種旅行、一種異於美術課程的活動,或一種社區總體營造的論述方式。在各地鄉鎮,隨著許多小品式經典成果的逐漸增多,既有的公共藝術觀念因此逐漸轉變,公眾更藉由公共藝術,去記錄與發表屬於他們的生活故事。

  嘉義縣水上鄉的忠和國小,是一所位於公墓區域的鄉間學校,這樣的環境屬性,在一般公眾的生活記憶與環境印象中,往往多趨向於負面觀感。而在一次的公共藝術操作機會,學童與教師利用學校課程時間,以「尋找水上鄉之美」為題,重新開始回憶與探索著這個陪伴自己成長的環境。孩子們分享童年記憶、遊戲中發現的美麗角落、介紹自己覺得美麗的家人或老師,由這些人事物的重新觀察,以分組表演的方式,集體發表與分享了多場「我的美麗記憶」行動劇;接著以繪畫拼圖與運用木頭方塊的六面體,分別完成了每個人的「水水地圖」與「美麗記憶體」,最後不僅完成了「水水紀念冊」裝置藝術,同時更延伸出「水水文創卡」,由孩子們郵寄給各地親朋好友,讓這些真實的“水上之美”得以向外擴散。

 

  彰化縣埔心鄉的太平國小,社區居民與孩子們,長久以來,都需面對著那條校門前或家門口前不討人喜歡的大排水溝。孩子們針對這樣的環境議題,以童稚且充滿趣味的觀點,提出了一連串的想像:在他們的夢想世界中,髒臭的水溝成為一條清澈水流,魚與蝌蚪在其中悠游,在鳥語花香的兩岸樹叢中,住著許多美麗的守護精靈,還有一處處充滿驚奇的秘密樂園。

 

  孩子們將這些想像中的角色繪製出來,並先由眾多作品中推舉出一序列的候選名單,再以網站方式進行宣傳、公開展示與遠距票選。這個票選活動由學校的電腦教室,向外擴張到社區民眾,在彼此競爭、擁護與宣揚社區人文的氛圍下,原本單純的校園活動,在講究人氣與情感的平靜村落裡熱絡了起來,於是,由學童家長開始擴張至社區村民,村民間更是強力動員四處向外宣傳,邀請外地親朋好友也來共襄盛舉,剎那間,整個村落激發出高度的參與能量,於是短短不到兩週的票選活動,累積了超過10萬多票的公眾參與,最後,「酷蝌蚪」以些微票數差距從許多作品脫穎而出,並進而以不同的童趣表情,轉化成為校園的班級牌、課表、公佈欄、甚至是未來校服的全新識別標誌。

  台北縣板橋市的沙崙國小,曾由教師帶領應屆畢業生以陶版拼貼方式,集體創作完成第一面壁面藝術牆--「力爭上游」。經歷過這次的操作心得,開始引發了校園藝術的興趣與價值,進而促成以藝術來永續經營校園環境的開端。於是每年的畢業班在畢業前都設定一個主題進行創作,隨著這些畢業牆作品的逐年累積,逐漸成為“一冊冊”另類的“畢業紀念冊”。而這些長期經營所累積的成就,其實是源於校園無障礙設施工程,所衍生的一筆極為微薄的公共藝術經費,激發出學校由摸索﹑思考到企劃執行完成第一面充滿紀念性畢業牆的開端。諸如此類的經典小品也曾在修法之初,即陸續產生過諸多饒富教育意涵的案例,如:宜蘭縣蘇澳鎮的士敏國小,即透過美術製作、表演藝術等系列的公共藝術操作過程,而發展出序列文創品的方式,創立社區弱勢學童的關懷基金,將原本環境美學關懷的力量,轉換為生命藝術的能量;台北縣新莊市的榮富國小,也由畢業班學童來製作「鳥屋」裝置藝術,來紀念校園中鳥語花香的六年回憶;除了以校園與社區為場域的案例外,中央氣象局以四季氣候為題,由心情與天氣行動劇,拉近了氣象站與居民間的生活情感;位於台北縣汐止市的經濟部商檢局,也曾透過由生活環境中的公共藝術探訪、與專家學者對話等系列的學習過程,再由員工與藝術家,於辦公空間中集體編織、創作出聯結著每個人作品的裝置藝術,來傳達另一種形式的住民觀點。這些案例,講求的是由住民的環境自我探索「過程」,而不在於“很視覺”的成果表現,更不須肩負著藝術家的專業重擔,僅是用著自己的方式,去陳述出「我們」這個生活群組的美學觀點。

  公共藝術概念,近年來,由依法設置的消極性,逐漸轉化為積極作為的主動參與性;公共藝術已不再侷限於藝術家的專業舞台,而逐漸發展以“常民美學”觀點,來論述出有別於“專業美學”觀點的趨勢。因此,公共藝術,逐漸跳脫那種視覺量體的藝術表現型態,而藉由社群的親身投入與體驗的共同經驗,來共同論述出一種訴說群我的生活故事。相較於過去以公部門主導公眾的帶領方式,這些公共藝術案例,無論對於專業創作者、專家學者或是公眾而言,都在於學習一種新的經驗模式,與嘗試著去推演出另一種新的生活美學觀點。這些很小﹑很地方性的公共藝術成果,並無法去改變公墓、大排水溝等負面環境的現實存在,也無法有力量去翻轉一座城市的美學價值,但公共藝術卻帶動著他們去重新發現與建構新的價值觀,來激發出更具公共性議題的論述強度。於無形中,這種深耕於人的生活記憶與經驗,所醞釀出潛在的未來改革能量,都將成為另一股環境永續經營的軟實力。

(原文刊載於公共藝術簡訊,2010.9)

台北縣汐止市的經濟部商檢局,於公共藝術活動中所舉辦的創作工作坊,由員工帶領家庭成員共同參與。.JPG

台北縣汐止市的經濟部商檢局,由員工與藝術家所共同完成的裝置藝術。.JPG 

台北縣汐止市的經濟部商檢局,於公共藝術活動中所舉辦的創作工作坊,由員工帶領家庭成員共同參與。

 

台北縣板橋市沙崙國小96年應屆畢業生所集體創作的『力爭上游』,成為另一種型態的畢業紀念冊。.JPG 

台北縣板橋市沙崙國小96年應屆畢業生所集體創作的『力爭上游』,成為另一種型態的畢業紀念冊。

台北縣新莊市的榮富國小,以鳥屋裝置藝術來成為留給母校的畢業紀念品。.jpg 

台北縣新莊市的榮富國小,以鳥屋裝置藝術來成為留給母校的畢業紀念品。

宜蘭縣士敏國小由公共藝術操作過程,以發展序列之文創品,而成功將環境美學的能量,轉化為關懷弱勢同學之愛的能量。 (1).jpg 

宜蘭縣士敏國小由公共藝術操作過程,以發展序列之文創品,而成功將環境美學的能量,轉化為關懷弱勢同學之愛的能量。 (2).jpg

 宜蘭縣士敏國小由公共藝術操作過程,以發展序列之文創品,而成功將環境美學的能量,轉化為關懷弱勢同學之愛的能量。

嘉義縣水上鄉的忠和國小,藉由環境與生活美學的觀察,製作『美麗記憶體方塊』,所集體完成的『水水紀念冊』裝置藝術。.JPG 

嘉義縣水上鄉的忠和國小在『水水紀念冊』裝置藝術完成後,尋找並分享自己的『美麗記憶體方塊』.JPG

嘉義縣水上鄉的忠和國小,藉由環境與生活美學的觀察,製作『美麗記憶體方塊』,所集體完成的『水水紀念冊』裝置藝術。

彰化縣埔心鄉的太平國小,由二年級學童創作,並由全校師生推舉出的「酷蝌蚪」,成為了全校的新環境設施主題。 (1).JPG 

彰化縣埔心鄉的太平國小,由二年級學童創作,並由全校師生推舉出的「酷蝌蚪」,成為了全校的新環境設施主題。 (2).JPG 

彰化縣埔心鄉的太平國小,由二年級學童創作,並由全校師生推舉出的「酷蝌蚪」,成為了全校的新環境設施主題。 

延伸閱讀:白木屐之戀  http://www.aidesign.com.tw/sm/index.htm

                    緣夢家計畫 http://www.aidesign.com.tw/web/lfes/index.htm

           水上情緣   http://www.aidesign.com.tw/web/jhps/index.htm

                   探索‧美麗的生活角落 http://www.aidesign.com.tw/web/tp/index.htm

                   遇見‧公共藝術 http://www.aidesign.com.tw/web/bsmi/index.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